一帶一路 > 產業

"讓更多同胞體驗豐收的快樂"--盧旺達留學生趙天成的返鄉創業夢

西安
2019-04-22 10:36

Already collect


新華社西安4月22日電(記者沈虹冰 姚友明)"這次回去要帶的東西很多,最重要的是把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回去。"來自盧旺達的留學生趙天成說。這名非洲小夥子即將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

儘管已經在中國生活多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但談到畢業後的打算,趙天成還是先想到了萬里之外的家鄉。

2015年,趙天成大學畢業,喜歡旅遊的他當時就萌生了出國留學深造的想法。"看到新聞裡經常播中國發展迅速,又看到了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報導,我就想親眼來中國看看。"趙天成說。

來到中國,他學習漢語並通過相應資質考試後,就立刻去學校設在陝西省三原縣的試驗站,研究葉面施肥對小麥品質的影響問題。

剛開始,這名非洲小夥對中國農村的生活不太適應。"周圍人都說陝西方言,同學們也很少跟我講英文,我聽不太懂,而且他們晚餐吃饅頭喝稀飯,我不習慣。"趙天成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適應了新的飲食和語言環境。

趙天成參與連續種植兩季冬小麥的三原試驗站,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技推廣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4年開始,中國政府每年給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0萬元投入,幫助學校在相關產業的主產區內佈局示範場站。示範場站承擔著育種、創新栽培模式、試驗示範、學術交流、推廣培訓等多元功能。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教授看來,這種農技推廣模式對中國農業最大的貢獻在於幫助農產品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內逐漸找到了最適宜它生長的地區,在中國脫貧攻堅、保護糧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中國先進的田間管理技術和農技推廣模式也開始被一些國家和地區認同和接受。趙天成說,等他學成回國,也想把自己家的40餘畝土地變成當地的農技推廣示範試驗站。

"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這是中國農業科技推廣的理念,值得推廣。"趙天成說,"比如,我想教我們的同胞把部分種香蕉的土地改種蔬菜,這樣就能多賺一些錢。另外,同樣一公頃土地種植豆子,我能通過自己所學的技術讓每公頃增產,我覺得,家鄉的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前景非常廣闊。"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非洲研究中心負責人海江波介紹,長期以來,非洲居民種植多數是經濟作物,缺乏種植栽培糧食作物的經驗和方法。中國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生產技術的突破簡單實用,培育的農作物品種抗逆性效果好,符合非洲農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海老師的足跡遍及非洲的11個國家和地區,他在貝寧改良鹽鹼地種植玉米,在莫三比克解決兩萬畝水稻種植、增產和示範的科學難題,他願意和非洲人民分享先進的農業技術,讓我非常感動。"趙天成說,"除了田間管理技術,我還想把一些農產品加工技術帶回國,這樣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回國對於趙天成來說,意味著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我要想辦法買點小農機,半機械化再加上我的水肥控制,一定能獲得豐收。等有了一些本錢,我還想買大型農機,創辦一個大型的農機合作社,讓更多同胞體驗到豐收的快樂。"趙天成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