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 產業

印度建築市場的挑戰及相關建議

新华丝路网
2018-11-14 10:59

Already collect


印度
自然資源豐富,國內市場規模大,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和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印度政府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印度電力供應力不足,在未來十年內的電力短缺問題將持續存在,對電力投資的需求巨大。印度公路網密佈全國,公路承運量占全國總運量的近80%和貨運量的近60%,但是道路品質較差。落後的公路交通已經成為其經濟發展的瓶頸。根據印製定的國家高速公路發展計畫(NHDP),計畫分幾個階段升級5.4萬公里的國家級高速公路,總投資大約在3萬億印度盧比。印度鐵路網設施陳舊。

根據“2020年遠景規劃”,印度鐵路每年完成線路新建、複綫改造或電氣化改造長度共約6300公里,投資10萬億盧比,包括建設6條客運專線及貨運走廊。印度政府計畫到2020年,對主要港口進行1.3萬億印度盧比的投資,其中80%擬使用私人投資,擬建設424個專案,非主要港口投資1.7萬億印度盧比,其中96%擬使用私人資本,專案實施方式均為BOT或PPP模式。

總的來說,印度的低人力成本,高人口紅利,薄弱的基礎設施和工業,快速增長的經濟,趨於穩定的外部環境,為中資企業在印建築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印度建築市場也存在著風險較大、營商環境較差、管理成本較高等挑戰,想要拓展國際化業務的企業,需要真正理解印度。

主要挑戰

印度營商環境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如印度的法律環境、投資政策、稅收制度、外匯監管等較為複雜,成為中資企業在印發展的攔路虎。另一方面,中印文化差異大,中資企業進入當地市場需要很長的適應期。中資企業投資印度前,預判不足,急於求成,沒有長期經營的打算,也是導致中資企業發展遭遇瓶頸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和安全風險較大

由於中印邊界爭端、印巴關係、“中國威脅論”等負面因素仍然存在,印度對中國投資的“安全審查”很嚴;同時,印度存在較大的社會治安問題,宗教衝突、恐怖主義和分離主義氾濫,形成對外國投資的重大政治和安全隱患。

二、營商環境有待改善

印度當前政局較穩,但是印度政府辦事效率不高,政策缺乏連續性,官員腐敗嚴重,審批程式複雜;印度各邦之間的經商環境和法律方面也存在較大差別,司法體系相對低效,增加了外商投資成本;印度建築市場逐步推行PPP、DBFOT、BOT等建設模式,加之政策法律的複雜性,對傳統非投資類的建築企業具有很強的挑戰。

三、投資基礎設施不完善

儘管這兩年印度政府公佈的GDP增速快於中國,但印度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落後,電力供應不足、交通運輸混亂等依然是外部投資來印度面臨的主要問題,大大限制了商業發展。由於落後的基礎設施而增加的物流和經營成本也難以準確估算。

四、政府管理相關成本較高

其一,土地私有化,征地極為困難,是開展新專案的重要瓶頸;其二,勞工法過嚴,印度工人效率低下,極易導致工期拖延甚至經營停頓;其三,稅制複雜、稅種繁多,增加了企業的專案成本;其四,環保政策頻頻出臺,環評審批嚴格,專案可能無法如期動工或按期交付。

五、競爭壓力加大,存在本土保護主義

很早進入印度市場的中資企業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但近年來隨著印度成為投資熱點,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競相投資,印度本土企業也在迅速長大,市場參與者的眾多導致競爭壓力愈發增大。而印度企業和消費者精明、講究實用又追求價格最低化對外企營商有諸多考驗。同時在有些項目的招標中,逐步設置要求具有一定規模的第三國EPC業績,也成為諸多中國或其他國際建築企業難於參與的門檻,競爭難以充分。

六、外匯管制嚴,資金進出難

印度是一個外匯管制嚴格的國家,對於資本項下的外匯要求強制結匯,對於貿易項下的外匯資金進出也要受到印度央行及外匯管理行的嚴格監管,外匯資金不能隨意進出印度。對於印度註冊企業在美元等外幣融資上也出臺了各種監管政策,不允許隨意借入外幣融資。

相關建議

一、利用低成本融資帶動工程總承包模式

印度規劃的龐大建設規模,會有不小的資金缺口,印度會尋找各種融資管道,但由於與日本、歐洲等銀團的融資成本比較,中國不具備明顯優勢,在以前的EPC+F項目招標中,中企喪失了不少機會,因此,企盼國內的銀團在融資方面提供更多的優惠和支援,以便提高中企市場競爭力。

二、整合資源,抱團發展

一方面,印度現匯招標項目對中企來說並不具備明顯優勢,採用EPC+F、DBFOT等模式進行大專案運作,需要中企之間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同時加強銀企之間合作,避免或嚴禁在中企之間的惡意競爭和相互拆臺。另一方面,篩選當地合作夥伴,有效切入本地市場。通過與熟悉本地市場規則,有較高市場影響力的本地企業結成合作夥伴關係,將會給中資企業開發印度市場帶來很大的便捷。在工程承包和建設施工領域,由於印度產業門類比較齊全,部分優勢企業在市場有相對較大的話語權,只是水準相對落後,因此,選擇好的合作夥伴,是中資企業進入本地市場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進行充分市場調查,制訂可行發展計畫

當下仲介機構提供的一般性市場調查往往並不深入,泛泛談論的多,風險與警示提及較少,對市場具有一定誇大,使中國投資者在投資初期信心滿滿,但進入印度市場後感到巨大落差,很有可能導致後續決策失敗。企業在投資前,應做深做細市場調研,對市場容量、產品價格和未來發展空間等應深入分析,認真確認核實商業計畫,若投資後再發現問題則悔之晚矣。

四、深入瞭解法律環境,合法合規經營

印度法律法規規範嚴格,監管部門監管要求多且複雜,有些法案和法規要求的更新頻率高、內容變化大,對外資企業是普遍性的難題。中資企業應以合法合規經營為必須的首要條件,內部相關人員應及時瞭解相關資訊,提前制定法律風險防範預案,並通過外聘合格律師事務所、內聘法律顧問等形式,預防觸犯法律,限制經營等不利情況發生,或在遇到相關風險事件,能夠及時有效防範法律風險。

五、政府層面給企業運作項目提供支援和幫扶

近年來中印政府間高層互訪頻繁,戰略互信機制不斷極強,加之兩國政府“印度製造”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互補可能性逐步顯現,交流管道和多邊溝通機制愈來愈多。希望在國家政府層面能夠爭取有利於中資企業本地發展的政策環境,為業務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取得有效支持。

同時,由於在印度運作專案,業主可能前期要求企業所做的預可研、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等工作要求自行出資開展,對後期專案實施並不做出任何捆綁承諾。企業來開展前期工作,資金和時間成本難以承受,希望政府層面對擬推進的相關領域或項目實施政策補貼或基金支持。

(作者系中鐵一局集團南亞區域總經理)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