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12月22日電(國際觀察)聚焦歐洲聖誕經濟之三:"中國禮物"不缺席
新華社記者
波蘭是"中國製造"商品西行進入歐盟的門戶。在首都華沙近郊,有一座專門銷售中國商品的中國商城。耶誕節前夕,華沙中國商城的六棟商業大樓裡每天熙熙攘攘,貨架上各類應季節慶商品琳琅滿目,商戶們忙著接待一批又一批顧客。
一位元店主告訴記者:"我們這裡的所有產品都是中國製造,有裝飾品、聖誕禮物袋,還有許多給孩子們的禮物。今年的銷售額相當不錯,比去年好得多。"
這位店主說:"我們不僅有來自波蘭的客戶,也有來自白俄羅斯、烏克蘭、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鄰國的客戶。"
華沙中國商城開業於1994年,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已在當地乃至整個中東歐建立了很高的知名度。
商城負責人多明尼克·紮瓦茨基說:"我們很自豪,因為我們能直接對接製造廠商,這意味著我們能為客戶提供非常實惠的價格,而且他們可以節省尋找不同商品的時間。我們現在有六棟商業大樓和1000多個商鋪,還有四個大倉庫。"
隨著耶誕節進入倒計時,英國市面上聖誕貨品同樣供不應求,"中國製造"成為搶手貨。
"在今天的西方市場,耶誕節期間的中國消費品非常受歡迎。人們確實非常喜歡它們,所有的商店都有大量備貨。"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告訴記者。
佩里的父親老佩里被譽為中英關係的"破冰者"。1953年,時任倫敦出口公司董事長的老佩里和多名英國工商界代表突破西方對新中國的封鎖訪問北京,開啟了最早的對華貿易對話。
佩里回憶說,當時中國的交易夥伴問父親,他的公司是否會進口一些中國傳統產品,如玉器、飾品等等,父親這樣做了,這些商品很快大受歡迎。
"中國改革開放後,很多人搬到了東海岸的城鎮,他們開始大量生產出口到歐洲和北美市場的商品。我們的公司就參與其中,幫助來自雲南、深圳和中國其他地方的餐具和瓷器打入美國和歐洲市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説明他們瞭解西方市場需要的設計和尺寸,以及如何為商品選擇正確的顏色。那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時光。"
見證"中國製造"逐步走進英國人的生活,佩里說:"雖然這些商品通常根據英國風俗習慣製作,但它們也讓英國消費者更加瞭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我希望你們能繼續向我們的市場出口這些產品,這是發展兩國人民友誼與合作的良好途徑。"他說。
資料顯示,全球聖誕用品約80%來自中國,而中國生產的聖誕用品約80%來自浙江義烏。
儘管今年歐洲人的耶誕節因為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加速傳播而籠罩陰影,但義烏廠家的生產和市場運營沒有停。疫情陰霾下,來自中國的五彩繽紛的聖誕用品,讓歐洲人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義烏市聖誕用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蔡勤亮說:"總的來看,今年聖誕用品的銷售情況比去年要好,較去年銷量提升了22%。"
蔡勤亮表示,不同市場的客戶對聖誕用品有著不同的喜好,義烏廠家會相應調整設計和生產,更好地服務使用者需求。"比如南美洲、俄羅斯等地區的客戶喜歡氣氛比較熱鬧、色彩更熱烈的產品,而歐洲的客戶喜歡素淨一些的,工藝上比較精緻的,對於產品的環保等級要求比較高。"
來自義烏的"中國禮物"順利抵達歐洲,離不開國際物流供應鏈的支持。作為串聯中國和歐亞大陸的重要鐵路樞紐,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歐班列安全高效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作為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重慶機務段司機,江彤2011年有幸成為中歐班列的首發司機,10年來陪伴中歐班列一起走過。
江彤負責中歐班列(成渝)從重慶到四川達州的駕駛任務。重慶沙坪壩團結村中心站是中歐班列西部通道的重要網站。
今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在重慶、成都正式發車,這是我國首次批准兩地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成渝)號已累計開行2877列,約占全國開行總量的36%。在此帶動下,中歐班列(渝新歐)開行總量已超過8000列,開通線路已超過30條,輻射亞歐26個國家40多個城市。
聖誕前夕,一列列中歐班列滿載聖誕樹、聖誕服裝、玩具等貨物,從中國駛往萬里之遙的歐洲。"耶誕節來臨之前,我們的貨運量增加,中歐班列的班數也增加了,比平時更多、更繁忙。"江彤說。
全球物流巨頭DHL快運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約翰·皮爾遜說:"今年中國外貿保持增長勢頭,主要得益於全球經濟貿易回暖帶動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增加,以及中國產業鏈穩定。中國是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之一,並繼續保持穩定的復蘇和增長。"(執筆記者:陳靜;參與記者:金晶、孫曉玲、張琴、劉恩黎、陳青冰、黃偉、崔力、李濤、張章、何曦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