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專訪:全球經濟需要多邊主義合作--訪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

华盛顿
2019-10-08 15:17

已收藏

新華社華盛頓10月7日電專訪:全球經濟需要多邊主義合作--訪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

新華社記者顏亮 高攀 熊茂伶

"沒有國家是孤島,不管它有多大",全球經濟需要多邊主義合作才能繁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莉絲蒂娜·拉加德如是說。

自今年7月被歐洲理事會提名為下任歐洲央行行長後,拉加德於9月卸任IMF總裁一職。近日,在IMF華盛頓總部,拉加德就八年總裁任期內的危機應對、份額與治理改革、IMF與中國夥伴關係、經濟全球化、多邊主義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推動份額和治理改革 重視同中國夥伴關係

隨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快速提高、在世界經濟中的權重不斷上升,推動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提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與代表性成為增強IMF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迫切要求,也是拉加德總裁任內頭等大事。

早在2011年7月履新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拉加德就強調要落實IMF於2010年批准的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以更好反映國際經濟格局變化。根據該方案,IMF份額將增加一倍,其中超過6%的份額將向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是IMF成立以來針對新興經濟體最大的份額轉移方案。

但由於美國國會阻撓,這項治理改革直到2016年1月才正式生效。回顧這一歷程,她感慨萬千:"改革難的是落實","落實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但我們做到了"。

上述方案落實後,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四個新興經濟體躋身IMF股東行列前十名,其中,中國更是一躍成為IMF第三大股東。拉加德認為,IMF應繼續推動份額和治理改革,以更好反映其成員對全球經濟的貢獻。

拉加德在擔任IMF總裁期間多次訪華,非常重視發展與中國的合作夥伴關係。她說,人民幣加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就是IMF與中國夥伴關係的鮮明例證,這對IMF、中國以及國際貨幣體系都有里程碑意義。

在拉加德看來,更多中國籍雇員進入IMF高級管理層也是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舞臺上影響力提升的體現。2011年,IMF任命朱民擔任副總裁,朱民成為首位出任IMF副總裁職務的中國人。

(小標題)增強危機防火牆 維護世界經濟與金融穩定

擴充IMF資金實力、增強危機防火牆、幫助世界經濟和IMF成員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等成為貫穿拉加德IMF總裁任期的主要任務。

2011年甫一上任,拉加德就面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挑戰。為此,她聯手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組成"三駕馬車",為希臘、賽普勒斯等國提供救助,竭力避免債務危機蔓延至整個歐元區。

2018年,她又領導IMF與阿根廷達成約570億美元救助貸款協定。這是IMF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貸款救助計畫,有效避免了局部金融動盪演變為更廣泛的危機。

"自2011年以來,我們向90個成員提供了資金援助,占IMF全部成員的一半。"拉加德說,在IMF、其他機構和各決策者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避免了本輪國際金融危機演變為第二次世界經濟大蕭條,各國也吸取教訓、出臺一系列新規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

拉加德告訴記者,IMF在其任內變得"更強大、更受尊重、更加重要"讓她很有成就感。一方面,IMF資金實力得到大幅擴充,總貸款能力從她上任之初的約5000億美元提升到現在的約1萬億美元,在全球金融安全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IMF拓展了資訊資料搜集範圍和政策研究領域,延伸到傳統宏觀經濟政策之外的氣候變化、收入不平等、政府治理等議題,並敢於直言不諱地向成其員提出政策建議。

(小標題)全球化進入新階段 呼喚多邊合作

拉加德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平庸"且"脆弱",面臨多方面地緣政治威脅,但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全球化將進入新階段。

在她看來,全球化要成功,一方面,應更接近普通民眾,儘量減少不平等;另一方面,IMF成員自身政策應照顧那些未能從全球化中受益的人群;此外,還應關注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今年恰逢創設IMF和世界銀行的佈雷頓森林會議召開75周年,其秉持的多邊主義精神受到廣泛關注。拉加德指出,推動全球貿易繁榮、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應對流行疾病、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都需要多邊主義。

她呼籲各國重新構想21世紀的國際合作,共同建設"新多邊主義"。這意味著各成員必須將全球貿易和自身政策考慮結合起來,更加以人為本,更具包容性,更為透明和負責任,施惠於所有人。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