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股權質押和債券業務成券商訴訟頻發區

中国财富网
2018-09-04 09:18

已收藏


券商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除了整體經營業績下滑,還有多家券商涉及訴訟事項。統計顯示,訴訟案件中涉及股權質押、債券違約等方面的糾紛較往年有所增加。業內人士認為,訴訟事項能比較直觀地折射出券商業務發展中的風險點,在市場震盪、上市公司頻頻爆雷的情況下,如何把控風險,持續考驗著券商。

股權質押違約頻發

股權質押項目看起來利潤豐厚,但隨著違約頻發,卻成了拖累一些券商業績的燙手山芋。

中信證券上半年訴訟案件多達22起,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糾紛案5起。最大的一筆違約糾紛是與金新實業的質押股權式回購交易,2016年12月金新實業將其所持有的南京新百流通股質押給中信證券,交易違約後欠付本金3.95億元。

東方證券涉及的股票質押訴訟也達4起。其中,賈躍亭、賈躍民分別在2014年和2016年以其名下持有的樂視網流通股與東方證券開展質押式回購交易,在約定的交易日期內未能到期購回,目前尚未購回的融資本金總計為4億元。

同樣踩雷樂視網的還有西部證券,2017年西部證券與賈躍亭、賈躍民股權質押回購交易融出7.86億元,向法院提出訴訟。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壞賬,西部證券被迫計提4.394億元資產減值準備金,這一金額已超過該公司2017年經審計歸母淨利潤的30%。

興業證券在2017年為張洺豪提供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業務,張洺豪以其持有9350萬股長生生物(現名ST長生)作為質物,融入資金6.3億元。今年7月,長生生物被交易所實施風險警示,興業證券根據協定約定,要求張洺豪在指定時點前對前述交易進行提前購回,但張洺豪未能履行,構成違約。

某券商非銀分析師認為,近階段股權質押糾紛頻出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股價波動,券商從2015年開始發力股權質押業務,部分個股對比當時下跌幅度大,面臨平倉的風險;二是信用違約的風險,上市公司內部的流動性出現問題,導致無法還款;三是去年股權質押新規和今年落地的資管新規,在嚴監管下企業融資難度升級。

債券違約波及券商

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不少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從而出現了違約情況,其承銷券商也難以倖免。

中山證券控股母公司錦龍股份半年報顯示,今年1月至6月,中山證券作為億陽集團公開發行的2016年公司債券的承銷商與受託管理人,以自身名義代表債券持有人就該債券出現違約情形向北京高院提起訴訟,涉案金額高達27億元。

華創證券作為主承銷商承辦了廈門聖達威服飾有限公司(下稱“聖達威”)2013年中小企業私募債券項目。由於聖達威無法按期償還債務,該債券投資人華夏基金要求公司就聖達威違約事項承擔賠償責任,訴訟請求金額合計3588.41萬元。此外,2018年4月,國聯安基金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對聖達威和華創證券提起訴訟,要求華創證券承擔連帶責任。

作為債券投資人,券商同樣踩雷不斷。申萬宏源在半年報中披露了與山東山水水泥集團的債券交易糾紛,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截至到期兌付日,15山水SCP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申萬宏源共計持有15山水SCP001合計券面總額為1.6億元。

中信證券持有中城建發行的3只債券,分別是“11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2”,到期後中城建未能償還累計金額4.2億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