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為何普漲?雖然全球市場剛剛經歷了英國脫歐事件的衝擊,顯得動盪不安,但是近幾天股票市場的走勢顯示,市場似乎將英國脫歐的影響忘得一乾二淨。其實並非如此,恰恰因為避險資金遭遇資產荒,且全球新一輪寬鬆預期升溫,助推了股市上漲。在沒有經濟基本面和公司業績改善的背景下,需謹防後市風險。
“不過,多數投資機構心裡清楚,英國脫歐引發的經濟增長乏力前景,未必支持股市持續上漲。”Matthew Hornbach進一步指出,他們之所以將股市視為新的避險資產,與其說是基於貨幣超發預期,在股市裡尋求新的套利機會,不如說是他們找不到更好的避險資產。
“如今,除了重新買漲股市,很難找到更好的資產配置方向。”一家國際對沖基金經理張剛感慨說。
在英國公投脫歐後,他所在的對沖基金一度將具有避險功能的日元國債、美元國債、瑞郎國債投資占比調高至70%附近。但他很快發現,隨著避險資金持續湧向這些資產,如今他已經很難將更多資金投向這些避險性國債資產。
究其原因,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至歷史新低,至1.3499%,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史無前例的2.1395%,日本20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跌破零;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0.285%的紀錄低點;瑞士50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跌入負值,報-0.01%,10年期瑞士國債收益率一度跌至-0.66%,這意味著對沖基金若再增持這些避險性國債資產,將面臨買入即虧的尷尬局面。
摩根士丹利全球利率策略主管Matthew Hornbach直言,在美、日、德、英四國國債收益率均跌至歷史新低的情況下,這些國債的收益預期前景將不再被看好。
週一,張剛所在的對沖基金投資委員會決定,將剩餘基金資金轉而投向歐美股市,因為全球央行正醞釀的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可能會給股市帶來新的套利機會。
“不過,同行的購股速度顯然更快。”張剛直言。
在全球資本瘋狂湧入股市的情況下,7月11日美國標普500指數一度刷新2015年5月以來盤中高點;英國股市也一掃脫歐陰霾,在經歷連續三日大漲後,比2月低點高出約20%,正式進入技術性牛市。
張剛卻覺得,全球股市近日大漲背後,正折射出一個資產配置難題——在避險類國債出現資產荒後,全球投資機構只能退而求其次,將股市視為新的避險港灣。儘管多數投資機構心裡都知道,當前歐美股市持續大漲大多缺乏經濟增長基本面的支撐,瘋狂的股市正在等待最後的接盤俠。
避險國債資產荒時代來臨?
受安倍晉三贏得參議院選舉影響,7月11日日元兌美元匯率大跌2.2%,創近兩年最大日跌幅,7月12日日元兌美元匯率順勢一度跌破103整數關口。
在張剛看來,這將是難得的逢低買入日債機會。
“畢竟,日元貶值變相降低了買入國債的成本。”他直言。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近日日元大跌的受益者,卻是日本股市。在日元大幅下跌同時,日本股市卻連續兩日大幅上漲。
“不少對沖基金認為,安倍晉三贏得參議院選舉後,將會順勢啟動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與經濟刺激方案,令日股出現大幅上漲,但他們私下也表示,當前日本經濟基本面並不支援日股出現如此大的漲幅。”張剛指出。
但他不得不承認,目前股市正在替代債市,成為對沖基金新的投資避險港灣。究其原因,隨著避險資金持續湧向日元、美元、瑞郎國債避險,令這些國債收益率均陷入負值區間,這意味著投資機構購買國債所支付的價格,已經高出債券還本付息總額,不得不承受買入即虧的困境。
“這或許是對沖基金寧願買入日股,也不願逢低增持日元國債的原因。”張剛認為。
資料顯示,6月初全球主要國家的負利率國債突破10萬億美元。隨著英國脫歐引發全球資金紛紛湧入國債避險,如今負利率國債規模迅速擴大至1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對沖基金依靠買入國債避險的操作空間正變得越來越窄。
一個極端的現象,就是瑞士發行的所有期限債券都已跌至負值領域,包括2064年到期的國債。
Matthew Hornbach直言,歐、美、日國債收益率均跌至歷史新低,對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吸引力也變得越來越低,這也倒逼這些投資機構更願將資金回流歐美日股市,尋找新的避險套利機會。
在他看來,全球資本之所以更願意湧入股市避險,而不是黃金等大宗商品市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相比黃金等傳統避險投資品種,股市的流動性相對更好,滿足機構對資產迅速套現能力的要求;二是全球央行正在醞釀的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其對股市的利好效應,遠高於黃金等大宗商品投資品種。
“不過,多數投資機構心裡清楚,英國脫歐引發的經濟增長前景乏力,未必支持股市持續上漲。”他進一步指出,他們之所以將股市視為新的避險資產,與其說是基於貨幣超發預期,在股市裡尋求新的套利機會,不如說是他們找不到更好的避險資產。
QE間接引發避險國債資產荒?
在張剛看來,引發全球避險類國債資產荒的另一個幕後推手,是全球央行的QE措施。
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英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央行相繼啟動QE購債措施,這導致當前避險性國債正變得相當稀缺,令全球投資機構陷入無避險債可買的資產荒困境。
資料顯示,截至6月底,美聯儲持有美國國債達到2.4萬億美元,英國央行持有約1/4的英國國債,日本央行持有1/3的日本國債,歐洲央行則持有15%的德國國債。
事實上,隨著QE購債額度越來越高,個別國家央行也陷入購債困境。比如歐洲央行規定,QE資金不得購買收益率低於其存款利率(-0.4%)的債券。
有機構測算發現,截至7月1日,在歐洲央行QE資金可購買的德國債券裡,有58%德國國債收益率已經低於歐洲央行設定的存款利率。
“歐洲央行都陷入無債可買困境,更別提對沖基金了。”張剛表示。近日他曾找到數家歐洲銀行洽購一定額度的德法長期國債,被告知當前歐洲銀行手裡的德法國債額度已相當緊張,僅有義大利等國債可以出售。
“當前願意投資義大利國債的對沖基金並不多。”張剛直言。多數對沖基金均擔心義大利銀行業壞賬風波越演越烈,最終釀成義大利銀行業金融危機導致國債大跌。
百達資產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Frederik Ducrozet認為,面對無債可購的困境,不少對沖基金乾脆轉而投資歐洲股市尋求避險套利。
在他看來,對沖基金此舉有著多重考量,一是擔心歐洲、英國央行正醞釀啟動新一輪QE措施,會進一步抽走德、法、英國債流通量,令市場進一步陷入無債可買的資產荒困境;二是他們也擔心日本、瑞士等國央行隨時會採取匯市干預措施壓低日元瑞郎匯率,令自己的買債避險策略出現虧損。
“坦白說,在美德瑞意國債收益率進入負值後,全球資本一度願意繼續追捧這些國債,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日元、美元、瑞士法郎匯率升值幅度,足以抵消購買購債所造成的虧損。”張剛認為。但是,如今市場情緒已經發生轉變——尤其在安倍晉三贏得參議院選舉後,不少對沖基金開始擔心日本央行很快會採取直升機撒錢等匯市干預措施壓低日元匯率,令自身雙線虧損,便紛紛逢高拋售日元國債並轉而增持日股。因為他們相信,在日元貨幣日益超發的情況下,受惠日元流動性氾濫與避險國債資產荒的雙重利好,日本股市正迎來新的套利機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