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油價迅速引發全球商品貨幣、匯率等方面一系列連鎖反應,危及能源企業盈利,導致能源股遭重創並引發股市疲弱,投資者信心隨之渙散,進而形成一條資產價格連鎖下跌的鏈條
1月20日,一艘名為“Theo T”號的油輪停靠在了法國的港口。這是在實施長達四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解除之後,美國第一艘抵達這片土地的油輪。面對低迷的環境,歐洲市場已經成為原油出口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與此同時,瑞士小城達沃斯因為一群經濟學家的聚集而變得熱鬧。然而,在美妙的風景之外,人們茶餘飯後更多談論的是全球金融、商品市場近期的重挫。
油價則被不少分析師視作“罪魁禍首”之一。隨著國際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雪上加霜,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在逾12年來最低收盤水準附近波動。接受上證報採訪的專家認為,油價可能繼續慣性下跌。低迷油價迅速引發全球商品貨幣、匯率等方面一系列連鎖反應,危及能源企業的盈利,導致能源股遭遇重創並引發股市疲弱,投資者信心隨之渙散,進而形成一條資產價格連鎖下跌的鏈條。在暴跌的背後,是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迷霧和投資者疲弱的信心。
供需失衡施壓油價
2016年的交易在寒冬中到來,國際油價上演下跌接力。北京時間21日16時25分,紐約及倫敦兩地近月原油期貨價格跌幅均在0.6%左右。此前一個交易日,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大跌超過6%至每桶27美元下方,為2003年5月以來最低位。
安迅思原油分析師馬琛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從供需層面上分析,國際油價仍有下跌空間,伊朗原油回歸市場、石油生產大國俄羅斯及沙特等不願減產、美國原油出口解禁等利空供應面,而全球股市下跌、中國經濟減速運行等同時打壓著需求面,2016年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局面將持續,油價或繼續慣性下滑,不排除下探至20美元以下的可能性。
市場看法也普遍悲觀,華爾街大行紛紛下調對原油價格的預期。摩根士丹利預計油價或跌至每桶20美元,渣打銀行甚至認為油價會跌到10美元。
全球最大的貿易公司之一嘉能可董事長托尼·海沃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能源市場挺過“供應衝擊”之前,情況不會好轉。他說,理由相當簡單明瞭,“石油太多”。
價格危機外溢效應
以疲弱油價為代表,商品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資料顯示,截至1月12日,18種在美交易大宗商品期貨和期權的淨空頭頭寸已增至20.2534萬張合約,創出200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
馬琛說,實體經濟需求的好壞直接影響能源產品需求和價格,同樣也會影響大宗商品。不過,馬琛認為,某些化工產品或許是油價下跌的贏家,因為上游原料價格下滑,而產品價格受到基本需求支撐,價格下滑幅度打折扣,使得其存在盈利空間。而煉油板塊,在油價下跌通道中,其產品特別是成品油價格緊跟國際油價下跌,但上游原料成本採用的是前期採購的高成本原料,煉油板塊及其產品的利潤將受到擠壓。
直接與原油交易息息相關的商品貨幣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場風暴。俄羅斯盧布和墨西哥比索兌美元匯率都已經跌至紀錄新低,加元匯率也已觸及2003年來最低。
更直觀的感受來自於能源股的走勢,標普500指數能源分類指數今年以來跌幅超過13%。而在產油重鎮中東地區,股價疲弱也成為本月以來的常態。北京時間21日16時25分,彭博GCC 200指數下滑1.02%,迪拜金融市場綜合指數跌幅1.63%,沙烏地阿拉伯的Tadawul All Share 股指跌幅1.34%。今年以來,彭博GCC 200指數累計下跌超過17%。該指數跟蹤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國200只市值最大的股票。
這削弱了投資者的信心,全球股市頻頻走低。MSCI亞太指數創2012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正式跌進“熊市”。今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約8%。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的走勢和油價已經越來越同步。海外媒體分析稱,股市下跌背後的原因是,能源價格持續走低、美元升值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勢頭疲軟這些問題致使許多投資者驚慌失措。只有在投資者看到這些問題有所緩解的前提下,市場才能回升。
“我不認為這是2008年重演”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股市及大宗商品的下跌實際上反映的是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對經濟基本面的不看好。“所以這個跌完那個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宣佈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估至3.4%,這是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該組織第三次下調預估。對於經歷過上一次金融危機的人來說,此輪市場下跌的幅度、多個市場受到牽連的情況都可謂敲響了警鐘。
不過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認為這並非金融危機的信號。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全球董事長約翰·維梅耶本周便指出,“我不認為這是2008年重演”。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事情以同樣方式上演的可能性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008年危機爆發前,金融系統的債務膨脹規模沒有引起重視,這放大了損失帶來的痛苦,導致債券市場喪失流動性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出現巨大虧空。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場金融風暴似乎還不具備造成巨災的力量。2008年過後,許多投資者都害怕,金融市場的每次大幅波動都可能是另一個黑天鵝事件,他們應該記住,白天鵝更常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