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累累的大宗商品市場又迎來一個“黑色星期一”。
23日早盤,滬鎳、膠板主力合約跌停,午後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瀝青、矽鐵、甲醇、菜粕幾大品種相繼跌停。截至收盤,滬鎳、甲醇、膠板和菜粕四大品種主力合約最終封在跌停板,跌幅前三的滬鎳大跌6%至64980元/噸;瀝青跌幅達5.96%,報收1731元/噸;甲醇跌超5%至1731元/噸。
外盤同樣承壓,亞市倫鎳延續跌勢,最低觸及8235美元/噸,創下2003年以來新低點。截至發稿,倫鎳下跌4.10%至8300價位線。銅、鋅三月期貨合約連累弱勢,跌幅在2%左右。
美加息升溫:大宗商品遭拋售
尚未落地的靴子再一次撩動看空大宗商品的市場情緒。美聯儲上周公佈的10月份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大多數官員同意12月份啟動加息。消息公佈後,美元瞬間飆升至99.853,倫銅帶動有色盤面弱勢下行。本週一,加息預期持續發酵,美元指數再度衝刺100大關,大宗商品市場慘遭拋售。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戰略性大宗商品研究院副院長仰炬教授認為,大宗商品持續大幅下跌,除了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外,更關鍵在於系統性的通縮預期在商品期貨市場上的集中表現。
“通貨緊縮預期是造成此輪商品期貨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仰炬告訴記者,“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人民幣貶值預期、政府基礎投資放緩、出口增長乏力等背景下,國內經濟處於通縮預期中,以大宗商品價格作為先導指標出現了持續大幅下跌。今天出現大宗商品黑色星期一的一個重要誘因就是今天美元指數短暫地上摸100,更強化了上述預期。”
對於未來的預期,仰教授認為,美國國會將批准美國原油解禁出口,一方面美國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美元財政和經濟繼續走強;另一方面將強化美元地位。一旦美國葉岩油能順利出口,由於合作博弈理論,油價或許就是低點,由此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場或許才能見底。
生意社總編劉心田對記者說:“未來原油可能跌破40美元,之後勢必將對PTA、PP等帶來一定利空影響。從跌幅比價圖來看,原油跌幅要大於塑膠品種跌幅,所以未來塑膠還有下跌空間。有色方面,價格已經回到成本支撐階段,銅鋁價格下跌空間並不大,剩下一些高附加值的品種還有泡沫可去。”
行業自救:減產保價
對中國經濟需求的擔憂使得大宗商品市場產能過剩矛盾越來越突出。今年以來,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產業被迫進入去產能階段,部分行業也抱團取暖,採取限產保價措施。
11月20日,十家鋅廠發出聯名倡議,計畫明年減少精鋅產量50萬噸,成為繼稀土行業之後第二個抱團限產保價的金屬行業。按去年精煉鋅產量560萬噸來算,50萬噸接近行業產能十分之一,業內認為如果減產政策真正落實,對明年供給將產生較大影響。
馳宏鋅鍺董秘黎文剛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積極籌備減產計畫。“公司自身也有減產的動機和想法,這個事情已經列上議事日程。減產涉及一系列人員安排、經營預算、措施出臺,我們正在結合預算計畫做這方面的安排調整,當然生產經營變動最終要董事會通過。”
不過,株冶集團董秘劉偉清認為價格回升關鍵還在下游需求。“鋅廠減產短期內會對價格有一定影響,供給端的影響是一方面,但最終還是要看下游需求帶動價格回暖。”中信期貨鉛鋅分析師鄭瓊香對記者表示:“減產計畫會對明年的供應有所緩解,但從今年到年底短期內價格沒有實質性的支撐,鋅市場高庫存、高供應的壓力依舊較大。如果企業沒有實質性地大規模減產,鋅市偏弱態勢無法改變。”
減產消息對市場產生一定利好,週一滬鋅主力合約大漲1.44%至12355元/噸。
與此同時,鋁業減產的功效正在逐步顯現。據百川資訊消息,11月初的氧化鋁減產計畫在上周有部分得到落實,個別民營企業減產約140萬噸。錦江集團旗下氧化鋁廠落實減產計畫,興安化工減產50萬噸,開曼三門峽減產50萬噸,山西複晟減產20萬噸。
盤面上,週一滬鋁主力合約頂住壓力上漲0.51%,報收9870元/噸。但是在氧化鋁庫存高企的狀況下,行業減產規模仍不足,複產和新增產能不斷,短期內氧化鋁供需局勢無力反轉。
23日早盤,滬鎳、膠板主力合約跌停,午後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瀝青、矽鐵、甲醇、菜粕幾大品種相繼跌停。截至收盤,滬鎳、甲醇、膠板和菜粕四大品種主力合約最終封在跌停板,跌幅前三的滬鎳大跌6%至64980元/噸;瀝青跌幅達5.96%,報收1731元/噸;甲醇跌超5%至1731元/噸。
外盤同樣承壓,亞市倫鎳延續跌勢,最低觸及8235美元/噸,創下2003年以來新低點。截至發稿,倫鎳下跌4.10%至8300價位線。銅、鋅三月期貨合約連累弱勢,跌幅在2%左右。
美加息升溫:大宗商品遭拋售
尚未落地的靴子再一次撩動看空大宗商品的市場情緒。美聯儲上周公佈的10月份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大多數官員同意12月份啟動加息。消息公佈後,美元瞬間飆升至99.853,倫銅帶動有色盤面弱勢下行。本週一,加息預期持續發酵,美元指數再度衝刺100大關,大宗商品市場慘遭拋售。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戰略性大宗商品研究院副院長仰炬教授認為,大宗商品持續大幅下跌,除了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外,更關鍵在於系統性的通縮預期在商品期貨市場上的集中表現。
“通貨緊縮預期是造成此輪商品期貨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仰炬告訴記者,“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人民幣貶值預期、政府基礎投資放緩、出口增長乏力等背景下,國內經濟處於通縮預期中,以大宗商品價格作為先導指標出現了持續大幅下跌。今天出現大宗商品黑色星期一的一個重要誘因就是今天美元指數短暫地上摸100,更強化了上述預期。”
對於未來的預期,仰教授認為,美國國會將批准美國原油解禁出口,一方面美國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美元財政和經濟繼續走強;另一方面將強化美元地位。一旦美國葉岩油能順利出口,由於合作博弈理論,油價或許就是低點,由此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場或許才能見底。
生意社總編劉心田對記者說:“未來原油可能跌破40美元,之後勢必將對PTA、PP等帶來一定利空影響。從跌幅比價圖來看,原油跌幅要大於塑膠品種跌幅,所以未來塑膠還有下跌空間。有色方面,價格已經回到成本支撐階段,銅鋁價格下跌空間並不大,剩下一些高附加值的品種還有泡沫可去。”
行業自救:減產保價
對中國經濟需求的擔憂使得大宗商品市場產能過剩矛盾越來越突出。今年以來,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產業被迫進入去產能階段,部分行業也抱團取暖,採取限產保價措施。
11月20日,十家鋅廠發出聯名倡議,計畫明年減少精鋅產量50萬噸,成為繼稀土行業之後第二個抱團限產保價的金屬行業。按去年精煉鋅產量560萬噸來算,50萬噸接近行業產能十分之一,業內認為如果減產政策真正落實,對明年供給將產生較大影響。
馳宏鋅鍺董秘黎文剛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積極籌備減產計畫。“公司自身也有減產的動機和想法,這個事情已經列上議事日程。減產涉及一系列人員安排、經營預算、措施出臺,我們正在結合預算計畫做這方面的安排調整,當然生產經營變動最終要董事會通過。”
不過,株冶集團董秘劉偉清認為價格回升關鍵還在下游需求。“鋅廠減產短期內會對價格有一定影響,供給端的影響是一方面,但最終還是要看下游需求帶動價格回暖。”中信期貨鉛鋅分析師鄭瓊香對記者表示:“減產計畫會對明年的供應有所緩解,但從今年到年底短期內價格沒有實質性的支撐,鋅市場高庫存、高供應的壓力依舊較大。如果企業沒有實質性地大規模減產,鋅市偏弱態勢無法改變。”
減產消息對市場產生一定利好,週一滬鋅主力合約大漲1.44%至12355元/噸。
與此同時,鋁業減產的功效正在逐步顯現。據百川資訊消息,11月初的氧化鋁減產計畫在上周有部分得到落實,個別民營企業減產約140萬噸。錦江集團旗下氧化鋁廠落實減產計畫,興安化工減產50萬噸,開曼三門峽減產50萬噸,山西複晟減產20萬噸。
盤面上,週一滬鋁主力合約頂住壓力上漲0.51%,報收9870元/噸。但是在氧化鋁庫存高企的狀況下,行業減產規模仍不足,複產和新增產能不斷,短期內氧化鋁供需局勢無力反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