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輝煌成就,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新征程--從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透視高品質發展強勁動能

新華社,北京
2021-10-26 22:37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題:輝煌成就,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新征程--從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透視高品質發展強勁動能

新華社記者王琳琳

深秋的北京展覽館迎來一場重磅的展覽:中國空間站模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數千項"十三五"期間重大科技成果集結於此,彰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無窮魅力,盡展創新促進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勁脈動。

21日開幕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以"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濃縮了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精華之作",更蘊含著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新征程、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動能密碼"。

凝聚科技創新磅礴力量,實現戰略領域率先突破

步入展覽館大門,寬闊的廣場上,一件件奪目的科技創新力作整齊排列,既有九天攬月、五洋捉鱉國之重器,又有水處理用大型臭氧發生器模型、核酸檢測移動實驗室等利民尖兵。

走進展覽大廳,12大展區分別從基礎研究、高新技術、重大專項、農業科技、社會發展等不同側面詮釋科技創新支撐國計民生的強大動力。

位於展區中央、展覽面積最大的是重大專項展區。一台大型"五軸臥式車銑複合加工中心"機床吸引了眾人駐足。

"這台機床主要用於航空、航太發動機葉輪、機匣等關鍵零件的加工。此前,五軸機床曾長期依賴進口,我國啟動實施重大專項後,關鍵技術和核心功能部件國產化率不斷提升。比如,感測器相當於人的`眼睛`,控制系統相當於人的`大腦`,電機相當於人的`肢體`,經過十餘年攻關,目前,這些技術部件都基本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形成了可持續優化的技術鏈、產業鏈和人才鏈。"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海介紹。

"十三五"時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集中力量搶佔制高點,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大幅帶動了科技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科技部重大專項司二級巡視員鄭方能介紹,這次成就展,重大專項司組織了核高基、積體電路、移動寬頻通信、高檔機床、油氣開發、核電、水污染治理、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大飛機、北斗、載人航太和探月工程、高分等十餘個科技重大專項參展,充分體現重大專項戰略基石、自立自強特徵。

水晶球包裹著49毫克剛從月球取回的樣品穩穩立於底座之上,這件寓意著"海上生明月"的珍貴實物展品成為觀眾必去"打卡點"。四周不遠處,中國空間站模型高懸半空,祝融號火星車、"玉兔號"月球車模型依次排開,載人飛船艙內航太服、艙外航太服"真衣"出場,大飛機、大火箭昂揚錯落矗立於間……

"我國航空航太事業飛速發展讓每個中國人都能直觀而真切地感受到國家科技實力的大躍升。我深深為之驕傲自豪!"連續多日前來看展的北京市民王鵬表示。

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時期,在一批科技領軍人物和高水準創新創業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我國在戰略必爭的若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取得多項標誌性重大創新成果。成就展上讓觀眾熱血沸騰的重磅成果也在啟示著我們--只有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速高新技術突破應用,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與"復興號"高鐵列車有何不同?尺寸1.5×1.85米、薄0.5毫米的大型玻璃基板如何快速搬運且不弄碎?全球二氧化碳分佈資料如何科學獲得?……這些技術難題在展覽現場都能找到答案。

展覽廣場上,參觀體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的觀眾排起了長隊,許多人試坐駕駛位元時都會拍照留念。"沒想到,高速磁浮列車居然採用了無人駕駛技術。坐在駕駛位的人準確說不是司機,而是安全員。"一位現場試坐的觀眾興奮地說。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磁浮技術研究部主任付善強介紹,高速磁浮可填補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速度譜系中400公里至800公里間空白,實現500公里1小時通勤化、1500公里3小時城際化和2000公里至3000公里範圍內5小時走廊化交通。同時具備為世界上類似國情國家和地區提供時速超過高鐵的大容量陸地交通"中國方案"的能力。

2020年9月,中國提出"雙碳"目標。為做到對二氧化碳含量"心中有數"、對預期目標實現"心中有底","十三五"初期,我國成功發射了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填補了我國在天基高光譜溫室氣體測量方面的技術空白,實現了我國二氧化碳從"看不見"到"看得見",再到"看得清"的跨越。

"這個碳衛星模型是按1:5比例展出的。`十三五`期間,我國利用碳衛星資料發佈了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並將碳衛星資料面向國際免費公開共用。期待更多觀眾可以親臨現場追我們自己的星。"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陳彥丞說。

"十三五"期間,我國把科技創新擺在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佈局"補短板"和"建長板"並重的創新鏈,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支撐產業向高端攀升。人工智慧、數位經濟蓬勃發展,圖像識別、語音辨識走在全球前列,5G移動通信技術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消費級無人機佔據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場……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5年第29位躍升至2021年第12位。

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關鍵領域實現突破應用,中國拿出了自己的先進解決方案。

科技支撐脫貧致富,創新助力美好生活

凡是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農業農村展區,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陝西柞水木耳智慧大棚是這裡的代表性展項。

水稻育種加速器猶如一個"七彩琉璃房",四層台架整齊排列著處在不同生長週期的水稻,對應的光照亮度、溫度、二氧化碳和營養液也分別擁有不同技術參數。

"這個育種加速器採用多層立體栽培精准調控方式,破解了水稻生育期由120天減半至60天的技術難題,水稻育種有望從一年繁育2代提高到繁育6代,縮短了水稻育種週期,同時產量也有提升,目前畝產600多公斤,品質有保證,減少了對土地的依賴。"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科研人員卞中華說。

眼下,2022北京冬奧會迎來百日衝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正插上科技的翅膀從"理想照進現實"。

"科技冬奧"展區,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模型、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模型、氫燃料手持火炬悉數展出,正中央,國內首台雙人碳纖維雪車身披中國紅"戰袍"C位亮相。

"雪車項目是冬奧會上觀賞性很強的項目,比賽時最高時速高達140公里/時,對車身、頭盔等裝備的外形設計和安全可靠性都提出了極高要求。這台碳纖維雪車,突破了外形結構一體化設計、高抗沖複合材料、高品質整體成型製造以及個性化定制等四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國產雪車裝備從`0`到`1`的突破。"展覽現場,航太材料及工藝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周宇介紹。

冬奧臨近,科技助力"冷冰雪"華麗轉身"熱運動";疫情大考面前,科技"參戰"則讓全民戰"疫"更有底氣。

7天內分離出新冠病毒毒株,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和審批上市,疫苗研發多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與美、歐、亞、非、拉美、加勒比等國家開展科技抗疫交流合作……成就展上,疫苗研發、檢測試劑、臨床救治等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齊亮相,展現了曲折艱辛的研發經過,更讓人深感中國打贏抗疫阻擊戰的不易。

"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支撐民生改善、保障生命健康、助力美好生活的能力明顯增強:癌症、白血病、耐藥菌防治等領域打破國外專利藥壟斷,多項高端醫療裝備加速國產化;80多萬名科技特派員深入脫貧攻堅一線,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科技攻關助力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

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

回望來路,"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輝煌成就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戰略支撐;展望未來,科技創新必將在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開啟創新型國家建設新征程中激蕩起更加澎湃的強勁動能。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