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業績規模雙降 12只爆款基金緣何遇冷?

中国证券网
2018-12-07 10:52

已收藏

近日,陳光明旗下睿遠基金將募集200億元的首只產品,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在聚光燈追逐著這只網紅基金的同時,業內人士開始逐漸反思:爆款基金是否值得購買?

資料顯示,去年至今成立的12只爆款基金,在業績和規模方面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1、業績規模均下滑

自2017年底以來,市場誕生了12只份額超50億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如興全合宜、嘉實核心優勢、南方優享分紅、匯添富智慧製造、中歐恒利等。其中,興全合宜以327億份的首募份額成為近幾年最受資金青睞的基金,其餘首募份額超50億份的基金均來自幾家老牌公募。

上述基金均在募集階段就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有的一天便售罄,有的實際申購量遠遠超過了計畫募集量,在業內被稱為“爆款”。

不過,隨著年內基金季報、半年報的一一披露。上述爆款基金並沒有帶給投資者預期的回報。除了華泰柏瑞量化阿爾法C因為還處在6個月建倉期,可能通過低倉或空倉躲過市場震盪,實現基金淨值正收益外,其餘11只爆款基金年內淨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

雖然爆款基金追求中長期價值投資,但在業績與市場預期大相徑庭的情況下,部分盲目跟風的投資者還是選擇忍痛“割肉”。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年初爆款興全合宜規模已經縮減至300億元之下,其餘爆款產品規模縮水程度均達到了三成。

業績規模雙降 12只爆款基金緣何遇冷?

盈米基金分析師陳思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由於市場行情震盪,爆款基金都在成立後持續虧損,很多基金持有人因此選擇了賣出。但事實上,這些基金在成立後還是實現了一些超額收益。持有人看重絕對收益,而基金經理看重相對收益,確實是目前基金行業的一大問題。從估值上看,A股目前進入了較低的區域,如果現在建倉,等到未來市場整體估值上漲後,大概率能獲得較好的收益,很難說基金經理在市場低位時選擇大規模建倉有錯。

2、規模過大有何影響

今年基金新發市場存在分化現象。同樣是發行新基金,有些基金公司旗下產品首募規模不到10億元,甚至剛過2億元門檻線,而有些公司旗下產品首募規模動輒幾十億元,甚至超百億元,一舉成為當紅產品。

那麼,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基金規模過大是否會影響收益?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某公募基金人士處瞭解到,基金規模越大,其業績相對小規模的基金來說會比較穩定。

以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為例,記者統計發現,股基單位淨值跌幅前50名中,有15只股基規模超10億元,其餘股基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下,甚至有股基規模僅剩不到1億元。偏股型基金也一樣,有過半虧損靠前的基金規模在10億元以下。

該人士還向本報記者表示,由於基金公司的一部分營收來自於基金收取的管理費,有的基金在規模做大之後,就會想通過穩住業績波動,來保證收益的穩定性。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規模過大的基金的超額收益收窄。三季報資料顯示,季度超額收益率在3%以上的41只股基中,僅有8只規模超過10億元;季度超額收益率在3%以上的37只偏股型基金中,僅有9只規模超過10億元。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旗下如果有大基金,通常其調倉會在小基金調倉之後進行,靈活性稍遜於小基金。大基金通常選擇流通性好的大盤股進行配置,從歷史經驗看,其超越大盤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相比規模適中的基金要大。

陳思賢向本報記者表示,相比規模小一些的基金,超大規模的權益基金確實存在一些缺陷,如選擇個股的範圍受限,超大規模的權益基金重倉股大多局限於大盤股,投資風格因此趨於大盤,在市場風格偏向中小盤時尤其處於劣勢。

3、持倉多為大盤藍籌

過去兩年,發行爆款基金的基金公司,會選擇過往業績較好的明星基金經理來管理,因其自帶流量光環,能夠吸引眾多資金入場。

比如,興全合宜基金經理謝治宇,此前最拿手的產品為興全合潤分級混合B,在2015年初至2017年底累計收益率高達146.98%,同類排名3/122。廣發滬港深龍頭基金經理余昊,此前主要管理投資美股市場的QDII基金,任職回報率均在同類平均水準之上。

除了部分基金公司靠明星基金經理行銷外,產品募集差距的原因還與基金風格不同有關,比如,FOF、ETF、發起式等。

但今年市場風雲突變,投資風格也有所轉換,上述爆款基金經理能否適市場環境,還有待時間去考量。目前來看,在市場高點成立的爆款基金業績均表現不佳,市場低點成立或正在募集的大部分新基金遇冷。

陳思賢稱,參考上述爆款基金三季報披露的持倉,主要特徵可以總結為兩個:一是重倉股多為大盤藍籌;二是權益倉位較高,除南方優享分紅、興全合宜、匯添富智慧製造外,其他基金的權益倉位都在70%以上,中歐恒利權益倉位甚至超過99%。可以看出,這些基金經理大多對後市行情比較看好。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