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養老目標基金的"目標"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8-03-22 08:29

已收藏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些年,中國經濟從顏值高氣質佳、邁入獨領風騷的時代,老百姓的生活品質顯著提升。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經濟發展的目的和根本宗旨,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讓這份“幸福美好”延續至生命的終點,尤為意義深遠。

  在老百姓心目中,美好的老年生活除了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還要有應對各種大額支出的能力,比如計畫之中的養老房產購置、定期旅行,或是意料之外的重大疾病救治。要從容地支撐起這份“美好”,提前佈局個人養老投資顯然不可或缺,而有中國特色的養老目標公募基金則是最理想的投資工具之一。

  真正心系於民、服務於民的養老理財工具,究竟需要具備哪些特點?

  一、養老理財工具:應能提供長期較高的平均收益回報

  人生如寄歲月匆,年至花甲忽成翁。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一旦退休,定時領取的工資收入就轉變為養老金收入,那麼生活水準會因此發生改變嗎?我們不如先分析一下退休後的收入構成。

  目前,國內居民退休後的收入主要依靠“三大支柱”:第一,社會基本養老金,來自于工作時每月固定繳納的養老保險;第二,少數單位繳納的補充養老基金;第三,個人自發積累的養老儲蓄金。

  隨著老齡化加劇,採用現收現付模式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障每年收不抵支的情況愈發嚴重。而“第二支柱”中,企業年金的覆蓋面相當有限,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參保職工僅2325萬;職業年金則於2014年剛起步,積累甚微。從實際情況來看,前兩部分的養老金積累只能維持老齡人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保障。要提高退休生活水準,個人財富積累和投資收益水準起到關鍵作用。正如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曾說的:

  養老投資真正的威脅在於為了確保每年都有盈利,致使長期回報低微、達不到退休後體面生活的最終目的。

  根據Wind資訊資料顯示,當前銀行1至3年定期存款的年收益率約為1.5%至2.75%,債券基金滾動持有十年的歷史平均年化回報約為5%,而權益基金滾動持有十年的歷史平均年化投資回報則接近15%。如果把大量資金配置於較為保守的理財工具,投資回報顯然無力改變養老困局。要想提高投資回報,就要提高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水準,而增加權益類基金的配置比重,是提升養老金長期平均收益、滿足品質老年生活需求的關鍵。(見圖一)

  看到這裡,很多人或許會困惑:較高收益必然會承擔較高風險吧?

  這可不一定。通過拉長投資期限、精選目標產品,可以有效降低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水準。歷史資料顯示,儘管權益資產的年度淨值波動在有些年份看似偏高,但拉長投資期限來看,市場長期走勢會平滑短期波動。例如,在2009年至2017年間,如果1年滾動持有中證500指數,其標準差高達37.37%;但如果把持有時間拉長到5年,那麼這一數值就會降低到4.54%。從另一個角度看(如下圖),在不擇時的情況下,老百姓持有市場平均收益水準的偏股基金滿8年後,就不會遭受虧損。

  養老資金天然具有投資期限長,對短期流動性要求不高的長期投資屬性,因此適合通過長期投資權益基金來力爭獲取較高收益,並相對規避短期市場波動風險。而根據期限不同,養老目標基金投資於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方向的資產比例最高可達80%。因此,在各類養老投資工具中,養老目標基金是一種非常符合養老需求的投資品種。

  二、養老理財產品:有行業監管保障,群眾認知度高、日常操作便捷

  翻閱養老投資失敗的案例不難發現,無論是老年人將個人儲蓄直接投入股市遭到重創,還是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在網貸平臺、房產騙局中蒙受巨額損失,他們參與的投資品種大都存在這樣的特徵:產品“黑箱”運作,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明白”;缺乏監管,安全評級完全由業務員信口編來;投資操作複雜,需要在固定地點、找固定人員辦理。因此,監管透明、認知度高、操作便捷是養老投資產品必須具備的特徵,也是養老目標基金的優勢所在。

  養老目標基金屬於公募基金產品,而公募基金因為監管透明度高、運作規範;產品結構清晰、投資理念正確;操作簡單便捷、客戶服務周到等一系列“親民”的特徵,早已被廣大民眾所熟悉和接受,是普羅大眾獲得專業化養老投資管理更可靠、更便捷的途徑。

  首先,公募基金監管明晰,是大資管行業中制度建設最規範、行業監管最透明、對投資者權益保護得最充分的投資品類。

  公募基金規範制度的核心是基金法,與基金法配套的一系列資訊披露、託管制度、投資者資金安全的銷售機制,都是其保障人民資產安全的優勢所在。公募基金不剛性兌付,不保本兜底,但在行業發展20年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重大風險事件。保障人民群眾利益,防範金融市場風險,公募基金是整個大資管行業的典範。

  其次,公募基金在人民群眾中的認知度高,深受信任。

  經過20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公募基金不斷幫助老百姓樹立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公募產品早已被大眾所熟識,整個行業也在人民群眾心中留下“專業、有公信力”的深刻烙印。

  截至2018年1月底,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12.17萬億元,產品近5000只,基金資管機構128家,普惠了全國的6億基民,累計實現盈利超過2萬億元。公募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股票、債券、貨幣和QDII產品等豐富的投資工具,是老百姓是最熟悉、最高效的投資助手。

  此外,公募基金投資門檻低、操作便捷、服務周全,是普惠百姓、服務養老的典範。

  在整個大資管行業中,幾乎沒有一類投資品種,可以像公募基金這樣普惠群眾。公募基金投資門檻低,只要10元甚至是1元的資金,投資者就能參與股票、債券等市場的投資。而無論是在銀行網點,還是手機用戶端,公募產品的申贖操作都便捷透明。投資者不僅可以每天查詢到基金淨值波動情況,還能通過智慧投顧系統或資產配置團隊,獲得最適合自己的一站式投資解決方案。從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出發,公募基金不斷創新優化,形成了成熟的客戶服務體系,可以提供業務諮詢、資訊定制等專項服務,為大眾提供周到貼心的服務。

  除了公募基金產品的上述優勢外,養老目標基金的結構清晰透明,其會在招募說明書中公開披露長期資產配置比例,使老百姓能對這部分養老資金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資產配置結構一目了然,避免了管理人“黑箱”操作給投資者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三、養老目標基金:海外養老理財成功實踐

  借助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實現個人養老理財需求,在海外發達市場已有多年的成功發展經驗。

  在美國,養老目標基金(TDF)誕生於1996年,經過十年運營,在2006年養老金改革法中,被監管部門指定為養老投資預設模式(QDIA,合格預設投資產品)。而在此之前,普通民眾的養老金投資要麼過份保守,要麼過份激進,大都很難獲得符合養老需求的收益水準。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有效地改善了這方面的問題,也因此得到市場認可。

  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美國美國私營退休金(DC)和個人養老金帳戶(IRA)的資產管理規模合計達到15.9萬億美元,其中就有51.57%的資產投向公募基金(其中超過萬億資金投向養老目標基金)。

  事實上,美國養老目標基金在產品設計層面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年齡、預期壽命、風險承受能力等特徵,引導投資者做出更合理的資產配置。隨後,更細分的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兩大類產品孕育而生,也是在此背景下做出的產品設計方案。

  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總規模超過1.05萬億美元,而在2003年末,這一資料僅為0.13萬億。在短短十餘年間,美國養老目標基金規模增長超過8倍,可見這類產品是多麼深入民眾之心。

  近十年來,美國養老金改革的成功經驗也被廣泛借鑒。在香港、智利、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了養老投資預設模式。而隨著我國社會養老問題面臨困局,在國家全面深化社會養老保障體制改革之際,引入海外先進經驗,推出養老目標基金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正當其時。

  資料來源:Wind,2005.1.4-2017.12.28;“偏股基金”是指,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來反映市場中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情況。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