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公私募調倉追蹤:中小創、港股邏輯走俏

中国财富网
2018-02-28 14:42

已收藏

機構調倉“小陽春”

股、債、商的開門紅,被喜聞樂道的比喻成新春開門利市。

不過似乎沒有人已經篤定未來一年的走勢。21世紀經濟報導從三個主要市場機構參與者入手,通過還原目前的機構配置動向,初窺目前的資金面配置邏輯。

春節前後股市經歷了過山車行情, A股和H股的公募和私募等投資機構紛紛重新進行了調倉和佈局。

春節前夕(1月29日至2月9日),A股市場主要指數持續大幅下跌,使得年內前期漲幅被完全抹掉。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機構投資出現了風格切換跡象。多家機構投資者向記者表示,開始看好中小創和港股,投資也在向這些方向靠攏。不過這一動向,仍有待市場驗證。

機構忙調倉

截至2月9日收盤,上證指數年內累計下跌5.36%,深證成指下跌9.41%,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則分別下跌10.05%和9.14%。直到2月12日到14日,春節前最後三個交易日,大盤才出現小幅反彈。

而春節後A股繼續反彈,滬指曾出現了三連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節後第4個交易日的2月27日,A股的主要股指出現了分化,在三連陽後滬指單邊下跌1.13%,而創業板指數繼續上漲0.83%。值得注意的是,春節迄今以來的4個交易日,創業板指累計漲幅已達近6%。

2月27日,上德谷投資董事長趙立松告訴記者,“我們的倉位在節前就降下來了,由於節前我們基本上買的都是傳媒股,它們在A股大跌過程當中基本上沒有下跌。”

趙立松現在大概是40%的倉位,主要是持有一些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

“節後我們預判創業板應該有行情,所以把倉位只加到了40%。未來考慮增加倉位,不過我們今年對整個指數都比較謹慎,不會加得太高。”趙立松說。

2月27日,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向記者表示,“倉位有七成以上,節前的大跌對我們有一定影響,但是還可以承受。節後我們倉位加大,達到七成以上,積極往中小創上面去做佈局。我們現在的倉位主要是在文化傳媒、新興產業、科技類的個股。”

錦洋投資總裁邱淩蒼也表示,“節前1月份的時候,房地產板塊出現了集體性大漲,至此,市場資金基本將A股內的低估藍籌板塊輪換了一遍,因此當時以逢高減倉為主。節後回來以調倉為主,佈局的方向主要是成長股。目前我們整體倉位保持在7成左右。”

而2月27日,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楊曉晴接受採訪時表示,“鑒於節後的紅包行情預期,節前大跌行情中不乏有機構趁機抄底,如節前公募基金發行市場熱度較高。鑒於市場頻現風格切換跡象,機構投資者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策略,適度調倉也在情理之中。”

加倉港股

2月27日,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滬港深基金的基金經理周大海(化名)則告訴記者,“春節前我做了調倉,我在黑色一星期(注:2月5日至9日被業內稱為“黑色一星期”)的週一(注:2月5日)減倉,然後在第二周的週三(2月14日),又加回來,還加了更多。”

記者注意到周大海的加減倉操作緊跟市場節奏。自“黑色一星期”的週一(2月5日)伊始,周大海快速減倉十個點。當天,道指單日暴跌1032.89點,跌幅4.60%。而港股也未能倖免,該周週二(2月6日)低開逾1000點,“黑色一星期”恒生指數大跌3094.36點,跌幅9.49%,市值一周蒸發2.19萬億港元。

而在“黑色一星期”後的一周(2月12日至2月16日),隨著道指上漲,港股該周週二(2月13日)隨之上漲,當周上漲近6%。周大海在該周的週三大幅加倉。

周大海表示,港股指數2017年大漲35%,去年機構投資港股的平均收益遠高於投資A股,“後市繼續看好港股”。

周大海介紹,其加倉的標的是國企指數,由於去年以來港股阿爾法(Alpha)不明顯,主要是調貝塔(Beta),調Beta都是採用加減倉指數的方式。

據記者瞭解,近期港股產品規模激增,比如港股ETF龍頭產品規模已實現連續6周增長,規模增幅均高達70%以上,合計擴張接近50億份。事實上,公募和私募都看好港股趨勢,紛紛加大港股的投資。一位元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港股去年大幅上漲,但整體估值仍處在合理水準,相對美股、A股仍具優勢,所以春節前趁港股下跌時,他加倉了港股。

對此,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則表示,當前A股市場風險偏好得到修復,週邊環境趨於穩定,A股市場迎來年內較好佈局時點,此外海外市場特別是港股市場也出現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中小創邏輯

節後A股出現了風格切換跡象。

楊曉晴表示,“節後A股上漲幅度方面,創業板優於滬指,中證500優於上證50,即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市場熱點逐漸分散化和均衡化。”

邱淩蒼也指出,“此輪反彈中創業板為代表成長股漲幅明顯強於前期領漲的以上證50、滬深300為代表的藍籌權重和白馬股,同時,創業板距離2015年最高點已調整2年半,整體估值來到了歷史底部區間,而藍籌白馬股經過最近一兩年的上漲已不再便宜,性價比在遞減,因此A股市場有望出現具有一定持續性的風格切換。”

公開資料顯示,近期機構資金開始頻頻涉足創業板個股,從盤後資金流向來看,以節後最高漲幅3.61%的2月26日為例,當日創業板主力資金淨流入24.7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年前一周至節後以來,創業板從收復3年最低點到強勢走高,從漲幅上看創業板已明顯跑贏以上證50為首的大盤股,表明主力資金正在從上證50的個股中逐步轉向創業板。

多位元機構投資人向記者表示,他們目前調倉主要方向是加倉中小創的指數和股票。

趙立松表示,“節後我們進一步加大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指數,以及個股的配置。接下來,我們主要策略還是以中小板和創業板為主。不過我們也在觀察權重股,特別是主機板的一些藍籌的下跌幅度,如果跌幅大的話,會考慮做一些超跌反彈的操作。”

吳國平也認為,“接下來節後的A股表現會慢慢往中小創這個方向走,創業板指數反彈不是短期方向,而可能是一個新的上漲起點。”

邱淩蒼指出,結合近期盤面風格轉換信號的出現,市場將有望告別過去一年大票漲、小票跌的極端行情,也就是說創業板的機會在增加,很可能不再像之前那樣弱於上證50。不過要注意識別創業板業績與估值相匹配的“真成長股”(創藍籌),也就是創業板裡面相對優質的一批公司。“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會是200億-800億元市值的PE在20左右的細分行業龍頭,可關注的板塊有電子、環保、互聯網軟體、新能源汽車等” 。

楊曉晴說:“2018年市場的風格分化將逐漸淡化,熱點將趨於分散化和均衡化,不像2017年,選對了方向就成功了一大半,2018年應重視選股,挖掘增長確定、低估值、高分紅這些兼具成長性和價值性的個股。”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