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2017券商經紀業務總收入下降22% 經紀業務已成“雞肋”?

中国财富网
2018-02-28 14:07

已收藏

曾幾何時,經紀業務撐起了券商收入的大半邊天,而當傭金率已降無可降之後,現在的經紀業務收入又在券商收入總量中佔有什麼樣的比重呢?而券商業務產品日趨豐富的今天,經紀業務收入是否已成了“雞肋”?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經紀業務收入占比變化大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全行業證券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占證券行業總體營業收入由2013年的47.68%下降至40.32%,下降幅度高達7.36個百分點。而到了2015年,由於上半年大牛市出現,成交量井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占比反而大幅上升至46.79%。

而到了2016年,二級市場低迷、成交量下降致使券商經紀業務出現大幅萎縮。當年129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實現淨利潤1234.45億元,5家券商未實現盈利。其中證券行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1052.95億元,較2015年的2690.96億元減少61%。占比也大幅下降至32.10%。

而到了2017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同樣是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資料顯示,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3113.28億元,與2016年相比僅僅下降5.08%。但是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僅為820.92億元,降幅達到22.04%,占比也大幅下降至26.32%。

如此巨幅的占比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傭金率下滑。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和滬深交易所統計資料,2014年證券公司平均淨傭金率為萬分之六點六;2015年為萬分之五;2016年為萬分之三點八;2017年1~6月為萬分之三點四。

另一方面是成交量持續萎縮,2017年整個市場除了部分藍籌股表現突出外,絕大部分個股,特別是中小創個股連創新低。量價齊跌,當然經紀業務收入占比就顯著下降了。

是券商業務的一個支點

但經紀業務可說仍是許多券商發力的重要方向,因為這是券商開展其他業務的基礎。

首先是財富管理業務。在許多上市券商年報中都出現了“向財富管理轉型”的表述。中信證券在經紀業務部下設財富管理中心,以多層次的金融或非金融產品為支撐。非金融產品如免費贈閱的低端資訊產品《每日投資參考》等,金融產品如企業融資業務相關產品、集合理財產品。除此之外,中信證券將營業部個人大戶及機構客戶與增發等投行業務對接,通過聯動投行部門,建立高淨值客戶服務體系,加強高端管道開發多元化,逐步推進實現家族信託業務的落地。

華泰證券也建立了多層次的客戶分析評價系統,通過借助CRM系統等技術平臺,將各項服務措施整合起來,構建起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體系,提供投資、融資、財務顧問及研究服務等方面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其次,券商在探索投顧業務線上服務收費,這也是券商經紀業務新盈利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礎同樣和向財富管理轉型一樣,就是足夠多和足夠優質的客戶群體。如中泰證券2017年9月上線“牛人領航”收費投顧服務引起了市場熱議,廣發證券、方正證券同樣有類似服務。中國銀河的“優顧達人”,則是由投顧達人提供類比組合,訂閱費用有些達到每月600元。

第三,若是在市場相對低谷期擴大市場份額,那麼在牛市時期則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如2015年上半年,券商業務條線較10年前已大幅豐富,雖然傭金率出現大幅下降,但天量成交仍然為券商經紀業務帶來巨額收入,因此當年才會出現經紀業務收入占比大幅提高。此外,越多客戶基礎,就可能有越多的融資融券等業務需求,而融資融券無論是更高的傭金率,還是掛鉤於央行貸款的利率,都可以為券商帶來可觀的業務收入。

正如平安證券近日發佈的《2018年證券行業十大猜想》中表示,進入2018年,傭金率下滑空間有限,券商線上上將集中解決用戶活躍度低的問題,線上下營業部將繼續成為獲客視窗,拓展財富管理、資管、直投等業務。

因此,不能小看了僅僅萬分之二傭金率的經紀業務,這是一個支點,撬起了券商整個業務鏈條的杠杆。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