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日前在“第十屆中國·武漢金融博覽會暨中國中部(湖北)創業投資大會”上表示,去年以來,我國市場在確保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逐步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宣昌能表示,當前中國證監會系統和證券期貨行業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還指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為新時代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
他說,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在確保市場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逐步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範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並購重組,推進企業去產能、去庫存,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宣昌能具體談到了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不斷完善多層次股權融資體系,助力企業去杠杆、降成本。逐步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優化內部審核機制,提高效率,使得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
2017年,IPO企業從發行申請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審核週期一年3個月左右,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審核週期大幅縮短,直接融資效率顯著提升,可預期性增強。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滬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605家,合計融資3411億元,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上市公司的品質充分反映了資本市場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宣昌能說,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495家,占比達到82%。此外,IPO企業的地區分佈準確地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體量、結構、活力和市場化程度的區域對比。截至2017年10月底,新上市公司數量按區域分佈,排序前5名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存量上市公司和IPO在審企業的地區分佈情況基本一致。從上市公司區域分佈來看,我國的股票市場是我國經濟發展區域分佈的比較準確的“晴雨錶”。
與此同時,證監會著力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優化再融資品種結構,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引導再融資市場回歸理性、引導資金投向實體經濟。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共有584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資,融資規模1.5萬億元。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實行分層管理,“新三板”掛牌企業完成5251次定向發行,融資額2461億元。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截至2017年9月底,全國設立4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包括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新增掛牌企業1.33萬家,新增展示企業3.34萬家,累計為企業實現各類融資4369億元。去年以來,交易所市場公司債券共發行4.73萬億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1.17萬億元。
二是規範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重組,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大對以產業資源整合為重點的市場化並購重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供給側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化,有效發揮並購重組促進提升上市公司品質,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功能。
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上市公司全市場並購重組交易4550單,交易金額3.8萬億元。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並購重組1212單,交易金額1.66萬億元,占全市場並購重組交易總額的44%。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上市公司共發生並購重組交易金額2914億元,武鋼、寶鋼合併消減落後產能1600萬噸,成為全球第二大鋼鐵企業。
三是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去年以來資本市場對國家級貧困地區的企業IPO、新三板掛牌、公司債發行、並購重組,在門檻不降低的前提下開闢“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綠色通道,效果和反響良好。
宣昌能指出,良好的市場生態是資本市場有效發揮功能、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逐步校正理念,回歸監管本位,大力推進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
首先,嚴把上市公司准入關,多措並舉,切實提升IPO企業品質。證監會嚴格審核並督促發行人做好資訊披露,實現了IPO企業現場檢查常態化,防止“病從口入”。具體工作包括對資訊披露不實甚至有造假嫌疑的企業及時查處;完善發審委委員的遴選和管理機制,建立了發審委履職的監察機制;加大仲介機構責任,督促市場各方主體歸位盡責等。
其次,嚴厲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發行、虛假披露、“忽悠式”重組等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公開曝光,形成了有力震懾。
再者,證監會以執法協作機制為依託,積極打造協同作戰新格局。強化行政與刑事執法銜接配合,建立了證監稽查與刑事偵查資訊共用、同步推進、分工協作、約束互補的辦案模式,及時移送案件線索。同時,證監會還積極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協作,配合央行防範化解代幣發行融資(ICO)風險。深化合作溝通機制,使得協同效益不斷增強。
宣昌能表示,通過全鏈條從嚴監管,資本市場亂象得到了整治,良好市場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得以維護,監管公信力日益顯現,投資者信心不斷增強。
他指出,當前資本市場仍然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一個短板。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保持改革定力,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把好資本市場准入關,同時繼續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實現產業整合和市場化債轉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和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水準,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此外,宣昌能還提到,湖北省引領支撐中部地區整體崛起,在全國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重心由東部沿海逐漸向內陸縱深地區推進,中部地區在國家發展全域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統計顯示,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湖北省共有11家企業完成IPO,融資48.3億元,20家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融資478億元。湖北省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124單,交易金額911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方面,湖北轄區發行債券79只,金額744億元,發行資產支持證券11只,金額144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1期,金額606億元。
宣昌能表示,當前中國證監會系統和證券期貨行業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還指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為新時代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
他說,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在確保市場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逐步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範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並購重組,推進企業去產能、去庫存,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宣昌能具體談到了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不斷完善多層次股權融資體系,助力企業去杠杆、降成本。逐步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優化內部審核機制,提高效率,使得IPO堰塞湖現象逐步消除。
2017年,IPO企業從發行申請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審核週期一年3個月左右,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審核週期大幅縮短,直接融資效率顯著提升,可預期性增強。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滬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605家,合計融資3411億元,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上市公司的品質充分反映了資本市場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宣昌能說,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495家,占比達到82%。此外,IPO企業的地區分佈準確地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體量、結構、活力和市場化程度的區域對比。截至2017年10月底,新上市公司數量按區域分佈,排序前5名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存量上市公司和IPO在審企業的地區分佈情況基本一致。從上市公司區域分佈來看,我國的股票市場是我國經濟發展區域分佈的比較準確的“晴雨錶”。
與此同時,證監會著力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優化再融資品種結構,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引導再融資市場回歸理性、引導資金投向實體經濟。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共有584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資,融資規模1.5萬億元。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實行分層管理,“新三板”掛牌企業完成5251次定向發行,融資額2461億元。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截至2017年9月底,全國設立4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包括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新增掛牌企業1.33萬家,新增展示企業3.34萬家,累計為企業實現各類融資4369億元。去年以來,交易所市場公司債券共發行4.73萬億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1.17萬億元。
二是規範完善上市公司市場化重組,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大對以產業資源整合為重點的市場化並購重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供給側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化,有效發揮並購重組促進提升上市公司品質,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功能。
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上市公司全市場並購重組交易4550單,交易金額3.8萬億元。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並購重組1212單,交易金額1.66萬億元,占全市場並購重組交易總額的44%。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上市公司共發生並購重組交易金額2914億元,武鋼、寶鋼合併消減落後產能1600萬噸,成為全球第二大鋼鐵企業。
三是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去年以來資本市場對國家級貧困地區的企業IPO、新三板掛牌、公司債發行、並購重組,在門檻不降低的前提下開闢“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綠色通道,效果和反響良好。
宣昌能指出,良好的市場生態是資本市場有效發揮功能、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逐步校正理念,回歸監管本位,大力推進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
首先,嚴把上市公司准入關,多措並舉,切實提升IPO企業品質。證監會嚴格審核並督促發行人做好資訊披露,實現了IPO企業現場檢查常態化,防止“病從口入”。具體工作包括對資訊披露不實甚至有造假嫌疑的企業及時查處;完善發審委委員的遴選和管理機制,建立了發審委履職的監察機制;加大仲介機構責任,督促市場各方主體歸位盡責等。
其次,嚴厲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發行、虛假披露、“忽悠式”重組等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公開曝光,形成了有力震懾。
再者,證監會以執法協作機制為依託,積極打造協同作戰新格局。強化行政與刑事執法銜接配合,建立了證監稽查與刑事偵查資訊共用、同步推進、分工協作、約束互補的辦案模式,及時移送案件線索。同時,證監會還積極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協作,配合央行防範化解代幣發行融資(ICO)風險。深化合作溝通機制,使得協同效益不斷增強。
宣昌能表示,通過全鏈條從嚴監管,資本市場亂象得到了整治,良好市場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得以維護,監管公信力日益顯現,投資者信心不斷增強。
他指出,當前資本市場仍然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一個短板。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保持改革定力,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把好資本市場准入關,同時繼續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實現產業整合和市場化債轉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和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水準,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此外,宣昌能還提到,湖北省引領支撐中部地區整體崛起,在全國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重心由東部沿海逐漸向內陸縱深地區推進,中部地區在國家發展全域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統計顯示,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湖北省共有11家企業完成IPO,融資48.3億元,20家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融資478億元。湖北省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124單,交易金額911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方面,湖北轄區發行債券79只,金額744億元,發行資產支持證券11只,金額144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1期,金額606億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