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新華社:新規直面“無股不押” 股民需防“踩雷”

中国证券网
2017-09-19 14:45

已收藏


最近幾個月,A股市場多隻個股出現股價大幅下挫甚至“閃崩”,導致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銀河生物就是其中之一。7月16日下午開市不久,銀河生物股價突然“閃崩”,之後迅速跌停至收盤,當時股價11.96元/股,略高於兩筆質押的平倉線。7月17日,銀河生物一字跌停,股價跌至10.76元/股,擊穿了平倉線。

個股“閃崩”的背後,是A股令人擔憂的“無股不押”現狀。

滬深證券交易所近期擬調整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則,業界指此舉或不會給市場整體帶來大的影響,但投資者仍需冷靜觀察,提防“踩雷”。

所謂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是指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方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證券質押,向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並約定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質押的交易。

根據中國結算的資料,2014年至2016年,A股涉及股權質押的個股數量分別達到2554只、2792只、3008只,呈現逐年遞增態勢。截至今年9月11日,兩市涉及股權質押的個股數量高達3305只,占比達98.5%。以9月11日的收盤價計算,A股中未解押股票質押市值達6.18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例約為一成。

另據機構統計資料,A股單檔股票質押比例超過50%的有122只,超過60%的有43只,超過70%的有8只。

伴隨今年4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的頻繁波動,“無股不押”暗藏的風險已經開始逐步暴露。

洲際油氣7月25日發佈公告,控股股東廣西正和質押給長江證券的8680萬股公司股票因觸及平倉線,被資金提供方平安銀行強制平倉,質押股票將在六個月內被減持。這也成為年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因股權質押爆倉而被強平的首例。

除此以外,歡瑞世紀、科林環保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繼敲響控股股東質押股票觸及平倉線的“警鐘”。九鼎新材、譽衡藥業、雙塔食品、爾康製藥等數百家公司先後發佈補充質押公告。

針對“無股不押”的風險,9月8日,滬深證券交易所聯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佈《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7年徵求意見稿)》。

此次規則調整主要內容包括:明確融入方不得是金融機構或其發行的產品,融入資金應當用於實體經濟生產經營並專戶管理;明確股票質押率上限不得超過60%,單一證券公司、單一資管產品作為融出方接受單只A股股票質押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0%、15%,單只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

呼之欲出的“最嚴新規”,直指滬深股市令人擔憂的“無股不押”現狀。

待在這一背景下,即將出臺的新規會對大盤及相關個股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規避其中風險,無疑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徵求意見稿來看,新規將使單檔股票質押集中度受限,降低券商股票質押規模和質押平倉風險。同時,防範部分股東質押式減持對市場的衝擊。

上海尊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仇彥英分析認為,雖然A股市場上質押股票比例較高,但整體質押利率低於監管所劃定的上限,加上採用新老劃斷方式,因此或不會給市場整體帶來大的影響,投資者也不必以“利空”來看待新規。

“換個角度來看,新規恰恰意味著監管已經關注到股票質押可能存在的隱患,並通過對規則的調整避免類似高杠杆引發的風險。”仇彥英說,“最嚴新規”約束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實控人,但最終會通過控制風險令市場各方受益。對於在市場中處於弱勢的中小機構和散戶而言,也意味著制度性保護的強化。

多位市場人士建議,面對“無股不押”的現狀,投資者應立足上市公司本身質地冷靜觀察,規避那些生產經營或公司治理結構出現問題的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提防“踩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在提速新股發行直至IPO常態化的同時,監管部門相繼出手對重大資產重組、定增和減持等行為進行嚴格規範。

仇彥英分析認為,交易所聯手中國結算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則進行調整,將與此前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形成疊加,增加大股東套現和再融資的難度,迫使上市公司更加專注於依靠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獲得估值溢價。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