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市場沖高回落,三大股指收盤跌幅均不超過1%。滬指盤中一度站上3100點,但最終收盤還是與年線失之交臂。這也是最近11個交易日中,滬指第7次與年線直接“交鋒”。
回顧近年來滬指運行與年線的關係,不難發現兩者存在較大的相關性:既有2014年下半年突破年線後的大漲,也有2015年末反彈時的年線壓制,更有2016年中的年線糾結後的風格切換。雖然各個時點對應的經濟基本面、宏觀政策等諸多外部條件均不盡相同,但每次指數與年線“碰撞”總會產生火花,並可能決定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走勢。這一次,滬指還會延續這個規律嗎?
個股結構分化日益加劇
昨日指數波瀾不驚,但不同風格板塊的走勢卻是天差地別。其中,保險板塊逆市大漲,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人壽收盤漲幅均超過3%,成為滬指企穩的中堅力量。同時銀行板塊也積極護盤,工農中建四大行均以紅盤報收。
前期熱點則全面降溫,次新股成為昨日下跌“重災區”,接近30只次新個股收盤跌停,板塊整體跌幅近5%;大面積跌停的現象同樣也出現在ST板塊,其中15只ST個股跌停,超過30只ST個股收盤跌逾3%;前期強勢的雄安新區主題也風光不再,板塊整體跌幅接近3%,位列跌幅榜前列。
事實上,這也是近期A股市場走勢的一個縮影。自5月8日滬指今年首次跌破年線以來,滬指累計漲跌幅僅0.1%,但保險、銀行等板塊逆市走強,部分個股更是強勢上揚。其中,中國平安5月9日以來累計上漲近14%,同期招商銀行漲逾11%。而受限售股解禁、重組失敗等因素影響,數十隻個股在短短10個交易日內跌幅超過20%。
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行情,在並購重組監管趨嚴、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收縮、IPO持續穩定發行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面臨的政策環境與以往大相徑庭。與此對應的則是,年初以來,以大型國有銀行、保險公司、行業龍頭白馬股為代表的個股走出獨立行情,在市場回檔期間仍保持震盪上漲,並獲得資金持續買入。相反,高估值、業績回落、題材概念等個股則普遍大幅回落,並在下跌過程中伴隨投資者不斷“用腳投票”。
選擇方向還是持續分化?
和以往指數在上穿、下破年線後出現集體上漲或下跌行情不同的是,在目前市場分化過程中,年線對市場整體走勢的影響正逐漸減弱。與此相對應的則是,資金選擇以自下而上的角度挖掘優質投資標的,個股基本面對其走勢的影響權重正逐漸加大。而這,或許將成為今年滬指與年線再度交鋒的最大特色。
回顧2014年、2015年滬指與年線的歷次交鋒,個股走勢則與指數方向高度一致。以2014年為例,當年7月末,在滬港通開通、外資入市的預期下,滬指上穿並站穩年線。隨後,在央行開啟降息週期、增量資金入市的推動下,市場走出超過大半年的淩厲上漲行情,價值、成長個股輪番表現,並取得可觀漲幅。
而在2015年8月,受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和全球資本市場動盪的影響,資金避險情緒大幅升溫,全球股市遭遇重挫,A股市場亦“泥沙俱下”。滬指在當月失守年線,個股普遍大幅下跌。
自去年年末以來,“低估值、高股息”的藍籌股一直受到大資金關注。回顧個股行情不難發現,雖然目前滬指重新回落至3100點附近,但對於包括貴州茅臺、美的集團等在內的白馬股而言,其今年以來的新一輪上漲起點正是源自去年年末。
由此可見,儘管滬指年線保衛戰正酣,但在指數波動背後,價值股與題材股的持續分化才是投資者值得關注的真正問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