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日報》今日報導,2016年第四季度,共有339家上市公司獲險資調研,調研次數達783次。從行業來看,電子和電腦兩大行業最受險資青睞,除此之外,電氣設備、紡織服裝、化工、機械設備、家用電器、傳媒和醫藥生物等七大行業也受到險資的格外關注。
從險資調研的頻率來看,中國平安是調研上市公司次數最多的險企,共達99次;中國人壽則排名第二,次數為84次。另外,包括前海人壽、恒大人壽在內的多家在二級市場十分活躍的險企也調研了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前海人壽調研次數達21次,恒大人壽調研了6家上市公司。
險資調研上市公司反映了險資未來可能投資的方向。安信證券分析師趙湘懷認為,隨著監管趨嚴,預計舉牌熱潮在短期內將逐漸降溫,部分“資產驅動負債型”險企面臨較大的挑戰,經營模式將發生轉變。相關政策出臺有利於規範行業發展,降低行業風險,推動保險資金脫虛入實,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
趙湘懷表示,從短期來看,雖然對險企股東監管趨嚴等因素會影響入市增量資金,但是從長期來看,受益於養老金入市、保險行業保費的增長等因素,資金仍將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
2016年12月份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保監會有可能將險企權益投資比例上限由目前的40%下降至30%。保監會披露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1月份,保險行業目前股票基金類投資規模達1.8萬億元,占行業總資產12%左右。這也意味著險資當前權益投資占比距離上限仍有空間。
趙湘懷表示,預計2017年保險行業資產到期再配置比例約為10%,保險行業資產配置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如果按照10%至12%的比例估算,預計2017年險企將有5000億元至6000億元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