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李小加:從互聯互通到互信互助 明年發力債券通

中国证券网
2016-12-05 09:31

已收藏


“互聯互通讓內地與香港市場互信互助”,深港通即將開通之際,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西廣場36樓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透過李小加身邊的落地窗眺望,不遠處的蓮花山一派青蔥,生意濃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銅像矗立於此,目視南方。距此40公里外,香港中環的摩天大樓群中,彙聚、激蕩著亞太乃至全球資本。

40公里,咫尺之遙。從深交所驅車,經皇崗口岸,過獅子山,穿維多利亞灣紅磡海底隧道,抵港交所,約需1小時。而要讓資本跨越這40公里,為互聯互通的大橋再添一條快車道,卻用了好幾年。

兩年前,滬港通開通後不久,在香港中環的港交所大樓裡,李小加也曾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展望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未來,期望把世界帶到中國的家門口。相對于彼時的憧憬,今日李小加多了幾分自信與從容:“滬港通、深港通的生命力一定是持久的。”

李小加透露,目前海外投資者對配置內地資產的意願非常強烈。在深港通之後,滬深港“共同市場”建設還將繼續深化,明年將發力債券通。同時,為了協調跨市場監管,港版“一戶一碼”制度建設已被提上議事日程。

在談及互聯互通的影響時,李小加指出,這將是促動香港金融市場功能轉變的核心要素:以前是把世界的錢帶到香港來投內地的“貨”,今後是要把世界的“貨”帶到香港,給內地的錢來投。

海外投資者配置內地資產意願強烈

“如今,互聯互通的‘第二條腿’已經邁出,可以撒開腿向前奔跑了。”李小加如此評價深港通。

作為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嘗試,滬港通可謂互聯互通的“第一條腿”,首次在不改變本地制度規則與市場交易習慣的原則下,建立了一個雙向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市場開放結構,為制度與規則的逐步改革贏得時間與空間。在滬港通開放大中型藍籌股的基礎上,深港通進一步將881只深市股票向海外投資者開放,其中大部分是高科技、創新股票,與滬股通投資標的形成良好互補。與此同時,深港通取消了總額度限制(滬港通的總額度也隨之取消),為投資帶來更多自由和便利。

李小加向記者透露,在深港通國際路演過程中,海外投資者對深圳市場興趣很大。在他們的全球資產負債表裡,內地市場是僅剩的一個經濟體量如此之大卻尚未能按對應比例投資的市場。無論是將A股納入MSCI指數還是其他形式的努力,都反映了海外投資者要把內地資產包含進其資產負債表的強烈意願。以前無法達成的按需配置,如今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即可實現,因為滬深港全市場都打通了,且總額度控制已取消。

李小加認為,儘管深市存在估值偏高的問題,但經過深、港交易所的多場路演,海外投資者已經能夠理解,內地市場的高估值有其結構性原因,如上市公司IPO、再融資是有一定審批程式的,而內地市場散戶基礎較大,供需關係不可能隨時改變。“既然判斷這一結構性原因短期內不會改變,那它的估值就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繼續保持。”

“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情況,不應簡單地看絕對回報,最終是相對回報最重要。這個市場你可能不理解,但又不可忽視。”李小加認為。

下一站債券通

深港通之後,還有哪些資產類別會被納入滬深港“共同市場”?

“明年我們可能要做債券通。內地股票是海外投資者資產配置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資信很強,相信更多的‘世界錢’願意成為我們的‘債主’。固定收益產品是比較保險的,內地會日益成為海外投資者固定收益的投資點。相比股市,一定有更大的需求要投資我們的國債和金融債,甚至是公司債。”李小加說。

對於內地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李小加認為,內地投資者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保值增值的最核心要素就是風險的多元化、國際化處置。“我們不應該只是人家的債主,也應該成為別人的股東。”

李小加稱,滬港通、深港通的南向交易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未來20年中,香港的作用和功能會發生重大改變:以前是把世界的錢帶到香港投內地的“貨”,今後是要把世界的“貨”,帶到香港給內地的錢來投。這將是香港金融市場功能轉變的一個核心要素,也將徹底重塑國際金融市場格局,重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上交所、深交所正在從本地市場向國際化市場進發。這個過程中一個核心的轉換器就是滬港通、深港通。通過這個轉換器,儘管制度不變、基礎設施不變、交易文化不變,雙方的交易和權益卻能徹底實現互聯互通。

“債券通實現以後就是債券期貨、利率期貨,因為投資者持有固定收益的現貨後肯定會有一個避險的需求、對沖的需求,貨幣通也會進一步推出。”李小加表示。

此外,李小加還提到另外一個大的互聯互通項目——商品通。“內地是很大的商品消費地,要有好的內外聯動的商品定價機制及商品交易方式,定價權才能延伸出去。我們也想跟內地商品交易所合作,搞互聯互通,同時也利用LME(港交所旗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經驗在深圳前海做現貨,做好了現貨以後,也可以進一步發現現貨的價格基準。”李小加說。

港版“一戶一碼”提上議事日程

近日,中國證監會成功查處一起利用滬港通交易機制跨境實施操縱市場的典型案件。這是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兩年來查處的首例跨境操縱市場案件。伴隨互聯互通的推出,市場交易活動愈趨複雜,跨市場監管也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

李小加表示,內地市場的基礎設施遠遠走在世界的前面。這個基礎設施不光是技術設施,還包括很多對基礎設施的管理理念,比如中國結算建立起來的清算結算體系,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這麼大的市場裡使用穿透式管理制度的。

與內地採用“一戶一碼”制度不同,香港的市場監管是兩級制度,交易所直接跟會員(券商)打交道,會員(券商)跟客戶打交道,這樣的好處是風險將分層釋放,每一個機構要對每一個風險進行局部控制。但交易所和監管當局對每名投資者的交易情況,就不像內地那麼清楚。

“內地的監管模式使得監管非常容易,比如哪個公司股票突然暴漲,監管層馬上就能知道是誰在買,然後通過大資料瞭解到更多情況,香港這邊瞭解情況就稍微要費勁一些。”李小加舉例說。他透露,香港監管機構已經把穿透式的客戶監管、“一戶一碼”問題正式提上議事日程,不過香港市場要實現“一戶一碼”,會按照香港的節奏和香港市場的需求來做。

若香港監管機構和市場決定要落實“一戶一碼”,市場基建亦必須調整。 “一戶一碼”很大程度上是調整交易和清算結算系統的問題,香港的系統本來就面臨更新換代,在未來三至五年,香港清算結算系統會重做,屆時一些新的特點功能,如‘一戶一碼’的穿透式功能,就可能安排在裡面備用。”李小加表示。

據介紹,此前,港交所已於2015年3月30日推出了“中央追蹤系統”,讓投資者不需要在賣出A股前先將A股從託管商轉移至券商端,同時也能滿足內地的前端監控要求,極大地提高了海外長線資金參與滬股通的積極性。

據中國證監會披露,滬港通開通以來,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的跨境執法協作日益密切,在違法線索發現、調查資訊通報、協助調查取證等各個環節的協作數量和互助需求不斷增加。由於香港和內地在市場生態、交易規則、法律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最近幾年,兩地證監會通過定期會晤、個案會商、人員互派等多種方式增進互信瞭解,已經在密切協作、聯手遏制跨境違法犯罪方面形成了高度共識。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