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監管透明化大勢所趨

中国证券网
2016-08-01 08:53

已收藏

自上周以來,上交所連續兩周公佈了兩批異常交易監管案例,這些被認為旨在重點監控“遊資操盤術”的案例一經發佈,立刻引發市場強烈關注。隨著集合競價虛假申報、強化尾市漲跌停趨勢虛假申報、盤中異常申報等常見的異常交易行為及相關案例公之於眾,關於監管的標準、處罰的邊界等問題被廣泛探討,市場上一時間也充斥著各種聲音。但有一點應該明確,只有將監管的規則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市場各方才有了進行探討的基礎;而公開和透明正是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對某個監管標準、某一交易形式的界定進行技術層面的探討之時,上述案例背後的監管邏輯同樣不容忽視:那就是原本一直處於“待解密”狀態的異常交易行為,其實已經通過這一方式向全市場進行了展示;而原本雖已處於“被執行”狀態但未向市場公開的執法標準,也由此明確。拋開上述案例本身巨大的信息量,這種將原本相對“神秘”的市場監管資訊向投資者公開的做法,本身就折射了監管部門態度微妙而積極的轉變。

因此,無論市場參與者在探討這一話題時持何種態度,其討論的基礎無疑都是上述統一、公開的監管資訊。就這點而言,將這些資訊展示于陽光之下,其公開透明的監管方向應該是值得肯定的。

此前,對市場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異常交易即時監控細則》相關條款的規定較為原則性,對一些被認定為異常交易的行為並沒有明確、詳細的界定。儘管在執行中,監管部門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機制,但一直未進行公開,而投資者對於“異常交易行為”的表現形式、危害等也認識有限。此番,通過公開上述案例,不僅能夠加深市場各方對交易規則的理解,也是將執法標準進一步明確,是將已經運行成熟的規則予以發佈,而並非對市場交易者施加額外義務。

同時,這種對既有經驗的總結和公開發佈,也是監管部門“亮劍”表明態度——公開了以往未公開的監管邏輯、規則等核心資訊,即意味著向市場劃分了“不可為”的範圍,明確了交易中不可觸碰的“紅線”所在。提升規則的透明度,從而有利於形成對監管政策的穩定預期,統一釋放從嚴監管的信號。

進一步而言,在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大背景下,公開透明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只有通過規則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才能保證監管部門依法、有效、公正地履行監管職責,接受全市場的監督。在這一點上,對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案例進行“解密”,無疑是監管公開實踐探索的一種進步。同時,監管公開也在步入“深水區”,此次挑選市場高度關注、影響範圍廣、敏感度高的交易異常行為的監管案例,其中監管態度的變化值得關注。

堅持監管公開的方向,也為依法從嚴全面監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為後續自律監管提供了依據。儘管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但應當肯定的是,監管公開的方向不會變也不應該改變,不能因市場上出現了不同意見即止步,不能因反對的聲音較大而放棄嘗試。其實,一個能夠讓全市場暢所欲言的環境和氛圍,更有利於各方充分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

當然,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理念,監管公開的實踐應當不止於市場監察。“在監管加大對遊資操盤術打擊力度的同時,作為市場中的投資者,我們更希望看到對上市公司方面的加強監管,尤其對欺詐上市、財務造假行為加大查處力度,這是投資者更樂意看到的監管方向。”小鱷資產投資總監黃慧向記者表示。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