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A股市場高歌猛進之時,大批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員工爭先恐後將自身利益與公司綁在一起,推行員工持股計畫。
然而,昔日承載員工利益的持股計畫,卻因腰斬的股價變成吞噬個人財富的“黑洞”。據《金陵晚報》9月20日報導,針對萬達資訊因為破發嚴重,有員工“賭氣不上班”的傳聞,萬達資訊董秘回應稱,不存在上述情況,首期計畫4億元均為大股東墊資,不存在員工損失的問題。
但這輪“破發潮”確實讓不少員工損失慘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大批上市公司持股員工遭深套之時,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員工卻一面高舉穩定股價的旗幟,一面豪爽買入已經明顯打折的自家公司股份。
萬達資訊股價較持股成本跌近六成
2014年6月,隨著證監會發佈《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畫試點的指導意見》,除股權激勵外,上市公司在員工激勵方面又有一個新選擇。相比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畫更靈活,比如,在很多持股計畫中就沒有設置業績門檻,上市公司高管及員工的利益就簡單直接地與公司股價綁在一起。
在員工持股計畫推出之初,被採用的頻率並不算高,但從去年底開始,由於A股行情持續走好,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了員工持股計畫:一方面它可以將員工的個人利益與公司發展捆綁在一起;另一方面又能讓員工分享牛市帶來的財富盛宴。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6124點年內必破”、“滬指明年有望衝破萬點”的呼聲中,A股卻迎來一輪大幅下跌。昔日的員工持股計畫突然變成了吞噬個人財富的“黑洞”,甚至將公司大股東拖入股價下跌的漩渦。其中,最不幸的,莫過於在今年5月、6月股指高位時實施員工持股計畫的公司高管及員工。
近日,萬達資訊就捲入了因股價暴跌而導致員工“賭氣不上班”的傳聞,雖然公司予以否認,但員工因持股計畫被深套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今年4月萬達資訊公佈了總規模為10億元的員工持股計畫,其中4億元為員工自籌,6億元為外部資金認購。6月11日萬達資訊宣佈,員工持股計畫於6月8日~10日已購買公司股票727.79萬股,購買均價為137.26元/股(複權後約為68元/股).
不幸的是,員工持股計畫“建倉”完畢後,市場就出現大跌。萬達資訊雖然有自家人力挺,但也難以獨善其身。截至9月25日,萬達資訊報收於28.37元,相較於68元的員工持股成本價已跌去近六成。
值得一提的是,萬達資訊在7月31日也公佈了第二期員工持股計畫,但9月17日公告透露員工持股計畫暫未出手買入。
實際上,萬達資訊僅僅是員工持股計畫被套的案例之一。
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統計,目前已有接近百家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畫處於被套狀態,其中武漢凡穀、中來股份、漢威電子、隆鑫通用和鼎龍股份等公司被套幅度位居前列。
多家公司員工逆勢掃貨
“上半年看著別家公司推員工持股計畫都眼紅,現在方案推出了,大家心裡反倒沒有底了”。一位上市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面對行情急轉直下和大批員工持股計畫被套的現實,員工們也變得忐忑起來。
記者注意到,奧拓電子、三泰控股等一批公司甚至直接取消了籌畫已久的員工持股計畫。
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宣佈了員工持股計畫建倉的消息。
9月24日,歌爾聲學發佈公告稱,截至9月23日,公司“家園2號”員工持股計畫已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方式完成股票購買,共計購買公司股票1302.17萬股,成交金額約3億元,成交均價約為23.035元/股,9月25日,福星股份公告稱,9月7日至9月23日,福星財富集合計畫已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3561.8萬股,購買均價為9.36元/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5%,一舉觸及舉牌線。
在近期公告完成員工持股計畫買入的案例中,規模最大的為新湖中寶。公司稱,截至9月16日,已通過二級市場購買方式完成了股票購買,累計成交金額約為5.62億元,成交均價5.29元/股,購買股票1.06億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初略統計,除了上述公司以外,進入9月份以來,已有奧維通信、史坦萊等逾20家公司公佈了員工持股計畫買入情況。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密集實施的員工持股計畫有一個特殊背景,那就是在監管層的倡議之下,不少上市公司在7月順勢推出員工持股計畫。而在經過股東大會審議等流程之後,如今很多持股計畫也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信達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僅7月份就有共計169家上市公司推出員工持股計畫,8月份有54家。
“安全墊”觀點存爭議
去年6月員工持股計畫逐漸興起,一直都被市場視為選擇投資標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近期員工持股計畫成為股價“安全墊”的觀點卻隨著相關個股的不斷出現爭議。
記者諮詢了包括券商、私募行業內多位人士,對於員工持股計畫,他們無一例外地認為對於股價有積極影響。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目前市場過多關注的“被套幅度”這一指標,他們卻有不同看法。
其中一位券商人士表示,無論對誰投資都是一件風險與收益並存的事情,就算是上市公司員工也不存在穩賺不賠一說。
在經歷下跌的洗禮之後,近期“建倉”的員工持股計畫,其實同樣有著很強的關注價值,而杠杆高低、公司基本面狀況等都是具體的衡量指標,明確公佈的買入價位也提供了很強的參考性。
記者在梳理近期實施的員工計畫後發現,憑藉5.62億元買入額受到廣泛關注的新湖中寶,按照1:4的比例設立劣後級份額(由參與本次員工持股計畫的新湖中寶員工全額認購)和優先順序份額,而且公司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諾以所持有的2000萬股,參與本次員工持股計畫,為優先順序份額本金和預期收益的實現提供擔保並享有員工持股計畫剩餘浮動收益(損失).9月25日收盤時5.19元的股價,已經小幅低於員工持股5.29元的成交均價。
同樣在上周宣佈第一期員工持股計畫完成股票購買的史坦萊,以21.79元/股均價共計購買了387.13萬股,成交金額8434.6萬元,按照此前的方案,公司員工的自有資金不超過3334萬元,大股東擬以其自有資金向員工持股計畫提供比例不高過2:1的借款支持。再如已經被員工持股計畫“舉牌”的福星股份,涉及資管產品總額不超過5億元,並且按照1.5:1的比例設立優先份額和次級份額,這些個股都值得關注。
A股救市行動啟動至今,證監會一邊救市維穩,一邊狠揪蛀蟲,不少上市公司也因違規減持等原因被列入黑名單,其中不乏曾經高調宣稱進行“五選一”股價維穩的上市公司。
這些維穩的上市公司究竟誠意如何?哪些在玩A股救市“無間道”,哪些公司才是“真心英雄”?在千餘家參與“五選一”的上市公司中,投資者該如何抉擇?
半數公司尚未推出“五選一”
7月9日,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制定並儘快公佈維護股價穩定的方案。從這些上市公司“五選一”的推進節奏看,仍有46%的上市公司遲遲不做回應。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9月25日,兩市共有1575家公司發佈了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公司回購、員工持股計畫、股權激勵等一項或多項利好方案。從行業上看,機械製造、化工、房地產、醫藥生物、電腦、電子等行業進行“五選一”的公司占比靠前。
從每家公司選擇維穩方案數量上看,參與家數從“五選一”向“五選五”依次遞減。790家公司僅發佈了一項維穩方案,占比最大,選擇兩項、三項計畫的公司對應為643家和130家。
僅海倫哲(300201.SZ)進行了“五選五”百分之百參與,旋極資訊(300324.SZ)、安科瑞(300286.SZ)、恒大高新(002591.SZ)、騰邦國際(300178.SZ)、中海達(300177.SZ)等11家公司則進行了“五選四”。
而從選擇方案的偏好上,選擇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的公司最多,分別為1154家、947家,選擇員工持股計畫、公司回購、股權激勵的公司則相對較少,涉及公司均在100餘家左右。
僅46家公司完成回購
正如國家隊救市需要真金白銀表達誠意一樣,上市公司的救市並不是一紙公告就能夠萬事大吉。
第一財經《財商》發現,受制於公司財務實力、股東利益分配等因素,即便已公佈維穩股價方案的公司,維穩誠意也不盡相同,其中不乏表裡不一的上市公司。
在五項維穩方案的執行力度上,止步不前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
增持維穩方面,雖然累計有1431家公告通過大股東或董監高增持支持證監會“五選一”的維穩要求。但《財商》統計顯示,大跌至今,有145家公司的重要股東增減持數量在對沖之後,總方向仍為不增不減甚至總體減持。
公司回購方面,在138家宣佈回購的公司中,尚有90餘家公司仍處於預案審議的“畫餅階段”,僅46家公司完成回購,占比33.3%,而鴻達興業(002002.SZ)、銀江股份(300020.SZ)、海倫哲(300201.SZ)等公司則屬於總額為1元的約定式回購。
股權激勵方面,雖然有115家公告進行期權激勵,但超過一成公司已公告宣佈中止期權激勵計畫,實際僅60餘家公司實施了期權激勵計畫,其中還有不少公司的期權激勵計畫早在6月大跌之前就已經發佈過預案公告,維穩計畫不過是“舊事重提”。
員工持股計畫的執行力度也不盡如人意,Wind統計顯示,161家選擇員工持股計畫維穩的公司大部分仍處於董事會議案或者股東大會審議階段,離完成實施距離尚遠。
尋找維穩股價的“真心英雄”
由於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公司回購、員工持股計畫、股權激勵,均涉及參與成本價,有些甚至存在鎖定期,會對投資者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安全墊”,但在千餘家參與“五選一”的上市公司中,為了減少不確定性,投資者仍需要謹慎尋寶。
首先,從上述五項方案對市場波動的影響看,增持尤其是大股東大幅度增持能在短期形成“立竿見影”的維穩效果;員工持股計畫週期較長,通常在實施中形成較為明確的成本價後,才會被市場認可;公司回購和股權激勵對公司股價波動影響較弱。
其次,從上市公司公告中尋找“真心”。不少公司在公告之時就含糊其辭,設定“擇機”、“條件成熟時”等隱含前提,為方案實施進程留有餘地。因此在維穩方案公告中,不留退路的上市公司彌足珍貴。
第三,從上市公司的執行力度中看決心。由於預案從發佈到執行需要經歷上市公司內部多次審核的關卡,公司有隨時終止方案的機會。那些已處於實施階段的公司比一拖再拖“紙上談兵”的上市公司更靠譜。
從參與“五選一”公司的市場表現看,維穩方案的力度大於方案數量。方案數量並非越多越好,而應注重單個方案本身對公司股價的利好程度。
然而,昔日承載員工利益的持股計畫,卻因腰斬的股價變成吞噬個人財富的“黑洞”。據《金陵晚報》9月20日報導,針對萬達資訊因為破發嚴重,有員工“賭氣不上班”的傳聞,萬達資訊董秘回應稱,不存在上述情況,首期計畫4億元均為大股東墊資,不存在員工損失的問題。
但這輪“破發潮”確實讓不少員工損失慘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大批上市公司持股員工遭深套之時,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員工卻一面高舉穩定股價的旗幟,一面豪爽買入已經明顯打折的自家公司股份。
萬達資訊股價較持股成本跌近六成
2014年6月,隨著證監會發佈《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畫試點的指導意見》,除股權激勵外,上市公司在員工激勵方面又有一個新選擇。相比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畫更靈活,比如,在很多持股計畫中就沒有設置業績門檻,上市公司高管及員工的利益就簡單直接地與公司股價綁在一起。
在員工持股計畫推出之初,被採用的頻率並不算高,但從去年底開始,由於A股行情持續走好,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了員工持股計畫:一方面它可以將員工的個人利益與公司發展捆綁在一起;另一方面又能讓員工分享牛市帶來的財富盛宴。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6124點年內必破”、“滬指明年有望衝破萬點”的呼聲中,A股卻迎來一輪大幅下跌。昔日的員工持股計畫突然變成了吞噬個人財富的“黑洞”,甚至將公司大股東拖入股價下跌的漩渦。其中,最不幸的,莫過於在今年5月、6月股指高位時實施員工持股計畫的公司高管及員工。
近日,萬達資訊就捲入了因股價暴跌而導致員工“賭氣不上班”的傳聞,雖然公司予以否認,但員工因持股計畫被深套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今年4月萬達資訊公佈了總規模為10億元的員工持股計畫,其中4億元為員工自籌,6億元為外部資金認購。6月11日萬達資訊宣佈,員工持股計畫於6月8日~10日已購買公司股票727.79萬股,購買均價為137.26元/股(複權後約為68元/股).
不幸的是,員工持股計畫“建倉”完畢後,市場就出現大跌。萬達資訊雖然有自家人力挺,但也難以獨善其身。截至9月25日,萬達資訊報收於28.37元,相較於68元的員工持股成本價已跌去近六成。
值得一提的是,萬達資訊在7月31日也公佈了第二期員工持股計畫,但9月17日公告透露員工持股計畫暫未出手買入。
實際上,萬達資訊僅僅是員工持股計畫被套的案例之一。
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統計,目前已有接近百家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畫處於被套狀態,其中武漢凡穀、中來股份、漢威電子、隆鑫通用和鼎龍股份等公司被套幅度位居前列。
多家公司員工逆勢掃貨
“上半年看著別家公司推員工持股計畫都眼紅,現在方案推出了,大家心裡反倒沒有底了”。一位上市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面對行情急轉直下和大批員工持股計畫被套的現實,員工們也變得忐忑起來。
記者注意到,奧拓電子、三泰控股等一批公司甚至直接取消了籌畫已久的員工持股計畫。
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宣佈了員工持股計畫建倉的消息。
9月24日,歌爾聲學發佈公告稱,截至9月23日,公司“家園2號”員工持股計畫已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方式完成股票購買,共計購買公司股票1302.17萬股,成交金額約3億元,成交均價約為23.035元/股,9月25日,福星股份公告稱,9月7日至9月23日,福星財富集合計畫已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3561.8萬股,購買均價為9.36元/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5%,一舉觸及舉牌線。
在近期公告完成員工持股計畫買入的案例中,規模最大的為新湖中寶。公司稱,截至9月16日,已通過二級市場購買方式完成了股票購買,累計成交金額約為5.62億元,成交均價5.29元/股,購買股票1.06億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初略統計,除了上述公司以外,進入9月份以來,已有奧維通信、史坦萊等逾20家公司公佈了員工持股計畫買入情況。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密集實施的員工持股計畫有一個特殊背景,那就是在監管層的倡議之下,不少上市公司在7月順勢推出員工持股計畫。而在經過股東大會審議等流程之後,如今很多持股計畫也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信達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僅7月份就有共計169家上市公司推出員工持股計畫,8月份有54家。
“安全墊”觀點存爭議
去年6月員工持股計畫逐漸興起,一直都被市場視為選擇投資標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近期員工持股計畫成為股價“安全墊”的觀點卻隨著相關個股的不斷出現爭議。
記者諮詢了包括券商、私募行業內多位人士,對於員工持股計畫,他們無一例外地認為對於股價有積極影響。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目前市場過多關注的“被套幅度”這一指標,他們卻有不同看法。
其中一位券商人士表示,無論對誰投資都是一件風險與收益並存的事情,就算是上市公司員工也不存在穩賺不賠一說。
在經歷下跌的洗禮之後,近期“建倉”的員工持股計畫,其實同樣有著很強的關注價值,而杠杆高低、公司基本面狀況等都是具體的衡量指標,明確公佈的買入價位也提供了很強的參考性。
記者在梳理近期實施的員工計畫後發現,憑藉5.62億元買入額受到廣泛關注的新湖中寶,按照1:4的比例設立劣後級份額(由參與本次員工持股計畫的新湖中寶員工全額認購)和優先順序份額,而且公司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諾以所持有的2000萬股,參與本次員工持股計畫,為優先順序份額本金和預期收益的實現提供擔保並享有員工持股計畫剩餘浮動收益(損失).9月25日收盤時5.19元的股價,已經小幅低於員工持股5.29元的成交均價。
同樣在上周宣佈第一期員工持股計畫完成股票購買的史坦萊,以21.79元/股均價共計購買了387.13萬股,成交金額8434.6萬元,按照此前的方案,公司員工的自有資金不超過3334萬元,大股東擬以其自有資金向員工持股計畫提供比例不高過2:1的借款支持。再如已經被員工持股計畫“舉牌”的福星股份,涉及資管產品總額不超過5億元,並且按照1.5:1的比例設立優先份額和次級份額,這些個股都值得關注。
A股救市行動啟動至今,證監會一邊救市維穩,一邊狠揪蛀蟲,不少上市公司也因違規減持等原因被列入黑名單,其中不乏曾經高調宣稱進行“五選一”股價維穩的上市公司。
這些維穩的上市公司究竟誠意如何?哪些在玩A股救市“無間道”,哪些公司才是“真心英雄”?在千餘家參與“五選一”的上市公司中,投資者該如何抉擇?
半數公司尚未推出“五選一”
7月9日,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制定並儘快公佈維護股價穩定的方案。從這些上市公司“五選一”的推進節奏看,仍有46%的上市公司遲遲不做回應。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9月25日,兩市共有1575家公司發佈了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公司回購、員工持股計畫、股權激勵等一項或多項利好方案。從行業上看,機械製造、化工、房地產、醫藥生物、電腦、電子等行業進行“五選一”的公司占比靠前。
從每家公司選擇維穩方案數量上看,參與家數從“五選一”向“五選五”依次遞減。790家公司僅發佈了一項維穩方案,占比最大,選擇兩項、三項計畫的公司對應為643家和130家。
僅海倫哲(300201.SZ)進行了“五選五”百分之百參與,旋極資訊(300324.SZ)、安科瑞(300286.SZ)、恒大高新(002591.SZ)、騰邦國際(300178.SZ)、中海達(300177.SZ)等11家公司則進行了“五選四”。
而從選擇方案的偏好上,選擇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的公司最多,分別為1154家、947家,選擇員工持股計畫、公司回購、股權激勵的公司則相對較少,涉及公司均在100餘家左右。
僅46家公司完成回購
正如國家隊救市需要真金白銀表達誠意一樣,上市公司的救市並不是一紙公告就能夠萬事大吉。
第一財經《財商》發現,受制於公司財務實力、股東利益分配等因素,即便已公佈維穩股價方案的公司,維穩誠意也不盡相同,其中不乏表裡不一的上市公司。
在五項維穩方案的執行力度上,止步不前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
增持維穩方面,雖然累計有1431家公告通過大股東或董監高增持支持證監會“五選一”的維穩要求。但《財商》統計顯示,大跌至今,有145家公司的重要股東增減持數量在對沖之後,總方向仍為不增不減甚至總體減持。
公司回購方面,在138家宣佈回購的公司中,尚有90餘家公司仍處於預案審議的“畫餅階段”,僅46家公司完成回購,占比33.3%,而鴻達興業(002002.SZ)、銀江股份(300020.SZ)、海倫哲(300201.SZ)等公司則屬於總額為1元的約定式回購。
股權激勵方面,雖然有115家公告進行期權激勵,但超過一成公司已公告宣佈中止期權激勵計畫,實際僅60餘家公司實施了期權激勵計畫,其中還有不少公司的期權激勵計畫早在6月大跌之前就已經發佈過預案公告,維穩計畫不過是“舊事重提”。
員工持股計畫的執行力度也不盡如人意,Wind統計顯示,161家選擇員工持股計畫維穩的公司大部分仍處於董事會議案或者股東大會審議階段,離完成實施距離尚遠。
尋找維穩股價的“真心英雄”
由於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公司回購、員工持股計畫、股權激勵,均涉及參與成本價,有些甚至存在鎖定期,會對投資者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安全墊”,但在千餘家參與“五選一”的上市公司中,為了減少不確定性,投資者仍需要謹慎尋寶。
首先,從上述五項方案對市場波動的影響看,增持尤其是大股東大幅度增持能在短期形成“立竿見影”的維穩效果;員工持股計畫週期較長,通常在實施中形成較為明確的成本價後,才會被市場認可;公司回購和股權激勵對公司股價波動影響較弱。
其次,從上市公司公告中尋找“真心”。不少公司在公告之時就含糊其辭,設定“擇機”、“條件成熟時”等隱含前提,為方案實施進程留有餘地。因此在維穩方案公告中,不留退路的上市公司彌足珍貴。
第三,從上市公司的執行力度中看決心。由於預案從發佈到執行需要經歷上市公司內部多次審核的關卡,公司有隨時終止方案的機會。那些已處於實施階段的公司比一拖再拖“紙上談兵”的上市公司更靠譜。
從參與“五選一”公司的市場表現看,維穩方案的力度大於方案數量。方案數量並非越多越好,而應注重單個方案本身對公司股價的利好程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