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後的A股首個交易日,股市強勁上漲,盤中創下近兩年新高。節前流量“萎靡”的互聯互通北向資金,活躍度同步飆升。截至9日收盤,滬股通和深股通合計淨買入75.6億元(人民幣,下同),創下互聯互通北向管道的單日歷史新高。
這顯示,節後首日有大量海外資金借道滬港通、深港通管道,湧入A股市場。
據上證報10日報導,截至昨日早盤10點半,在一個小時之內,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管道淨買入A股的海外資金已經達到37.52億元,而截至11時30分,互聯互通北向管道合計淨買入攀升至45.14億元,半日的流量便超過自深港通開通以來的互聯互通北向的單日合計淨流入額最高值。資料顯示,上一次互聯互通北向淨買入超過40億元的情況出現在9月18日,當日互聯互通全日淨買入43.87億元。
“外資借道互聯互通的淨買入額能否刷新歷史紀錄還要看下午的資金流動狀況,因為歷史上也出現過早盤大量淨買入但午後出現大額資金回撤,甚至逆轉全天資金流向的情況。”午間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前述情況沒有出現,午後外資流入有加速的趨勢。截至9日收盤,互聯互通北向管道合計淨買入75.64億元,為歷史上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額的新高。具體來看,外資9日借道深股通淨買入28.89億元,這也是深股通開通以來單日最高的淨買入額。滬股通方面則淨買入了46.75億元,亦創下自2016年8月16日以來的單日淨買入新高。
再來看看昨日大舉流入的外資買入了哪些籌碼?
盤後資料顯示,中國平安9日淨買入額達6.11億元,居滬股通標的之首。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和興業銀行則分別獲淨買入4.47億、3.45億和2.07億元,貴州茅臺也獲得淨買入逾2億元。
外資在滬股通上繼續偏好大金融股和白酒龍頭,而在深市則持續看中白馬股。美的集團、海康威視和五糧液分別獲得外資淨買入2.06億、1.5億和1.68億元。除此之外,9日盤中的其他熱點板塊個股也受到外資追捧。如比亞迪、萬科A、平安銀行均獲淨買入逾2億元,深天馬A的淨流入額也達2億。
“外資的流向每天都有一些變化,關注點略有調整,但大的方面沒有變化,大家都往其認為的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方向去,大格局基本在金融股、科技股和消費股上,還有一些其他領域的龍頭股。”有外資券商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龍頭企業因其市場份額大且具備維持大市場份額的能力,疊加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備受外資青睞。
對於互聯互通北向資金淨流入態勢的可持續與否,前述分析人士表示,難以對單日資金流向和流量進行預測,但從歷史交易資料來看,即便有單日的資金淨流出,但總體上外資仍會持續流向海外市場較為稀缺的A股標的,以及海外投資者認可、增長持續性較強的行業和個股。
這顯示,節後首日有大量海外資金借道滬港通、深港通管道,湧入A股市場。
據上證報10日報導,截至昨日早盤10點半,在一個小時之內,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管道淨買入A股的海外資金已經達到37.52億元,而截至11時30分,互聯互通北向管道合計淨買入攀升至45.14億元,半日的流量便超過自深港通開通以來的互聯互通北向的單日合計淨流入額最高值。資料顯示,上一次互聯互通北向淨買入超過40億元的情況出現在9月18日,當日互聯互通全日淨買入43.87億元。
“外資借道互聯互通的淨買入額能否刷新歷史紀錄還要看下午的資金流動狀況,因為歷史上也出現過早盤大量淨買入但午後出現大額資金回撤,甚至逆轉全天資金流向的情況。”午間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前述情況沒有出現,午後外資流入有加速的趨勢。截至9日收盤,互聯互通北向管道合計淨買入75.64億元,為歷史上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額的新高。具體來看,外資9日借道深股通淨買入28.89億元,這也是深股通開通以來單日最高的淨買入額。滬股通方面則淨買入了46.75億元,亦創下自2016年8月16日以來的單日淨買入新高。
再來看看昨日大舉流入的外資買入了哪些籌碼?
盤後資料顯示,中國平安9日淨買入額達6.11億元,居滬股通標的之首。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和興業銀行則分別獲淨買入4.47億、3.45億和2.07億元,貴州茅臺也獲得淨買入逾2億元。
外資在滬股通上繼續偏好大金融股和白酒龍頭,而在深市則持續看中白馬股。美的集團、海康威視和五糧液分別獲得外資淨買入2.06億、1.5億和1.68億元。除此之外,9日盤中的其他熱點板塊個股也受到外資追捧。如比亞迪、萬科A、平安銀行均獲淨買入逾2億元,深天馬A的淨流入額也達2億。
“外資的流向每天都有一些變化,關注點略有調整,但大的方面沒有變化,大家都往其認為的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方向去,大格局基本在金融股、科技股和消費股上,還有一些其他領域的龍頭股。”有外資券商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龍頭企業因其市場份額大且具備維持大市場份額的能力,疊加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備受外資青睞。
對於互聯互通北向資金淨流入態勢的可持續與否,前述分析人士表示,難以對單日資金流向和流量進行預測,但從歷史交易資料來看,即便有單日的資金淨流出,但總體上外資仍會持續流向海外市場較為稀缺的A股標的,以及海外投資者認可、增長持續性較強的行業和個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