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可短期快速增加的產能,歐佩克顯然缺乏應對的能力。
持續上漲的油價達到了三年未有的高點。
截至記者發稿,ICE布油漲至69.77美元/桶,ICEWTI原油漲至60.75美元/桶,同時,基金經理們對於原油市場推波助瀾,布油多空倉比達到了創紀錄的11:1。
無論從哪種角度看,都足夠稱得上是原油市場的“揚眉吐氣”了。
但問題是,這樣“火爆”的市場能走多遠呢?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油價格上漲將會明顯帶動美國葉岩油商的生產節奏,按照他們一直以來的上產速度,供應量上漲的未來並不遙遠。
就在上周,歐佩克成員國的部長們發出信號,不希望在周日舉行的監測委員會的會議上對減產協議“做出任何改變”,尼日利亞石油部長就表示,歐佩克對於目前國際油價的情況“非常滿意”。
“我們的重點,依然是鼓勵企業投資石油開發,同時避免傷害到全球經濟增長。”他說,“要有一個合理的價格,在刺激到企業進行投資同時,允許需求方享有正常的價位,這個數字在60美元左右。”
在引發市場狂歡情緒的另一面,原油的快速漲價易引起經濟波動,尤其是那些對進口原油高度依賴的國家,如中國。“目前上漲雖然快,但是油價水準並不足以引發‘輸入型通脹’,總體來說,這波上漲對CPI影響有限。”對外經貿大學教授董秀成告訴記者。
基本面支撐
“這波行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7月份,自那之後,國際原油價格一直保持漲勢至今。”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告訴記者。
而導致這一波漲勢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層面上,市場出現了“緊平衡”的狀態。
歐佩克成員國家克己自律,努力恢復市場再平衡,自2016年11月減產協議開始以來,始終保持著極強的紀律性,2017年僅有一次以3274萬桶/天的產量超過了協議的最高限額。
依據標普全球普氏調查,2017年12月,歐佩克集體產量為3240萬桶/天,遠低於其3274萬桶/天的最高限額。
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也於近期發佈了其庫存資料,經合組織商業原油庫存在2017年不斷下降,11月庫存僅比五年均值高出1.11億桶,而在2017年早些時候,該差額一度達到3.8億桶的最高紀錄。
“正在逐漸消減的供應過剩是一個主要因素,歐佩克領導的減產協議正持續地推進市場的再平衡,控制全球石油庫存。”標普全球普氏的能源分析師告訴記者,“於是就牽動了市場對於供給側風險的神經。”
供應過剩的持續縮減除了來自歐佩克成員國的自律以外,地緣政治動盪也成為去年下半年一直縈繞在這些國家頭上的夢魘。
“卡塔爾危機、沙特王室的反腐風暴、委內瑞拉危機和伊朗危機,這些地緣政治事件持續不斷地出現,對國際油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高健表示,“包括地緣政治在內的諸多外部因素,給油價上漲帶來了很大的支撐。”
以委內瑞拉為例,原油產量在去年12月跌至170萬桶/天,為十五年來的最低點。該國正不斷遭受著愈演愈烈的經濟、政治和人道主義危機,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公司PDVSA不僅面臨著資金、人員和設備短缺問題,還承受著來自美國的制裁,令其融資受限。
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國際油價出現了長達半年的上漲,市場對於這一波上漲的反應也同樣熱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基金經理們增持紐交所的原油期貨頭寸創下新高。
還能持續多久?
對於石油市場而言,真正獲得再平衡與否在於歐佩克以外的產油勢力,尤其是美國葉岩油。此前美國不僅在技術上獲得更多的單位葉岩油產量,而且有一套市場成熟的投融資機制支援市場根據需求快速增加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價格的上漲為美國葉岩油的再次復蘇提供了預期的動力。此前本報記者曾報導,受葉岩油債權人的影響,2017年全年葉岩油的主題將從增產更替至更健康的現金流,鑽井數量的增長會進入“正常軌道”。
而這一所謂“正常軌道”,很有可能會被此次快速上漲的油價所打破。
依據貝克休斯的資料,過去一周,美國石油鑽井平臺活躍數量上漲了10至752,是自去年6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而依據美國能源署預期,2018年該國的平均產量將達到1030萬桶,比去年12月的預測高出40萬桶。
顯然,美國不斷高企的原油生產是一個抑制油價的因素,不過美國能源署在最近公佈的短期能源展望裡,呼籲葉岩油生產商們貢獻更大的產量。
依據預計,2019年美國原油預計產量為1085萬桶/天,相較於2017年上漲了155萬桶/天。2018年產量預計在1027萬桶/天上下,超過1970年960萬桶/天的歷史最高點。1000萬桶/天的產量紀錄預計將在今年二月份被打破,並在2019年12月突破1100萬桶/天。
面對美國可短期快速增產的產能,歐佩克顯然缺乏應對的能力。儘管如此,2018年,尼日利亞、利比亞和伊拉克將加入減產協議,同時,被國內危機纏繞的委內瑞拉,或將出現更大幅度的產量削減。
同時,全球經濟的不斷復蘇將刺激原油需求的上升,“中國的表觀石油需求同比增長了5.7%這一數字在2018年預計將下降至3.6%的溫和水準。”上述標普全球普氏的分析師告訴記者,“而印度將於2018年迎來同比6.5%的強勁增長。”
油氣公司復蘇
油價上漲帶來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全球油氣行業投資的帶動。最為明顯的是,對於長期低迷的石油公司和油服公司來說,將會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尤其是表現低迷了接近三年的中國石油公司,上游板塊和油服板塊或許將在2018年實現“反轉式”的行情。
“油價直接的影響,就是石油公司的作業量將會上升,獲利的空間也會增大,作業量上升也會帶來相關油服公司的收入上升。”董秀成說,“對於這兩類公司來說,去年下半年已經收穫了不錯的效益,繼續上漲肯定是利好消息。”
而從全盤的投資來看,中國石油公司2018年的投資規模或許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調高。
“從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資大盤子來看,其實每年都差不多,過去油價低迷的時候調減的是一些非勘探板塊的投入。”董秀成說,“我們國家的石油公司比較重視勘探,短期的油價變化不太會影響投資的正常節奏。”
持續上漲的油價達到了三年未有的高點。
截至記者發稿,ICE布油漲至69.77美元/桶,ICEWTI原油漲至60.75美元/桶,同時,基金經理們對於原油市場推波助瀾,布油多空倉比達到了創紀錄的11:1。
無論從哪種角度看,都足夠稱得上是原油市場的“揚眉吐氣”了。
但問題是,這樣“火爆”的市場能走多遠呢?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油價格上漲將會明顯帶動美國葉岩油商的生產節奏,按照他們一直以來的上產速度,供應量上漲的未來並不遙遠。
就在上周,歐佩克成員國的部長們發出信號,不希望在周日舉行的監測委員會的會議上對減產協議“做出任何改變”,尼日利亞石油部長就表示,歐佩克對於目前國際油價的情況“非常滿意”。
“我們的重點,依然是鼓勵企業投資石油開發,同時避免傷害到全球經濟增長。”他說,“要有一個合理的價格,在刺激到企業進行投資同時,允許需求方享有正常的價位,這個數字在60美元左右。”
在引發市場狂歡情緒的另一面,原油的快速漲價易引起經濟波動,尤其是那些對進口原油高度依賴的國家,如中國。“目前上漲雖然快,但是油價水準並不足以引發‘輸入型通脹’,總體來說,這波上漲對CPI影響有限。”對外經貿大學教授董秀成告訴記者。
基本面支撐
“這波行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7月份,自那之後,國際原油價格一直保持漲勢至今。”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告訴記者。
而導致這一波漲勢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層面上,市場出現了“緊平衡”的狀態。
歐佩克成員國家克己自律,努力恢復市場再平衡,自2016年11月減產協議開始以來,始終保持著極強的紀律性,2017年僅有一次以3274萬桶/天的產量超過了協議的最高限額。
依據標普全球普氏調查,2017年12月,歐佩克集體產量為3240萬桶/天,遠低於其3274萬桶/天的最高限額。
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也於近期發佈了其庫存資料,經合組織商業原油庫存在2017年不斷下降,11月庫存僅比五年均值高出1.11億桶,而在2017年早些時候,該差額一度達到3.8億桶的最高紀錄。
“正在逐漸消減的供應過剩是一個主要因素,歐佩克領導的減產協議正持續地推進市場的再平衡,控制全球石油庫存。”標普全球普氏的能源分析師告訴記者,“於是就牽動了市場對於供給側風險的神經。”
供應過剩的持續縮減除了來自歐佩克成員國的自律以外,地緣政治動盪也成為去年下半年一直縈繞在這些國家頭上的夢魘。
“卡塔爾危機、沙特王室的反腐風暴、委內瑞拉危機和伊朗危機,這些地緣政治事件持續不斷地出現,對國際油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高健表示,“包括地緣政治在內的諸多外部因素,給油價上漲帶來了很大的支撐。”
以委內瑞拉為例,原油產量在去年12月跌至170萬桶/天,為十五年來的最低點。該國正不斷遭受著愈演愈烈的經濟、政治和人道主義危機,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公司PDVSA不僅面臨著資金、人員和設備短缺問題,還承受著來自美國的制裁,令其融資受限。
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國際油價出現了長達半年的上漲,市場對於這一波上漲的反應也同樣熱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基金經理們增持紐交所的原油期貨頭寸創下新高。
還能持續多久?
對於石油市場而言,真正獲得再平衡與否在於歐佩克以外的產油勢力,尤其是美國葉岩油。此前美國不僅在技術上獲得更多的單位葉岩油產量,而且有一套市場成熟的投融資機制支援市場根據需求快速增加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價格的上漲為美國葉岩油的再次復蘇提供了預期的動力。此前本報記者曾報導,受葉岩油債權人的影響,2017年全年葉岩油的主題將從增產更替至更健康的現金流,鑽井數量的增長會進入“正常軌道”。
而這一所謂“正常軌道”,很有可能會被此次快速上漲的油價所打破。
依據貝克休斯的資料,過去一周,美國石油鑽井平臺活躍數量上漲了10至752,是自去年6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而依據美國能源署預期,2018年該國的平均產量將達到1030萬桶,比去年12月的預測高出40萬桶。
顯然,美國不斷高企的原油生產是一個抑制油價的因素,不過美國能源署在最近公佈的短期能源展望裡,呼籲葉岩油生產商們貢獻更大的產量。
依據預計,2019年美國原油預計產量為1085萬桶/天,相較於2017年上漲了155萬桶/天。2018年產量預計在1027萬桶/天上下,超過1970年960萬桶/天的歷史最高點。1000萬桶/天的產量紀錄預計將在今年二月份被打破,並在2019年12月突破1100萬桶/天。
面對美國可短期快速增產的產能,歐佩克顯然缺乏應對的能力。儘管如此,2018年,尼日利亞、利比亞和伊拉克將加入減產協議,同時,被國內危機纏繞的委內瑞拉,或將出現更大幅度的產量削減。
同時,全球經濟的不斷復蘇將刺激原油需求的上升,“中國的表觀石油需求同比增長了5.7%這一數字在2018年預計將下降至3.6%的溫和水準。”上述標普全球普氏的分析師告訴記者,“而印度將於2018年迎來同比6.5%的強勁增長。”
油氣公司復蘇
油價上漲帶來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全球油氣行業投資的帶動。最為明顯的是,對於長期低迷的石油公司和油服公司來說,將會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尤其是表現低迷了接近三年的中國石油公司,上游板塊和油服板塊或許將在2018年實現“反轉式”的行情。
“油價直接的影響,就是石油公司的作業量將會上升,獲利的空間也會增大,作業量上升也會帶來相關油服公司的收入上升。”董秀成說,“對於這兩類公司來說,去年下半年已經收穫了不錯的效益,繼續上漲肯定是利好消息。”
而從全盤的投資來看,中國石油公司2018年的投資規模或許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調高。
“從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資大盤子來看,其實每年都差不多,過去油價低迷的時候調減的是一些非勘探板塊的投入。”董秀成說,“我們國家的石油公司比較重視勘探,短期的油價變化不太會影響投資的正常節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