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貴鳥”)27日發佈提示性公告稱,對處於回售登記期的“14富貴鳥”,公司選擇不上調票面利率。截至目前,公司回購資金及利息尚無確切安排,本期債券回售資金償付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14富貴鳥”是2015年上市的5年期公司債,投資者到第3年末可選擇提前回售。由於兌付壓力,該債券已於3月22日盤中停牌,在當天停牌前的交易時間內,其債券價格就跌去了42.71%。
因回售而“折翼”的不止富貴鳥一家。年初至今,已經違約或出現兌付風險的發行人億陽集團、金特鋼鐵等都是在回售環節引爆風險。債券回售兌付壓力提前到來,讓公司債務風險一下子暴露在人前。
回售高峰遭遇流動性壓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證券公司債券融資部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從2015年開始,含回售權的公司債大規模發行,且多為“3+2”的結構設計,到2018年正好是一個回售期高峰。
“以前債務到期量和公司銷售回款等現金流是相匹配的,但這些含回售權的債券到期回購資金需要額外安排。如果突然遭遇回售,對企業是種無形壓力,尤其是資質較弱的企業遭受的壓力會更大。”藍石資管信用評級總監張成說。
從2014年起,進入回售期的債券規模開始放量,2018年、2019年將升至歷史新高。Wind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銀行間及交易所總共有8512億元未到期債券面臨回售,為近年來的高峰。主要回售壓力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僅12月單月內就有1680億元債券面臨回售選擇。
伴隨規模增長的是實際回售率的攀升。據天風證券研究所統計,2017年,實際回售率達到史無前例的30.93%,2009年僅為13.39%。“估計今年會有30%至40%的回售期債券需要提前兌付。”張成預測。
投資人之所以選擇提前回售,是因為市場利率已發生變化。“當初因為定價便宜,很多發行人選擇發行含回售權的債券。但最近一年來,趕上資金面收緊,投資人再以這樣的利率持券就不合適了。”張成說。
流動性壓力和嚴監管也是觸發回售的主要因素。“前兩年債券違約更多是因為去產能、行業結構性調整導致的,但從去年開始,國家強調金融去杠杆,這對流動性產生一定影響,再加上接下來要有序打破剛兌,市場更應關注債券到期回售的壓力。”一位交易所人士分析道。
業內人士說,今年不少券商資管的體量也有下降,有的產品面臨到期清盤,兌付壓力不小,不能再任性地“買買買”了。對各家機構而言,今年整體流動性還是較為艱難。
此外,風控也是投資人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素。張成認為,投資人如果覺得風險大,不管利率收益多少,也要提前行權,這總比最後兌付的風險要小些。
他強調,今年應重點關注房地產債券回售兌付壓力。資料顯示,今年共有1861億元房地產領域債券進入回售期,主要集中在8月份到年末。
發行人需提前籌畫
“作為承銷商,為了應對回售高峰,我們的風控已經提前佈局,排查各家企業情況,督促準備回售資金,目前來看問題不是很大。”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部分融資需求較強的企業會上調票面利率,以減少實際回售量。但在張成看來,有的發行人就算提高利率,也不一定能達到投資者持券的成本,因為現在資金成本比較高。而且發行人自身風險較大的話,投資者還是會提前回售。
以上市公司神霧環保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16環保債”為例,儘管發行人上調了票面利率100個基點至9%,投資者仍然選擇全部回售,公司因流動性緊張而無法兌付本息共計約4.86億元。
發行人的另一種應對方法是發債“以新還舊”。
張成說,有些急需展續的企業可能會“以新還舊”,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只能暫緩兌付壓力,之後還需要時間慢慢消化債務。
天風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面對潛在的回售壓力,發行人的第一層保障是自身的償債能力,即短期償債能力越差,越傾向於維持正的利差。在自有資金不足以應對回售壓力時,發行人的第二層保障是外部融資能力,即通過其他融資管道募集資金來應對回售引發的流動性衝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