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債券

券商看好信用類產品

上海
2015-07-14 15:42

已收藏

現階段債券市場一改前期持續盤整的局面。較之於利率債,當前業界更看好信用類產品的投資價值。

來自光大證券的研究觀點指出,從需求端考量,前期股市分流的銀行理財資金將會回歸債券市場,並增加對中高評級、票息較高的信用債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IPO暫緩也會使得前期規模快速擴大的打新基金增加對債券市場的配置,尤其是信用債。

券商提供的資料顯示,自6月份開始,信用債的淨供給規模便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其中,6月短融的淨供給規模為724.2億元、中票達644.7億元、企業債為4.9億元、公司債為148.7億元、PPN為25.3億元,共計1547.6億元,較5月的1254.5億元繼續攀升。 "下半年信用債供給將持續釋放。"一位元商行交易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近期各部委陸續出臺檔放開城建企業的後續融資、擴容房地產企業發債主體等,管理層疏通基建和地產投融資管道的意圖十分明確。下半年信用產品的供給仍將維持高位。" 進入7月之後,各發債企業將陸續公佈半年報,屆時半年報表現較弱的發行人及其評級調整風險不容小覷。

另外,近期各類企業的重組事件頻現,部分重組可能對發行人的信用資質產生負面影響,投資者亦需關注該類發行人償債保障程度的弱化風險。 "對於重組企業,應重點關注其重組前後的融資能力變動。"中國中投證券研究總部債券首席分析師何欣解讀認為,企業的融資能力表現為融資管道、融資成本、融資便利性、可抵押優質資產數量、銀行授信等內容。

重組過程往往會導致企業資產、股權、實際控制人等發生變動,這可能對企業融資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重組後的資產劃轉雖不一定會導致企業信用資質下滑,但資產注入也不一定會使得企業信用資質提升。何欣提醒,投資者應對比企業和標的資產整體經營狀況、債務、收入及盈利、現金生成能力等,綜合評估標的資產品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