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公用事業

全球新增裝機下滑 國內光伏企業為何還在大舉擴產?

中國證券網
2020-04-17 09:59

已收藏


一邊是光伏企業為避免未來競爭落後而頻頻擴產,仿佛是不斷增加作業量的老師;另一邊是市場越來越難堪重負,就像疲於應對越來越多作業(產能)的學生。

雪上加霜的是,這個學生最近還因為一場疫情而身體抱恙——有研究指出,今年光伏全行業或遭遇40年來首次全球新增裝機下滑。

未來會否一地雞毛?先來看看今年國內光伏業的擴產潮:

4月14日,上饒經濟開發區發消息稱與晶科能源簽訂10GW高效光伏組件等專案合作協定,總投資高達145億元。

4月10日晚,晶澳科技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52億元,其中37億元用於年產5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元件及配套專案。

此前的3月27日晚,協鑫集成公告與合肥市肥東縣政府簽署60GW元件及配套專案產業基地專案投資合作協定,總投資高達180億元。

3月26日,海寧舉行晶科能源新增7.5GW電池、7GW組件專案簽約儀式,總投資105億元。

再往前,3月23日,隆基股份公告擬投建嘉興5GW單晶組件等專案,總投資70.11億元。而這已是隆基股份今年以來第三次宣佈擴產。

另一家龍頭通威股份於2月12日和3月19日分別公告了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與年產4萬噸高純晶矽項目,投資額分別達200億元和40億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從年初到現在,大約有30家光伏企業宣佈或啟動了總投資額超過1300億元的擴產計畫,涉及產能規模已超過280GW。

對於這輪擴產潮,有人一語道破:這不是擴產新聞,這是融資新聞。

事實也的確如此:過去數年,伴隨隆基和通威的不斷融資擴產,兩家龍頭企業的市值也扶搖直上。江湖上流傳一句話:“誰融資多,誰擴產大,誰的股票就最牛。”

但今年,當更多龍頭企業開始如夢初醒加入融資擴產大軍之際,市場需求卻遭遇當頭一棒:隨著海外疫情快速蔓延,國內元件廠商已開始陸續收到海外客戶要求訂單延緩發貨的通知。行業普遍認為,今年全球光伏市場總需求將下降20%。

考慮到主要龍頭企業的出口占比均高達七成至八成以上,一旦海外市場縮水,這部分出口勢必仍要回到國內來血拼市場。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此前發佈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2月,電池片和元件出口增速環比均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協會預計,隨著海外疫情加劇,其影響在後續出口中將體現得更為明顯。

儘管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上一輪全球金融危機引發光伏大洗牌的慘烈情景仍歷歷在目:彼時在國內排名前五的龍頭——尚德、賽維、英利等也曾財大氣粗、志得意滿,也曾揮金如土、大舉擴產,但最終或破產重整,或一蹶不振。

當然,現在的新龍頭們可以舉出“光伏即將迎來平價上網”“擴產的是先進產能”“不擴產成本高,產品沒有競爭力”等種種理由來支撐擴產決定,每家企業內心也都堅信自己會是最後從紅海中勝出的幸運兒,但當每家都這樣想時,他們就情不自禁掉入那個著名的“囚徒困境”——瘋狂擴產所積累的巨量產能一旦無法消化,價格戰成唯一結局。悲觀者甚至感歎,若干年後出現全行業虧損也未始不可能。

市場價格已分明在給出信號:SolarZoom資料顯示,本周國內單晶用料跌破70元/公斤,多晶用料甚至沒有指導價可出,因需求幾乎停滯。矽片、電池、元件價格也同樣持續下跌。

或許,行業此時更需要冷靜而非冒進,各位急於佈置更多作業的老師不妨也讓學生喘口氣。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