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發展勢頭強勁,或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日前在深圳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展覽會上,比亞迪、雄韜股份、科陸電子、南都電源、猛獅科技、欣旺達、億緯鋰能、大族鐳射、聖陽股份等一眾上市公司紛紛攜新品亮相展會。
企業和資本紛紛瞄準儲能風口之際,儲能行業整體仍有待爆發。陽光電源儲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志就直言,中國儲能市場還沒有起來,只限於零星的示範性專案和企業自己投資的小規模應用。“中國的起步很緩慢,預測大概到2019年以後,中國的市場才能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陳志說。
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官網掛出的《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了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業內人士預言,儲能產業在2017年有望爆發。此言論並非空穴來風,從“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都將儲能作為重點研究和發展領域之一。
在政策支援逐步明朗的背景下,不少企業開始加大力度佈局,開拓儲能市場,進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業模式。
上市公司紛紛入局卡位
第二屆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展覽會上,各上市公司紛紛展出互相競技的產品技術。作為國內新能源儲能領域龍頭企業,科陸電子集中展示了其儲能領域核心產品,涵蓋電網級能量型和功率型儲能系統、戶用系統、儲能雙向變流器、光儲一體機、移動儲能車、儲能電站雲平臺與能量管理系統等。
因董明珠入股而備受關注的銀隆新能源,則展出其主打的鈦酸鋰電池模組和集裝箱式儲能電站等產品;主營光伏業務的易事特主要展示了公司儲能變流器、集裝箱式儲能電站、智能交流配電櫃、儲能及智慧微電網系統解決方案等。
記者現場走訪發現,以各類電池為儲能介質的化學儲能,是目前各家公司產品的主流。陽光電源儲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志介紹,全球儲能市場來看毫無疑問鋰電池領跑。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以美國市場來說,大概將近300多MWH的儲能中鋰電池占97%。
上市公司層面,Wind統計,儲能設備領域的上市公司共17家,另據不完全統計,涉足儲能市場的上市公司共26家,其中南都電源、比亞迪、科陸電子、雄韜股份、猛獅科技等一眾企業紛紛在儲能領域加緊佈局。
具體來看,南都電源從2016年起就拓展了“投資+運營”的儲能系統商用化模式。今年1月,南都能源與建行浙江省分行簽訂儲能電站基金戰略合作協定,首期基金總規模擬為50億元。隨後,南都電源又與中恒電氣(聯合體)中標中國移動資料中心專案儲能及備電專案,中標總容量為121.7MWH。
杉杉股份作為國內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綜合材料供應商也在此前宣佈,計畫在3年內投資50億資金用於杉杉能源管理服務產業化專案,主要內容為根據工商企業使用者的綜合用電需求,制定實施“儲能節電”、“光伏發電”或“光儲結合”的最優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其中,儲能管理服務專案計畫投資的資金將重點用於推廣削峰平谷的儲能節能服務,擬建設規模約2GWH,對應的投資規模約38億元。
此外,新能源儲能領域龍頭企業科陸電子早在2009年就進軍新能源儲能領域;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一直在“深耕”海外儲能市場,公司儲能產品在美國、日本、澳洲、南非等市場不斷取得銷售業績;當升科技率先開發出儲能用多元材料,目前已通過國際大客戶批量應用于特斯拉的儲能項目等高端儲能市場;雄韜股份擁有集銳集裝箱式儲能設備、猛獅科技的戶用光伏儲能系統、移動可擕式儲能系統等產品。
銀隆新能源同樣在儲能領域動作不斷,該公司儲能研究院院長姚高亮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銀隆新能源已完成多個儲能技術標準和示範專案:包括與南方電網合作的國家儲能電池標準聯合制定、深圳寶清儲能電站示範工程,以及和國家電網合作的張北風光儲能示範項目。銀隆新能源在發展儲能基本的定義和方向上,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市場容量有多大?
《指導意見》提出,未來10年內分兩個階段推進相關工作,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國內儲能市場容量究竟有多大?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增的和投運的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1.4GW,是2000年到2015年累計裝機規模的10倍。尤其是各類社會資本關注度邁入佈局階段。“國家儲能產業指導意見正式出臺,為推動儲能產業發展最後‘一公里’破局增添了巨大動力。”劉勇說。
近年來,我國的儲能項目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每年新增裝機規模和累計裝機規模都大致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儲能項目在分散式發電及微網中的應用占比高達56%,超過了全國儲能專案的一半以上,可再生能源並網應用占比為35%,位居第二。
儲能與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項目有著天然的聯繫。興業證券研究指出,由於風、光等新能源本身具有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可再生能源發電功率難以平穩,無法保證其電力系統的供電穩定,將儲能系統應用於風電、光伏發電,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弊病。儲能系統的引入可以為新能源接入電網提供一定的緩衝,起到平抑波動、削峰填谷和能量調度的作用。
從全球角度看,自2008年以來,儲能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裝機規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我國自2013年以來,隨著分散式光伏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以及2015年下半年以來電力體制改革加速進行,部分地區電價機制更加靈活,用戶側使用儲能能夠獲得即時且明顯的經濟效益,用戶側儲能裝機容量快速增長。
協鑫集成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指導意見》出臺是推進儲能產業化更進一步,但是由於儲能產業相關補貼一直未能落地,儲能設備成本居高不下,商業化還有一段時間。就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來看,儲能市場的爆發離我們不遠了。”
就具體應用領域而言,儲能在調頻、工商業用戶側當中是目前應用的主要市場。“稍微感覺有商業模式的專案,譬如山西的儲能服務市場的3到4年可以收回成本。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地方的工商業用戶側儲能市場,鉛酸電池儲能系統大概6到8年可以收回成本,鋰電儲能需要8到10年。”劉勇介紹,投資回報期長,是儲能產業吸引客戶時面臨的一個難題。
明星產品欠缺
市場是存在的,但如何開發卻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陳志認為,儲能產業的發展取決於多方面,首先是技術的成熟度和技術的先進性。其次是商業模式的誕生。商業模式和整個儲能的系統造價有關。“基於我們現在採用的電池系統(鋰電池),整個儲能系統的造價、單位度電的成本是在0.61元。”
事實上,基於近幾年化學儲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化學儲能成本不斷降低,儲能經濟性為化學儲能的進一步商業化應用與推廣提供了前提條件。陳志表示,隨著電池技術發展,前幾年儲能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但伴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電池的運用,今年大概率進入拐點期,未來儲能成本的下降將趨於緩慢。“特別是今年全球正極材料、電池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出現電池價格上漲的情況。”陳志說。
雖然上市公司多有提前卡位佈局,但缺乏明星產品,讓市場仍然陷入混戰之中。“當前國內的儲能行業有很多知名的項目,他們運行在大眾的視野之外。南方電網寶清電站運行了6年時間,市場很少知道其運行資料。張北儲能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多種儲能與新能源發電集中結合的示範基地,很可惜在網上很難找到與其配套的圖片。”中天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葉劍斐指出,當前儲能行業要實現換擋加速需要出現明星產品,讓市場相信儲能產業的技術。
葉劍斐表示,當前儲能行業要實現換擋加速需要出現明星產品。譬如,1908年誕生的福特T型車、蘋果推出的智慧手機iPhone,以及特斯拉的電動車。“當大家都把電動車定義為家庭的第二輛車,續航里程定義為200公里以下的時候,特斯拉推出行駛400公里,其他性能與傳統燃油車媲美的電動車,就是明星產品。”
葉劍斐認為,明星產品的出現宣告技術路線之爭已經告一段落,生產工藝和製成體系已經完備。產品定位和市場需求找到契合點。目前整個儲能行業,還是缺少明星專案的出現來引領行業之先,來證明儲能行業的技術程度達到市場需求。
另外,光伏風電雖然與儲能產業有天然聯繫,但儲能的發展仍無法跟上狂飆突進的光伏產業。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的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就已達到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截至2016年底,我國的新增和累計光伏裝機容量均達到了全球第一。但近年來我國每年的風電、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遠遠大於儲能專案的新增裝機規模,在未來的發展中,只有將大規模的儲能項目建設落實,跟上風電、光伏發電的建設情況,才能推動儲能產業進一步發展。
企業和資本紛紛瞄準儲能風口之際,儲能行業整體仍有待爆發。陽光電源儲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志就直言,中國儲能市場還沒有起來,只限於零星的示範性專案和企業自己投資的小規模應用。“中國的起步很緩慢,預測大概到2019年以後,中國的市場才能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陳志說。
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官網掛出的《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了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業內人士預言,儲能產業在2017年有望爆發。此言論並非空穴來風,從“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都將儲能作為重點研究和發展領域之一。
在政策支援逐步明朗的背景下,不少企業開始加大力度佈局,開拓儲能市場,進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業模式。
上市公司紛紛入局卡位
第二屆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展覽會上,各上市公司紛紛展出互相競技的產品技術。作為國內新能源儲能領域龍頭企業,科陸電子集中展示了其儲能領域核心產品,涵蓋電網級能量型和功率型儲能系統、戶用系統、儲能雙向變流器、光儲一體機、移動儲能車、儲能電站雲平臺與能量管理系統等。
因董明珠入股而備受關注的銀隆新能源,則展出其主打的鈦酸鋰電池模組和集裝箱式儲能電站等產品;主營光伏業務的易事特主要展示了公司儲能變流器、集裝箱式儲能電站、智能交流配電櫃、儲能及智慧微電網系統解決方案等。
記者現場走訪發現,以各類電池為儲能介質的化學儲能,是目前各家公司產品的主流。陽光電源儲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志介紹,全球儲能市場來看毫無疑問鋰電池領跑。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以美國市場來說,大概將近300多MWH的儲能中鋰電池占97%。
上市公司層面,Wind統計,儲能設備領域的上市公司共17家,另據不完全統計,涉足儲能市場的上市公司共26家,其中南都電源、比亞迪、科陸電子、雄韜股份、猛獅科技等一眾企業紛紛在儲能領域加緊佈局。
具體來看,南都電源從2016年起就拓展了“投資+運營”的儲能系統商用化模式。今年1月,南都能源與建行浙江省分行簽訂儲能電站基金戰略合作協定,首期基金總規模擬為50億元。隨後,南都電源又與中恒電氣(聯合體)中標中國移動資料中心專案儲能及備電專案,中標總容量為121.7MWH。
杉杉股份作為國內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綜合材料供應商也在此前宣佈,計畫在3年內投資50億資金用於杉杉能源管理服務產業化專案,主要內容為根據工商企業使用者的綜合用電需求,制定實施“儲能節電”、“光伏發電”或“光儲結合”的最優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其中,儲能管理服務專案計畫投資的資金將重點用於推廣削峰平谷的儲能節能服務,擬建設規模約2GWH,對應的投資規模約38億元。
此外,新能源儲能領域龍頭企業科陸電子早在2009年就進軍新能源儲能領域;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一直在“深耕”海外儲能市場,公司儲能產品在美國、日本、澳洲、南非等市場不斷取得銷售業績;當升科技率先開發出儲能用多元材料,目前已通過國際大客戶批量應用于特斯拉的儲能項目等高端儲能市場;雄韜股份擁有集銳集裝箱式儲能設備、猛獅科技的戶用光伏儲能系統、移動可擕式儲能系統等產品。
銀隆新能源同樣在儲能領域動作不斷,該公司儲能研究院院長姚高亮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銀隆新能源已完成多個儲能技術標準和示範專案:包括與南方電網合作的國家儲能電池標準聯合制定、深圳寶清儲能電站示範工程,以及和國家電網合作的張北風光儲能示範項目。銀隆新能源在發展儲能基本的定義和方向上,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市場容量有多大?
《指導意見》提出,未來10年內分兩個階段推進相關工作,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國內儲能市場容量究竟有多大?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增的和投運的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1.4GW,是2000年到2015年累計裝機規模的10倍。尤其是各類社會資本關注度邁入佈局階段。“國家儲能產業指導意見正式出臺,為推動儲能產業發展最後‘一公里’破局增添了巨大動力。”劉勇說。
近年來,我國的儲能項目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每年新增裝機規模和累計裝機規模都大致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儲能項目在分散式發電及微網中的應用占比高達56%,超過了全國儲能專案的一半以上,可再生能源並網應用占比為35%,位居第二。
儲能與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項目有著天然的聯繫。興業證券研究指出,由於風、光等新能源本身具有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可再生能源發電功率難以平穩,無法保證其電力系統的供電穩定,將儲能系統應用於風電、光伏發電,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弊病。儲能系統的引入可以為新能源接入電網提供一定的緩衝,起到平抑波動、削峰填谷和能量調度的作用。
從全球角度看,自2008年以來,儲能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裝機規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我國自2013年以來,隨著分散式光伏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以及2015年下半年以來電力體制改革加速進行,部分地區電價機制更加靈活,用戶側使用儲能能夠獲得即時且明顯的經濟效益,用戶側儲能裝機容量快速增長。
協鑫集成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指導意見》出臺是推進儲能產業化更進一步,但是由於儲能產業相關補貼一直未能落地,儲能設備成本居高不下,商業化還有一段時間。就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來看,儲能市場的爆發離我們不遠了。”
就具體應用領域而言,儲能在調頻、工商業用戶側當中是目前應用的主要市場。“稍微感覺有商業模式的專案,譬如山西的儲能服務市場的3到4年可以收回成本。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地方的工商業用戶側儲能市場,鉛酸電池儲能系統大概6到8年可以收回成本,鋰電儲能需要8到10年。”劉勇介紹,投資回報期長,是儲能產業吸引客戶時面臨的一個難題。
明星產品欠缺
市場是存在的,但如何開發卻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陳志認為,儲能產業的發展取決於多方面,首先是技術的成熟度和技術的先進性。其次是商業模式的誕生。商業模式和整個儲能的系統造價有關。“基於我們現在採用的電池系統(鋰電池),整個儲能系統的造價、單位度電的成本是在0.61元。”
事實上,基於近幾年化學儲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化學儲能成本不斷降低,儲能經濟性為化學儲能的進一步商業化應用與推廣提供了前提條件。陳志表示,隨著電池技術發展,前幾年儲能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但伴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電池的運用,今年大概率進入拐點期,未來儲能成本的下降將趨於緩慢。“特別是今年全球正極材料、電池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出現電池價格上漲的情況。”陳志說。
雖然上市公司多有提前卡位佈局,但缺乏明星產品,讓市場仍然陷入混戰之中。“當前國內的儲能行業有很多知名的項目,他們運行在大眾的視野之外。南方電網寶清電站運行了6年時間,市場很少知道其運行資料。張北儲能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多種儲能與新能源發電集中結合的示範基地,很可惜在網上很難找到與其配套的圖片。”中天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葉劍斐指出,當前儲能行業要實現換擋加速需要出現明星產品,讓市場相信儲能產業的技術。
葉劍斐表示,當前儲能行業要實現換擋加速需要出現明星產品。譬如,1908年誕生的福特T型車、蘋果推出的智慧手機iPhone,以及特斯拉的電動車。“當大家都把電動車定義為家庭的第二輛車,續航里程定義為200公里以下的時候,特斯拉推出行駛400公里,其他性能與傳統燃油車媲美的電動車,就是明星產品。”
葉劍斐認為,明星產品的出現宣告技術路線之爭已經告一段落,生產工藝和製成體系已經完備。產品定位和市場需求找到契合點。目前整個儲能行業,還是缺少明星專案的出現來引領行業之先,來證明儲能行業的技術程度達到市場需求。
另外,光伏風電雖然與儲能產業有天然聯繫,但儲能的發展仍無法跟上狂飆突進的光伏產業。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的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就已達到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截至2016年底,我國的新增和累計光伏裝機容量均達到了全球第一。但近年來我國每年的風電、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遠遠大於儲能專案的新增裝機規模,在未來的發展中,只有將大規模的儲能項目建設落實,跟上風電、光伏發電的建設情況,才能推動儲能產業進一步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