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化學儲能的應用市場。不過,相對於其他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儲能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隨著鋰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未來幾年裡,鋰電儲能市場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在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用戶側儲能細分市場開發與應用高層研討會上表示。
儲能領域多家上市公司南都電源、協鑫集成、猛獅科技、中恒電氣等均參與了此次會議,就用戶側儲能投資運營商業模式、退役動力電池儲能梯次利用、儲能在用戶側應用的價值及前景等主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商業化運營逐步加速
“當前,儲能在新能源並網、電力輔助服務、微電網、工商業用戶側、通信及應急電源領域正在逐步摸索商業化的應用模式,有些已經初步實現有條件的商業化運行。隨著技術的進步、裝機量的擴大、成本的降低及市場機制的完善,大規模儲能應用將邁入發展的黃金時期,‘十三五’期間有望達到千億市場規模。”劉勇對儲能市場的前景頗為看好。
廣東省電力設計院資深專家楚攀對上證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雖然儲能的成本比較高,但高成本並非制約儲能行業發展的瓶頸,只要找到恰當的盈利模式,儲能電池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目前在一些通訊基站的應用方面,已經使用儲能電池替代傳統的鉛酸電池。新型的儲能電池不僅在基站內起到了備用電源的作用,而且積極參與基站的運行,利用峰穀電價差套利,降低了基站的運行成本,並且提升了基站的運行可靠性,可謂一箭雙雕。”
作為國內能源互聯網儲能龍頭企業,南都電源于去年底成立了南都能源互聯網運營有限公司,成為南都電源佈局儲能產業的主體平臺。此次會議上,談及用戶側儲能投資運營商業模式,南都能源總經理于建華介紹稱,公司儲能“投資+運營”商用化模式類似于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通過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節能服務,並從客戶進行節能改造後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到目前為止,南都針對儲能產業發展後續資金總計有70億元,投資開發規模總簽約量超過2GWh。
今年年初,南都電源中標中移動121.7MWh儲能及備電項目,標誌著南都“投資+運營”儲能商業化模式成功打開了資料中心市場,實現了IDC(互聯網資料中心)領域的削峰填谷儲能應用。據悉,該專案用戶收益點在於專案全壽命週期給用戶節約投資成本約1.27億元,運營成本約9889.7萬元。
于建華表示:“我們現在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但是到最後壽命終止的時候資產還是回歸南都電源,更多是通過用戶側削峰填穀降低用戶的用電成本,直接給用戶帶來經濟效應,並在應用的過程中給用戶帶來其他附加值。”
同樣在商業價值的挖掘上,科陸電子選擇推進儲能技術在電力調頻領域的應用。據介紹,上半年,公司中標承建的山西同達電廠儲能AGC調頻專案順利建成,日前已試運營並取得超預期的收益。該專案建設規模為9MW/4.478MWh,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儲能電力調頻項目。
得益于公司智慧電網業務穩步發展,以及新能源、智慧倉儲及海外市場的拓展等,科陸電子預計,今年1月至9月,公司淨利潤將同比增長200%至250%。
科陸電子儲能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衛良對記者表示:“用戶側儲能商業化的關鍵問題在於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一方面,通過產業鏈整合、技術進步、批量化、標準化、智慧運維等方式來降低專案整個生命週期內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峰穀差價套利、優化調度、實現儲能和售電相結合來提高項目用戶側儲能收入。”
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前景可觀
儲能是實現削峰填穀、需求側管理、電動汽車儲能充電站等環節應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實現工商業儲能系統的商業化推廣,已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一大熱點。作為中恒電氣旗下從事儲能業務的公司,上海煦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會議上提出“利用退役動力電池搭建工商業儲能系統、實現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的思路。
進入2017年以來,隨著國家關於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及行業內動力鋰電產能的全面釋放,行業內多家企業認為,國內動力鋰電將階段性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不少鋰電企業針對此開始探索鋰電梯次利用的問題。
上海煦達總經理李劍鐸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每年幾十萬輛的投放速度,未來3至5年一定會有大批退役動力電池出現在市場。不像以前的鉛酸電池使用完之後完全沒有利用價值,退役後的鋰電池其本身還有60%至80%的生命容量。通過解決退役電池的一致性問題、保障電池安全和可靠的長時間使用壽命、降低成本等方式可以把它們利用起來,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產業方向。”
據行業人士預計,自今年起,我國將會迎來首批動力電池退役潮,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至17萬噸。另據預測,我國廢舊動力鋰電池能夠創造的回收市場將超過百億元。
“近幾年內,在儲能本體和材料技術沒有大幅突破的情況下,退役電池梯次利用在技術和經濟上應該是最有可為的方向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徐毅虎對記者表示。
今年年初,三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推動廢舊電池等再生資源利用規模和精細化發展,探索建立廢舊電池產品回收利用新模式。同時,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明確要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示範,支持建立經濟性好的回收利用模式,開展梯級利用和再利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及示範應用。
儲能領域多家上市公司南都電源、協鑫集成、猛獅科技、中恒電氣等均參與了此次會議,就用戶側儲能投資運營商業模式、退役動力電池儲能梯次利用、儲能在用戶側應用的價值及前景等主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商業化運營逐步加速
“當前,儲能在新能源並網、電力輔助服務、微電網、工商業用戶側、通信及應急電源領域正在逐步摸索商業化的應用模式,有些已經初步實現有條件的商業化運行。隨著技術的進步、裝機量的擴大、成本的降低及市場機制的完善,大規模儲能應用將邁入發展的黃金時期,‘十三五’期間有望達到千億市場規模。”劉勇對儲能市場的前景頗為看好。
廣東省電力設計院資深專家楚攀對上證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雖然儲能的成本比較高,但高成本並非制約儲能行業發展的瓶頸,只要找到恰當的盈利模式,儲能電池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目前在一些通訊基站的應用方面,已經使用儲能電池替代傳統的鉛酸電池。新型的儲能電池不僅在基站內起到了備用電源的作用,而且積極參與基站的運行,利用峰穀電價差套利,降低了基站的運行成本,並且提升了基站的運行可靠性,可謂一箭雙雕。”
作為國內能源互聯網儲能龍頭企業,南都電源于去年底成立了南都能源互聯網運營有限公司,成為南都電源佈局儲能產業的主體平臺。此次會議上,談及用戶側儲能投資運營商業模式,南都能源總經理于建華介紹稱,公司儲能“投資+運營”商用化模式類似于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通過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節能服務,並從客戶進行節能改造後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到目前為止,南都針對儲能產業發展後續資金總計有70億元,投資開發規模總簽約量超過2GWh。
今年年初,南都電源中標中移動121.7MWh儲能及備電項目,標誌著南都“投資+運營”儲能商業化模式成功打開了資料中心市場,實現了IDC(互聯網資料中心)領域的削峰填谷儲能應用。據悉,該專案用戶收益點在於專案全壽命週期給用戶節約投資成本約1.27億元,運營成本約9889.7萬元。
于建華表示:“我們現在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但是到最後壽命終止的時候資產還是回歸南都電源,更多是通過用戶側削峰填穀降低用戶的用電成本,直接給用戶帶來經濟效應,並在應用的過程中給用戶帶來其他附加值。”
同樣在商業價值的挖掘上,科陸電子選擇推進儲能技術在電力調頻領域的應用。據介紹,上半年,公司中標承建的山西同達電廠儲能AGC調頻專案順利建成,日前已試運營並取得超預期的收益。該專案建設規模為9MW/4.478MWh,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儲能電力調頻項目。
得益于公司智慧電網業務穩步發展,以及新能源、智慧倉儲及海外市場的拓展等,科陸電子預計,今年1月至9月,公司淨利潤將同比增長200%至250%。
科陸電子儲能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衛良對記者表示:“用戶側儲能商業化的關鍵問題在於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一方面,通過產業鏈整合、技術進步、批量化、標準化、智慧運維等方式來降低專案整個生命週期內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峰穀差價套利、優化調度、實現儲能和售電相結合來提高項目用戶側儲能收入。”
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前景可觀
儲能是實現削峰填穀、需求側管理、電動汽車儲能充電站等環節應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實現工商業儲能系統的商業化推廣,已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一大熱點。作為中恒電氣旗下從事儲能業務的公司,上海煦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會議上提出“利用退役動力電池搭建工商業儲能系統、實現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的思路。
進入2017年以來,隨著國家關於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及行業內動力鋰電產能的全面釋放,行業內多家企業認為,國內動力鋰電將階段性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不少鋰電企業針對此開始探索鋰電梯次利用的問題。
上海煦達總經理李劍鐸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每年幾十萬輛的投放速度,未來3至5年一定會有大批退役動力電池出現在市場。不像以前的鉛酸電池使用完之後完全沒有利用價值,退役後的鋰電池其本身還有60%至80%的生命容量。通過解決退役電池的一致性問題、保障電池安全和可靠的長時間使用壽命、降低成本等方式可以把它們利用起來,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產業方向。”
據行業人士預計,自今年起,我國將會迎來首批動力電池退役潮,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至17萬噸。另據預測,我國廢舊動力鋰電池能夠創造的回收市場將超過百億元。
“近幾年內,在儲能本體和材料技術沒有大幅突破的情況下,退役電池梯次利用在技術和經濟上應該是最有可為的方向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徐毅虎對記者表示。
今年年初,三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推動廢舊電池等再生資源利用規模和精細化發展,探索建立廢舊電池產品回收利用新模式。同時,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明確要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示範,支持建立經濟性好的回收利用模式,開展梯級利用和再利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及示範應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