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新研究有望帶來偏頭痛新療法

新華社,悉尼
2022-05-23 10:34

已收藏



新華社悉尼5月23日電(劉詩月)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偏頭痛的發病風險與血液中5種蛋白質的水準異常有關,其中一種蛋白質還與阿爾茨海默病存在關聯。這一發現有望為研發偏頭痛的治療方法帶來新思路。相關論文已於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研究人員利用2016年3月至2020年10月期間發表的6項研究中的資料,分析了患者血液樣本中4625種蛋白質的水準,發現蛋白質FARS2、GSTA4和CHIC2的水準較低時,或者蛋白質DKK1和PDGFB的水準較高時,都有可能增加偏頭痛的發病風險。其中,蛋白質DKK1水準升高所導致的症狀,與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觀察到的病理變化相似。

論文作者之一、昆士蘭理工大學教授戴爾·尼霍爾特表示,當FARS2、GSTA4和CHIC2水準較低時,可能出現與偏頭痛相關的炎症。而當DKK1和PDGFB水準較高時,會抑制Wnt信號通路,使大腦內出現鈣化問題。Wnt信號在胚胎早期發育、器官形成、組織再生和其他生理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於DKK1水準的升高已被證實與阿爾茨海默病和腦澱粉樣血管病具有關聯性,而且偏頭痛也是腦澱粉樣血管病的早期症狀,研究人員認為,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Wnt啟動劑也有可能成為治療偏頭痛的新方法。

尼霍爾特指出,偏頭痛患者並不一定會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瞭解這兩種疾病所共有的發病機制將有助於研發具有針對性的診療手段,緩解偏頭痛,防止疾病惡化。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