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周舟
對於因設計缺陷宣佈暫停生產737MAX系列飛機的美國波音公司而言,"星際客機"飛船不載人首飛本來有望提振士氣和公司股價,可20日的發射任務失利,飛船被迫放棄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既定計劃嘗試提前返航,給困境中的波音再潑一盆冷水,也成為美國航天局商業載人航太計畫遭遇的一次挫折。
因何試飛失利
美國東部時間20日6時36分(北京時間20日19時36分),"星際客機"搭乘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發射大約15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正常分離。發射約1個小時後,美國航天局發表聲明說,飛船未進入預定軌道。隨後,飛船取消原定前往空間站的計畫,預計將在22日返回地球。
儘管確切原因尚無法確定,但初步分析顯示,問題可能出在飛船的機載計時器上。美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星際客機"出現"任務耗用時間"異常,飛船錯誤地以為已經進行了實際上並未發生的入軌點火,耗用了更多燃料,因此無法繼續前往空間站。
在20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布裡登斯廷將問題形容為"自動化系統"出錯。如果艙內有宇航員手動干預,飛船有望回到正常軌道。
這一問題聽起來似曾相識,波音737MAX系列飛機的問題就出在自動防失速的"機動特性增強系統",但波音公司負責航太發射的高管吉姆·奇爾頓在2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計時器錯誤"看起來並非系統性的軟體問題"。
儘管航太探索出現問題很正常,正如布裡登斯廷所說"這就是測試的目的",但從中也可看出,老牌波音公司標榜的技術穩定性並不完全可靠。奇爾頓說,出現異常後,地面飛控人員試圖使用跟蹤和資料中繼衛星系統向飛船發送備份命令,但當時飛船處於兩顆衛星中間,未能成功聯繫。這表明地面飛控人員無法對飛船實現"無縫控制",補救措施受限。
能否安全返航
飛船原計劃21日與空間站對接,停靠一周後返回地球,現在只能提前"打道回府",但美航天局和波音公司更願意強調本次任務"取得了部分成功"。
波音公司21日發表聲明說,這次任務已經進行了2次變軌燃燒和多次推進系統檢測性燃燒,測試了導航系統、生命支援系統以及通信、指令和跟蹤系統,並進行了高度控制演示。目前最大的看點在於飛船能否順利返航。
除交會對接任務無法演示外,"星際客機"本計畫向空間站運送約270公斤補給和設備,並帶回部分研究樣品和玩偶太空人"史努比"。現在看來,"史努比"只能在太空中度過新年了。
另外,類似任務是否還需進行一次也尚存爭議。布裡登斯廷暗示,不載人試飛中未完成對接任務或不影響下一次直接進行載人試飛。但缺少一次與空間站對接的技術驗證,無疑會增載入人飛行的風險。
計畫如何推進
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宇航員往返空間站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截至2019年7月,美航天局已購買了70個俄羅斯"聯盟號"座位,花費39億美元。為改變這一尷尬局面,美國大力發展商業載人航太。2014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波音公司從美國航天局獲得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分別建造載人版"龍"飛船和"星際客機"載人飛船。
兩家公司開發進度均多次推遲,使美航天局在過去兩年中多購買了超過10張俄羅斯"船票"。目前載人版"龍"飛船已於今年3月先行完成不載人首飛,而落後的波音原本計畫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同步,在2020年進行載人飛行,將美國宇航員送入空間站。
"星際客機"的開發過程一波三折。在11月4日進行的一次發射台逃逸測試中,3個降落傘中有一個未能按時打開,儘管美航天局稱這不影響宇航員從飛船中逃生並安全著陸的能力。
美航天局將航太任務"外包"給商業公司的做法旨在節省開發資金,可兩家合同商獲得的資金支持並不均等,其中波音拿了大頭。今年11月,美航天局發佈的一份審計報告顯示,波音從美航天局獲得了額外的資金,遠超其合同約定;"星際客機"的單個座位價格高達9000萬美元,比俄羅斯"聯盟號"8100萬美元的要價還高,而載人版"龍"飛船僅為5500萬美元。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說,波音公司為同樣的事情得到了更多回報,這是不公平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