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召開的"工業互聯網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價值逐漸顯現,實現從"雲端"落地工廠。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說,借助工業互聯網技術,企業可以即時採集、精准分析、聯通共用工業大資料。通過資料應用,排查經營堵點、預測行業風口,部分先行者已初嘗"數據紅利"的甜頭。
24套工業運營系統資料形成"信息孤島",近4萬台工程機車資訊被淹沒……基於裝備製造工業大資料的篩查與診斷,兮易強企專案説明一家工程機械經銷商梳理風控不力、債權逾期、售後訂單流失等堵點,發現潛在流失金額6億元,成功挖掘8.2億元銷售機會。 北京兮易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廣乾認為,相比消費大資料,處理工業大資料更為複雜,要真正應用於企業日常管理,必須深挖業務邏輯,匹配流程模型。
一頭是工廠,一頭是用戶。工業大資料的應用不僅滿足了企業日常管理需要,也在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企業生產與用戶需求的"面對面"。
"如今,用戶需求愈發個性化、高端化,怎樣滿足他們?"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說,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海爾的生產模式由"大規模製造"轉向"大規模定制",由企業為中心轉向用戶體驗為中心。
"產品不入庫,使用者不出門。"海爾構建起11個互聯工廠,71%的產品不再入庫。借助工業雲平臺,使用者訂單可直達工廠,通過微信等線上對話模式,消費者可以隨時瞭解產品生產狀態,深度參與制造過程。產品下線後直接送往用戶家裡,定制化生產減輕了海爾的庫存壓力。
與海爾一樣,萬千中國企業正在享受"工業雲"紅利。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2017年到2019年,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增長。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此前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介紹,目前,中國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50家,部分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萬台套。
"從量上看,中國工業品消費市場不缺需求,關鍵在於如何提供有效供給,提高產品針對性。"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說,相比傳統企業生產,工業互聯網最大優勢在於發揮生產過程中的知識要素,改變服務模式,實現節本降耗。
四川大西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第一家焊接材料製造企業,在發展中曾面臨人力成本、節能環保等諸多壓力,急需創新工藝和裝備技術提升企業自動化水準。借助工業互聯網打造的智慧化工廠,該企業庫存降低20%、優良品率提升2%至3%、生產人員減少50%、用水量降低90%、用氣量降低30%、綜合能耗降低30%…… 2017年,中國政府公佈了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明確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工業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支撐。
在本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步入深水區,從追求"上雲"企業數量到聚焦服務高品質發展的能力,助力實體經濟的溢出效應愈發明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