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中美獨角獸:中國企業競相上市 美國企業保持私有

中国财富网
2018-09-21 14:13

已收藏

9月20日,美團點評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是繼小米集團之後,在港交所交易的第二隻“同股不同權”股票。截至收盤,美團點評收漲3.65港元,漲幅5.29%,報72.65港元,該股總市值一度升至約4000億港元,超越小米和京東,僅次於BAT。

美團點評的上市,也將國內獨角獸企業上市推向高潮。據彭博社編纂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資料,包括小米、美團點評、蔚來汽車等五起首次IPO至少幫助16位科技大佬進賬480億美元。

海外媒體公佈的資料顯示,2018年以來全球共有23家獨角獸IPO,遠超2016年和2017年的總數。總的來說,2018年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表現尚可,目前至少有六家企業市值超過100億美元。與此同時,獨角獸的並購交易量也在增長,今年以來至少有11筆交易。例如,沃爾瑪以160億美元收購Flipkart、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GitHub等大宗交易。目前來看,雖然美國產生的獨角獸數量最多,但今年最具價值的IPO多為亞洲和歐洲的企業。

此時,美國獨角獸企業卻多數選擇繼續保持私有狀態。即便像Uber這樣的獨角獸公司估值出現回升,今年矽谷獨角獸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數量依舊顯得很“稀缺”。資料顯示,1997年美國上市企業的平均“年齡”(上市時公司成立時間)是12歲,生氣勃勃,現在的平均年齡則是20歲。由此可見,美國上市公司的“歲數”也越來越大。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檔顯示,年輕創業企業回避IPO的一個重大原因是公開上市不能為有前景的初創企業帶來好處。目前,美股上市公司的兩大特點——資訊披露和履行會計準則,使得擁有更多無形資產的創業公司處境艱難。美國證券法要求企業對其經營活動做詳細披露,但初創公司對於資訊披露心有餘悸,惟恐競爭對手從中受益。與此同時,早期投資者退出創業企業的管道已不再是IPO,而是被大公司收購。更重要的是,已經上市的小規模公司也越來越傾向於因合併而退市。

有分析人士表示,保持私有可以讓公司專注於長期發展,避免因為股市變化而造成的市值波動,但公司無法確保每一輪融資都能取得更高的估值。矽谷大資料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在2015年的融資中估值達到200億美元,但摩根士丹利共同基金在過去兩年時間內多次下調其估值。最近,摩根士丹利共同基金表示,這家資料採擷商的價值僅為44億美元。

“九月是IPO市場的一個關鍵時間點,恰逢蔚來汽車以及美團點評上市。”線上資產管理平臺美信全球首席執行官凱文·迪奧表示,“如果兩檔股票走勢良好,那麼市場就不必太過消極。如果走勢堪憂,那麼投資者對獨角獸的熱情就會冷卻。”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