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AI席捲全球 應用領域比拼升級

中国证券网
2017-03-31 10:52

已收藏


騰訊日前購入特斯拉5%股權的消息引爆業界,雙方未來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合作引發關注。

  
其實,2016年人工智慧產業就已站在全球矚目的風口,多達20家人工智慧公司被微軟、特斯拉、穀歌母公司“字母表”等科技巨頭收購。多國政府也著手積極佈局,中國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美國、日本、德國也正有意從國家層面推動這個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以此拉動經濟增長、佔據未來全球競爭力高點。

  
在剛剛結束的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業內人士紛紛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支招,建議利用資料、市場、應用技術等優勢,參與國際同行競爭。

  
各方加碼佈局

  
從企業到政府,已將人工智慧推到發展優先位置。在大手筆的收購和國家層面的戰略發展的背後,是該產業預計帶來的巨大經濟潛力。

  
28日,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檔顯示,騰訊已持有特斯拉公司800多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上升至5%。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是人工智慧搭載初級產品的典範,也在積極佈局人工智慧技術的騰訊入股,顯示了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潛力和方向。

  
騰訊歐洲主管安德里亞·吉佐尼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騰訊已經成為一家業務廣泛的互聯網運營商,整合社交媒體、付款和電子商務,並且正在引領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這個新一代互聯網由人工智慧和數位化人們的線下生活組成。特斯拉在兩方面都很契合。”

  
騰訊發佈2016年財報時披露2017年的願景和策略,其中一項寫著:“發展在新興技術領域的能力,如機器學習和雲服務。”這是騰訊第一次在財報提起發展“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的分支研究。

  
高盛在關於人工智慧的報告中提到,人工智慧參與者會繼續來自美國和中國,尤其以穀歌、百度、微軟、IBM、英特爾等各大巨頭成為AI領域的重要驅動者,中國更是處在高速成長階段,報告談及到國內以BAT為首的科技公司正走在AI的最前沿。

  
市場研究機構國際資料公司估計,2016年企業對人工智慧的投資額為80億美元,2020年預計將增至470億美元。研究機構Tractica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人工智慧收入預計將達到6.437億美元,到2025年將增長至368億美元。

  
國際大公司近年來也紛紛蜂擁進入人工智慧領域開發。

  
亞馬遜CEO貝索斯稱,亞馬遜研究AI已最少有四年,至少有1000名雇員從事旗下智慧語音助手Alexa研發。 貝索斯稱,因擁有大量資料,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目前有優勢,但未來數年將湧現許多AI初創企業。

  
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也曾透露,IBM自2005年開始開發沃森(Watson)超級電腦以來一直致力於模擬技術。羅睿蘭將這種模擬技術稱為認知系統。

  
羅睿蘭稱,“我認為五年內,認知智慧毫無疑問將影響從醫療到教育再到金融服務的每一個決定”。除了科技企業,傳統汽車廠商福特也近期宣佈,將在未來5年投資10億美元用於AI技術開發。

  
產業業者們的行動也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鼓舞。

  
“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首次寫入了“人工智慧”,顯示出推動該產業的決心。

  
美國白宮去年年底發佈名為《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報告,其中顯示,2016年對AI領域的相關投入將增長到12億美元。在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辦的所有人工智慧相關研討會和公共推廣活動中,無論是業界領袖、技術專家還是經濟學家,都向政府官員呼籲加大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方面的政府投入。

  
報告還說,如果最大限度發展 AI,AI 將對總體生產力增長將做出重要的積極貢獻,AI 技術的進步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潛力,幫助美國保持處於創新的前沿。

  
去年年中,人工智慧“阿爾法狗”(AlphaGo)在圍棋賽中戰勝韓國選手的事件將“AI”呼聲推向高峰,隨後韓國很快宣佈政府,將在未來5年對AI研發投資8.63億美元,英國政府也表示將投資2000萬英鎊用於該領域。

  
日本德國兩國領導人在本月會晤時,通過了《漢諾威宣言》,力爭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日德兩國將共同推進制定國際標準規格和進行研究開發。

  
應用領域比拼

  
科幻電影中無所不能的AI系統雖然目前還不能成為現實,但越來越多的傳統領域搭載初級人工智慧技術後,新的應用形式孕育而生,人工智慧應用成為當下的競爭焦點。

  
AI通過梳理龐大的原始資料,來預測結果和識別規律。AI已運用於網路搜索系統、行銷推薦功能、安全以及金融交易程式。美國銀行的報告稱,AI技術未來還將應用于無人駕駛汽車和服務機器人。

  
美國白宮的專題報告特別提到,預測哪些工作將最直接受AI驅動的自動化影響可能很難。因為AI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應用於特定任務的技術的集合,

  
金融業引入AI的時點也許會在不遠到來,日前最新發佈的《埃森哲銀行技術願景2017》報告預測,未來三年內,人工智慧將成為銀行與客戶的主要互動方式。

  
《埃森哲銀行技術願景2017》報告稱,其對600多位頂尖銀行家進行了調查。其中,4/5的銀行家認為,人工智慧將改變銀行收集資訊的方式以及與客戶的互動方式,超過3/4的銀行家認為,人工智慧能夠簡化使用者介面,説明銀行創造更加個性化的客戶體驗。百分之六十的受訪者說,使用人工智慧打造使用者介面的主要目的是“獲取資料分析和見解”。

  
“人們認為技術將導致銀行業自動化越來越強,個性化越來越弱,但是眼前這一切說明技術實際上可以幫助銀行變得更加個性化。”該報告的合著者,埃森哲銀行業務主管艾倫·麥金太爾表示,“這樣會讓用戶感覺銀行更瞭解他們的需求了。”但最大的挑戰是使用者對隱私資料的擔憂,1/3用戶表示他們更喜歡與人交往。

  
金融界認為人工智慧是一項關鍵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內與其他金融科技創新共同改變銀行業的面貌。受技術創新影響最大的是銀行諮詢業務。德意志銀行破產技術和解決方案全球負責人羅伯托·曼科內表示:“銀行諮詢業務成本非常高,而人工智慧可以説明管理資料,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擴展諮詢模式。”

  
另外,看得見摸得著的智慧家居也成為搭載AI技術的領域。當前包括百度、海爾等巨頭,等創新企業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嵌入到各智慧設備當中去,以此實現用戶智慧化的生活品質,其中百度成立智慧家居硬體事業部;與此同時,人工智慧系統與家電等廠商合作,讓其人工智慧技術嵌入至更多生活場景,以此打造一個智慧生活場景的生態體系。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科大訊飛華南總裁杜蘭在博鼇論壇上表示,目前該公司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教育、醫療、智慧城市、汽車等行業。

  
“這種平行產業發展,能高效與廣泛產業對接,讓合作夥伴最快運用人工智慧,提高產品和業務的附加值。”杜蘭說。

  
發展瓶頸待解

  
隨著人工智慧熱度升溫,行業中呈現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瓶頸。在剛剛結束的博鼇亞洲論壇上,許多專家指出了人工智慧在技術、人才、資本方面的困難,仍待解決。

  
從技術角度看,儘管深度學習領域近來的突破可使人工智慧系統在一些關鍵能力上媲美甚至趕超人類,但距離實現“通用人工智慧”,即更穩健、更具解釋性以及更具通用性的技術的出現,還很遠。

 
專家認為,儘管不少公司都認為“智能時代”大幕已經開啟,語音和圖形識別領域的突破不斷出現,但這些前沿的AI研究仍前路漫漫。一個語音助手,離“大白”“賈維斯”這種真正的人工智慧系統還遠得很。

  
研究人員仍面臨著各種問題:缺乏足夠的資料來訓練深度學習系統——你必須要先有巨量的資料,才有可能訓練出一個AI;無法製造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人工智慧——你難以讓一個AI一邊唱歌,一邊玩遊戲,一邊還要分辨圖像;不知道如何讓這些系統運轉起來——AI還有各種“死穴”,你無法判斷為何輸入A會輸出B。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說,圍棋是“完備資訊”問題,也就是說決策時所有的資訊都是可見的,對於有規則可循的運算,機器比人強是正常的。一切規則清晰的遊戲,電腦永遠都要贏過人類。但哪怕是稍許改變規則,結局就大不一樣。

  
搜狗CEO王小川也指出,當前的人工智慧是通過大資料把套路教給機器,重複性的事情讓機器去學習,所以這叫機器學習。目前還沒有走出這個時代,它是學習重複性的事情,要重複很多次才可以做到。在智慧層面,機器還是只能處理見過的套路,複雜的系統還做不到。

  
此外,企業與高校的合作交流,在中國並不深入,尤其是新興的科技企業。以穀歌為例,與斯坦福合作十分密切,其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即由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領導團隊承擔,甚至有評論稱“斯坦福成就了穀歌”。因此,需加強中國科技企業與高校二者的結合,畢竟高校是中國最好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場所。
 

王小川還指出,目前行業確實比較浮躁,他認為中國AI創業發展過程當中,大量資金的湧入也會產生巨大的泡沫。無論是創業公司的估值,還是給人才的薪水待遇都是遠遠高於美國的。他說,以後會有大量的公司因為遠遠達不到預期而失敗。

  
清華大學教授、腦科學家魯白表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如何有機結合會影響產業的長遠發展。

  
“人工智慧要發展,需要腦科學帶動,人工智慧得益於腦科學當中的一個理論,但是腦科學中還有很多的理論其實也可以用到人工智慧中。”

  
最後,業內人士慨歎,當前行業雖然處在擴張期,但人才需求的瓶頸明顯,高水準人才稀缺,人力成本日益高昂;對人工智慧領域開發未有充足的智慧儲備,難以開發出迎合人們實際的需求。

  
中國前景樂觀

  
海量的資料、廣闊的市場、應用產品的豐富、勾畫出中國人工智慧的優勢圖。業界人士表示,由於全球在該領域處於起步狀態,中國有希望憑藉上述優勢取得領先地位。

  
在2016年10月發佈的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6)中,全球人工智慧獨立企業融資額(2013-2016)Top30中,中國占了四個席位,分別為碳雲智慧、出門問問、雲知聲和雲移科技。

  
AI領域是真正世界零時差的。“以前無論是PC還是互聯網技術,0-1是美國在做,1-N各國一起來;而在AI領域,美國的驕傲只剩下0-0.1,中國從0.1出發”。智慧駕駛公司馭勢科技創始人吳甘沙說,中國有大量擅用AI的科技公司,跳出AI找到行業結合點,或許他們有的會被收購,有的會自成一派,獨立發展。未來5到10年,中國或將有不止一家的公司在全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更何況,中國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具有他國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自身掌握的海量資料,借助此優勢,中國企業已經在語音辨識、語言翻譯等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例如,目前仍處於技術成長期的服務機器人,在全球大多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在我國,小i機器人走在了基礎研究的前面,作為各行業的虛擬助手,投入了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

  
麥肯錫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中國與美國是當今世界人工智慧研發領域的領頭羊。僅在2015年,兩國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相關論文合計近1萬份,而英國、印度、德國和日本發表的學術研究文章總和也只相當於其一半。而且,得益于大量的搜索資料和豐富的產品線,一些互聯網企業走在了自然語言處理、圖像和語音辨識等技術前沿。這些技術被整合應用於新產品中,如自動化私人助理、自動駕駛汽車等。

  
據人工智慧傳播平臺新智元的統計,中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數量約在200到250家,大部分創建於2010年後,語音和視覺依然是創業公司的兩大方向,2016年以來,人工智慧專用晶片公司獲得關注較多。

  
目前,中國跟歐美國家的發展水準相比,究竟處於什麼位置?百度總裁張亞勤表示,人工智慧理論基本上是從美國、加拿大發源的,最近幾年中國特別活躍,中國的技術跟產品做得不錯,應用速度快,未來前景很好。但也要看到,在整體上跟歐美基礎研究還有些差距。

  
王小川對於人工智慧在中國的發展相對樂觀。他以美國的經歷舉例:如果拋開基礎研究,活躍的做技術轉化以及創業公司很多都是華人,底層基礎研究以外的力量同樣非常寶貴。再加上中國的市場空間巨大,傳統行業力量相對較弱,所以新技術一進來會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在AI技術應用之後,中國可能比美國受益更大。

  
小i機器人董事長兼CEO袁輝在博鼇論壇上表示,很多基礎的東西已經公開,最近這幾年人工智慧重新崛起,中國的基礎演算法或基礎技術,跟全球都是一樣的。他說,現在所有人在人工智慧領域都是“小朋友”,對於中國的創業企業家來講,跟全球基本上站在一條起跑線上。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