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防汛工作進入關鍵期,水利部部長陳雷近日強調,要充分發揮山洪災害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體系作用,提前發出預警資訊。通過採用北斗+GPS等多系統聯合定位監測,可對山體進行24小時即時變形監測,智慧評估其安全狀況,並對可能的滑坡險情進行提前預警。北斗/GNSS地質滑坡監測系統等相關產品已在市場中逐步使用。
我國正在制訂《衛星導航條例》,並已列入《國務院2016年立法工作計畫》,這將成為我國首部衛星導航領域的行政法規,為市場推廣起到保障作用。機構預計,2020年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北斗產品市占率有望提升至60%以上。隨著北斗組網的推進以及防洪抗災等應用領域的推廣,行業將迎來加速發展期。
水利部、國家防總網站最新披露的消息顯示,截至7月3日,全國已有26省(區、市)1192個縣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942千公頃。預計未來3天內,長江中下游幹流蓮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將全線超警,太湖水位也將繼續緩漲。預計未來10天有兩次強降雨過程,將影響長江中下游沿江及西南東部、江淮、黃淮南部、華南西部南部等地。
中國衛星導航管理系統辦公室旗下官網7月4日發文稱,對於連日來持續開啟的暴雨模式,以及暴雨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北斗系統可以發揮重要預警作用。採用北斗+GPS等多系統聯合定位監測,實現對外部變形的毫米級位移監測,即便在大暴雨、地震、泥石流滑坡時,也能即時掌握資料,提供預警資訊。通過北斗的精確定位不僅能節省人力資源,還使測量更精確,使得預警更加超前。
隨著北斗全球組網的推進,車載等民用市場應用也開始加速。7月4日,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加強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智慧管理和資訊引導,加強幹線公路、城市道路和交通樞紐有效銜接為重點,推廣應用新型智慧交通技術,提高路網和車輛運行效率。其中,包括逐步探索北斗系統車載應用,研究開發利用北斗衛星定位技術,推動實現無障礙通行支付。
另外,日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正式發佈。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未來北斗導航精度最高可達釐米級,將給整個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據瞭解,目前我國正在著手打造全國高精度地基增強系統一張網,將於今年年底試運行,試運行的精度可以達到分米級,建成以後的精度最高可以達到釐米級。在這個精度下,可以解決如泥石流變形監測、道路橋樑的監測、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駕駛員培訓等問題。白皮書指出,我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要求加強基礎產品研發,開發北斗相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晶片、模組、天線等基礎產品,培育自主的北斗產業鏈。
從行業資料來看,去年我國高精度板卡超過12萬片,天線50萬支,分別佔據國內30%和90%的市場。到今年4月,應用北斗技術的終端超過2400萬台,應用北斗作為手機晶片的手機銷量已經超過1800萬部。今年一季度,在我國出貨的智慧手機中,使用北斗晶片的超過30%。在軍民融合的推動下,北斗產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北斗晶片、天線、模組和運營等產業鏈各環節均將獲得市場擴容機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