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告別IOE集中式架構 金融機構爭上“雲”端

中国证券网
2015-10-20 10:08

已收藏


IT設備採購和運維成本高昂?傳統的集中式架構無法支撐一款爆品的海量併發交易?花大價錢採購的設備在平日卻被閒置,形成冗餘?

關於IT系統,螞蟻金服給到金融機構的解決方案是:忘掉IBM小型機,忘掉Oracle資料庫,忘掉EMC或戴爾的儲存設備,將系統遷移上雲。

相比傳統的IOE架構,雲計算的優點是低成本,彈性計算,按需取用,金融機構無需自購設備和自建機房,也不用雇專人維護,在IT系統方面實現“拎包入住”。

傳統的IOE集中式架構並無“原罪”,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理性選擇,但移動互聯技術能夠觸達海量客戶,分散式的IT架構更適應海量、小額、高頻的交易特點,銀行IT系統上雲、引入分散式運算架構越來越成為行業共識。

螞蟻率先去IOE

10月16日,螞蟻金服宣佈推出螞蟻金融雲,這是專門面向金融行業的雲計算服務。通俗地說,金融機構可在2周內,快速地搭建起一個自己的“支付寶”。

螞蟻金服CTO程立表示,這是將螞蟻金服過去近十年沉澱下來的工具和技術方法向金融機構開放,希望IT技術不要成為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的短板。

曾經,淘寶和支付寶是IBM、Oracle等國外IT廠商在中國的標杆用戶。但隨著業務量的激增,IT系統在可見的未來將不堪重負。螞蟻金服開始了擺脫傳統IT架構的束縛、去IOE、上雲的歷程。

擁有阿裡最大Oracle資料庫的淘寶率先實現去“IOE”。支付寶曾經保留了阿裡最後一台IBM小型機,在2012年“雙十一”時的峰值處理能力是3800筆每秒,但仍有許多買家在選好寶貝後卡在了支付環節。阿裡內部下定決心要將這台機器下線。

2013年年中,阿裡集團最後一台IBM小機在支付寶下線。完成了去小型機和高端存儲後,2013年的“雙11”支付寶的支付能力峰值達到了1.5萬筆每秒,單日完成手機支付4518萬筆,創下了當時的全球紀錄。

到了2014年,支付寶的“雲支付”架構封頂,由此形成了“雲計算+螞蟻金服中介軟體+阿裡資料庫”的結構。阿裡自主研發的OceanBase資料庫在核心交易系統上線並承擔“雙十一”流量。在2014年的“雙十一”,支付寶的峰值處理能力達到了3.85萬筆每秒,每日可支撐10億筆以上的超大日支付處理能力。

對於螞蟻金服的“去IOE”歷程,程立回憶說這是不得不做的選擇,傳統系統根本無法支撐“雙十一”的海量交易。

在新技術的支撐下,阿裡小貸也實現了基於海量資料的自動授信決策,形成了“310”貸款模式,即3分鐘申請、1秒放款、全過程0人工干預。

今年“雙十一”即將來臨。記者瞭解到,在最新的模擬測試中,支付寶的支付峰值處理能力已能輕鬆應對6萬筆每秒的併發量,遠超國內任何一家銀行。

銀證保業務驗證雲計算

與淘寶、支付寶類似,傳統金融機構也遭遇了甜蜜的煩惱:業務量和客戶數激增,傳統的IT系統卻無法支撐。

產品推出僅10天,用戶數超100萬。又過5天,用戶數超250萬。為應對業務指數級的增長,3年的IT預算在幾個月內用完。如果繼續擴容原有IT系統,公司將要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

這樣的情形於2013年年中發生在天弘基金身上。天弘基金資訊技術總監韓海潮回憶說:“當時的IT系統能支撐的峰值是1000萬客戶。客戶數還在猛增,‘雙十一’也即將到來,每天的清算需要耗費8小時,員工通宵工作都無法下班。權衡之後,我們決定上‘雲’。”

2013年9月26日,餘額寶雲直銷系統上線,成為國內首只入“雲”基金。系統上雲後,交易併發峰值達到了5000筆每秒,單日交易的峰值能達到3億筆。

韓海潮認為,上“雲”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購買伺服器,省錢,初期的投入成本大幅降低,後續如空調、電力和人力等運維成本也可以免去。實現了彈性計算,可在“雙十一”前靈活擴容,避免平日業務量不多時系統的冗餘。以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為例,餘額寶共有1.5億筆交易,在10月8日當天僅用2個多小時便完成清算。

浙江網商銀行獲批成為首批試點民營銀行之一時,阿裡員工欣喜不已,技術部門卻面臨難題。傳統IOE架構無法支撐海量業務,但國內此前也沒有銀行完全去IOE的先例。2014年9月,銀監會印發39號文,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資訊技術的應用到2019年達到不低於75%的程度。

最終,網商銀行成為國內第一家完全跑在“雲”上的銀行。網商銀行CIO唐家才表示,相比自建系統,上“雲”能節省70%到80%的投入。

已有保險、券商、小貸公司在“雲”上整體入駐,部分機構已將核心在內的所有系統都部署在“雲”上。

程立對記者表示,雲計算不僅支撐了淘寶和支付寶的業務,在過去幾年還經過了銀行、保險、證券業務的驗證,這說明雲計算是能否達到金融級別的,這也是螞蟻金服將雲計算對外輸出的底氣所在。

業界監管共商行業標準

在上市後的首份財報中,馬雲直言阿裡巴巴的業務範圍絕非狹義的電子商務,而是為未來中國的商業提供基礎設置,如雲計算、物流、大資料、互聯網金融等。作為阿裡巴巴集團的關聯公司,螞蟻金服計畫向新金融、乃至整個金融業提供基礎設施,而金融雲便是其拳頭產品。

但金融行業事關客戶資金安全和國計民生,甚至關乎國家安全,有其特殊性,再加上嚴格的行業監管,部分金融機構也有顧慮,對新事物的認知也有一個過程。

在10月14日的雲棲大會上,央行科技司資訊安全管理處副處長吳金海表示,我國目前有雲服務的標準規範體系,國際上也有雲計算的相應標準,但金融行業的雲服務標準,還需有經驗的使用者和雲服務商一起參與討論和建設,並持續改進。

2014年7月,銀監會引發了《關於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資訊科技非駐場集中式外包風險管理的通知》(187號文),對銀行以租用設施或購買服務資源的方式獲得基礎設置和資訊系統進行規範。外包服務商,分為銀行類機構和社會類機構兩類。

阿裡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徐敏對上證報記者表示,187號文更大程度上適用於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模式,對於金融雲服務來說是一個過渡性質的安排,行業標準還有待業界和監管機構共同探討。目前,監管機構也在進行密集的調研。

銀行業務的複雜性和涉眾性,都註定了上“雲”不會一蹴而就。目前,一些銀行業機構正在就核心系統上“雲”與螞蟻金融雲洽談。程立表示:“我們也建議銀行先將一些具有互聯網屬性的業務或週邊的業務上雲,核心系統先不要上,因為上‘雲’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一個業務和理念上的問題。”

之所以產生熱議和逐步被行業接納,是因為金融雲不僅僅是IT問題。金融機構上“雲”後,不同機構將不同維度的資料融合在一起。交匯之處,往往是創新業務迸發的地方。

中泰證券(原齊魯證券)網路金融部總經理李肇嘉認為,以信用業務為例,券商往往只掌握客戶的交易資料,但螞蟻金服擁有海量客戶的行為資料,這就為給不同客戶的個性化授信提供了可能。

程立表示:“傳統的觀念是技術支撐業務,即業務部門提需求,技術部門被動地去滿足。但我們希望技術能作為推進器,通過技術的革新去推進業務創新,讓以往不敢想像的業務成為現實,讓技術去擴展商業邊界。”

央行金融資訊化研究所所長李曉楓認為,銀行IT上“雲”、引入分散式運算架構已成為行業內共識。目前監管機構就銀行業務是否可以採用協力廠商公有雲的服務模式仍舉棋不定,業界可以先行抱團取暖、成立聯盟。對銀行來說,週邊管道類業務雲化應用可以先做起來。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