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樓盤不在熱點區域亦非熱點樓盤,中簽率較高
全國首次由公證機構主持的搖號售房,5月31日在南京市江甯區的東城金茂悅樓盤啟動。在短短5分鐘內,356組購房者被全部搖出,中簽率為47%。隨後,另一個樓盤萬科大都會也開始搖號售房,267組購房戶不到5分鐘便搖出,中簽率接近70%。南京市司法局公證管理處處長劉琨表示,雖然南京的公證搖號售房政策是緊跟著上海出臺的,但在全國範圍內是首次舉辦操作,將起到示範的作用。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南京搖號售房是一項短期政策。當前一線城市房價普跌,特別是房地產企業融資收緊和個人按揭貸款額度下降、貸款利率上升,都會進一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引導市場下行。
中簽率較高
按照南京5月13日出爐的房產調控新政規定,開發企業在銷售商品住房時,客戶積累大於可供房源的商品住房專案,在銷售時應採用由公證機構主持的公開搖號方式公開銷售商品住房。
南京首個公證搖號售房的樓盤最終確定為東城金茂悅。該樓盤位於江甯區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公開信息顯示,其參與此次搖號的為4號樓、9號樓共計166套房源,戶型分別為90平方米、115平方米、119平方米,4號樓、9號樓的銷許均價分別為24587元/平方米和24118元/平方米。
報名意向認購統計顯示,這166套房源共吸引了375組購房者報名。在昨天的搖號現場,先對購房者進行了資格複查,其中有19組購房人由於購房證明過期等原因被剔除,參與搖號的人數最終確定為356組,客源與房源之比為2.1:1,中簽率為47%。
當天上午10點整,南京公證處工作人員啟動搖號,每30組一輪,總共12輪。約5分鐘後,東城金茂悅356組購房者被全部搖出。
一個多小時後,另一個樓盤萬科大都會的搖號啟動。萬科大都會此次共推出188套房源,戶型為140平方米、180平方米等,銷許均價每平方米34034元-36505元。該樓盤報名認購人數269人,剔除2個不符合要求的,最終參與買房搖號的為267組,客源與房源之比為1.42:1,中簽率70%。經過9輪搖號,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結果便出來了。
據悉,當天下午,開發商即根據搖號結果,已組織買房人按照搖出的順序進行選房。
多方代表監督
對於首次公證搖號售房,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
為保證搖號的公正性,本次公證搖號的電腦設備和軟體都提前封存,三位公證員互相監督,保證公正性。在搖號前,電腦設備全部恢復出廠設置,清空一切資料。搖號軟體也為單機版軟體,沒有聯網功能。搖號結束後,對搖號使用的電腦設備和軟體進行封存,封存時間為7天。
在搖號現場,除公證處相關工作人員外,組織方還邀請了司法局代表、房產局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開發商代表進行現場監督。
南京市公證處網站對這兩個樓盤的公證搖號進行了全程直播,高峰時線上人數一度超過8萬人。
一位參與搖號的購房者說,在現場最大的感受是,真正買房人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他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其次,公證搖號現場非常嚴肅,多方代表進行監督,根本無法作弊,這意味著今後在南京買房,找關係、買房號都不管用,一個公正公平的買房時代正式到來。
記者注意到,搖號結束後,包括買房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等資訊在內的搖號結果,全部在南京市公證處官網上公示,接受監督。
高端樓盤回避
對於南京在全國首次公證搖號售房,輿論紛紛在褒揚的同時,開始將目光聚焦熱點區域和熱點樓盤。
昨天進行公證搖號的兩個樓盤,中簽率出現較高的情況,主要因為其不在南京的熱點區域,更不是南京的熱點樓盤。業內人士表示,南京一些熱點樓盤一旦採取公證搖號售房,其中簽率應該會很低。比如,在一二手房價格倒掛嚴重以致一房難求的建鄴區河西區域,目前至少有5家樓盤具備開盤條件,但開發商以各種理由回避,遲遲不領銷許。
另外,南京江北、江寧等區域的一些高端樓盤,也在有意避開公證搖號,因為購房人的姓名與身份證號等資訊需要被公開,而這顯然不是那些關係戶們所期望的。業內人士認為,公證搖號售房,多適用於大眾型項目,而高端項目的銷售壓力會加大,“可能會繼續控制蓄水時間”。
黃志龍表示,南京搖號售房在全國屬於極為少見的現象,這是一項短期的政策,主要原因是經過2016年以來的銷售火爆行情之後,當前南京的住房庫存降低至全國罕見的低位水準。因此,為了進一步抑制需求,使得房價不出現因供應不足而導致的再度暴漲現象,不得不採取公證搖號的舉措。從全國範圍來看,這一舉措有可能會在存銷比極低、房價仍有上漲壓力的城市跟進實施。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一政策勢必取消。另外,當前隨著一線城市房價出現普跌,全國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已經發生逆轉,特別是房地產企業融資收緊和個人按揭貸款額度下降、貸款利率上升,都會進一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引導市場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端午節小長假期間,南京樓市明顯清冷。據南京市網上房地產資料統計,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5月28日-5月30日)共認購商品住宅254套,成交113套,同比分別下降約44%和78%。
全國首次由公證機構主持的搖號售房,5月31日在南京市江甯區的東城金茂悅樓盤啟動。在短短5分鐘內,356組購房者被全部搖出,中簽率為47%。隨後,另一個樓盤萬科大都會也開始搖號售房,267組購房戶不到5分鐘便搖出,中簽率接近70%。南京市司法局公證管理處處長劉琨表示,雖然南京的公證搖號售房政策是緊跟著上海出臺的,但在全國範圍內是首次舉辦操作,將起到示範的作用。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南京搖號售房是一項短期政策。當前一線城市房價普跌,特別是房地產企業融資收緊和個人按揭貸款額度下降、貸款利率上升,都會進一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引導市場下行。
中簽率較高
按照南京5月13日出爐的房產調控新政規定,開發企業在銷售商品住房時,客戶積累大於可供房源的商品住房專案,在銷售時應採用由公證機構主持的公開搖號方式公開銷售商品住房。
南京首個公證搖號售房的樓盤最終確定為東城金茂悅。該樓盤位於江甯區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公開信息顯示,其參與此次搖號的為4號樓、9號樓共計166套房源,戶型分別為90平方米、115平方米、119平方米,4號樓、9號樓的銷許均價分別為24587元/平方米和24118元/平方米。
報名意向認購統計顯示,這166套房源共吸引了375組購房者報名。在昨天的搖號現場,先對購房者進行了資格複查,其中有19組購房人由於購房證明過期等原因被剔除,參與搖號的人數最終確定為356組,客源與房源之比為2.1:1,中簽率為47%。
當天上午10點整,南京公證處工作人員啟動搖號,每30組一輪,總共12輪。約5分鐘後,東城金茂悅356組購房者被全部搖出。
一個多小時後,另一個樓盤萬科大都會的搖號啟動。萬科大都會此次共推出188套房源,戶型為140平方米、180平方米等,銷許均價每平方米34034元-36505元。該樓盤報名認購人數269人,剔除2個不符合要求的,最終參與買房搖號的為267組,客源與房源之比為1.42:1,中簽率70%。經過9輪搖號,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結果便出來了。
據悉,當天下午,開發商即根據搖號結果,已組織買房人按照搖出的順序進行選房。
多方代表監督
對於首次公證搖號售房,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
為保證搖號的公正性,本次公證搖號的電腦設備和軟體都提前封存,三位公證員互相監督,保證公正性。在搖號前,電腦設備全部恢復出廠設置,清空一切資料。搖號軟體也為單機版軟體,沒有聯網功能。搖號結束後,對搖號使用的電腦設備和軟體進行封存,封存時間為7天。
在搖號現場,除公證處相關工作人員外,組織方還邀請了司法局代表、房產局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開發商代表進行現場監督。
南京市公證處網站對這兩個樓盤的公證搖號進行了全程直播,高峰時線上人數一度超過8萬人。
一位參與搖號的購房者說,在現場最大的感受是,真正買房人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他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其次,公證搖號現場非常嚴肅,多方代表進行監督,根本無法作弊,這意味著今後在南京買房,找關係、買房號都不管用,一個公正公平的買房時代正式到來。
記者注意到,搖號結束後,包括買房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等資訊在內的搖號結果,全部在南京市公證處官網上公示,接受監督。
高端樓盤回避
對於南京在全國首次公證搖號售房,輿論紛紛在褒揚的同時,開始將目光聚焦熱點區域和熱點樓盤。
昨天進行公證搖號的兩個樓盤,中簽率出現較高的情況,主要因為其不在南京的熱點區域,更不是南京的熱點樓盤。業內人士表示,南京一些熱點樓盤一旦採取公證搖號售房,其中簽率應該會很低。比如,在一二手房價格倒掛嚴重以致一房難求的建鄴區河西區域,目前至少有5家樓盤具備開盤條件,但開發商以各種理由回避,遲遲不領銷許。
另外,南京江北、江寧等區域的一些高端樓盤,也在有意避開公證搖號,因為購房人的姓名與身份證號等資訊需要被公開,而這顯然不是那些關係戶們所期望的。業內人士認為,公證搖號售房,多適用於大眾型項目,而高端項目的銷售壓力會加大,“可能會繼續控制蓄水時間”。
黃志龍表示,南京搖號售房在全國屬於極為少見的現象,這是一項短期的政策,主要原因是經過2016年以來的銷售火爆行情之後,當前南京的住房庫存降低至全國罕見的低位水準。因此,為了進一步抑制需求,使得房價不出現因供應不足而導致的再度暴漲現象,不得不採取公證搖號的舉措。從全國範圍來看,這一舉措有可能會在存銷比極低、房價仍有上漲壓力的城市跟進實施。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一政策勢必取消。另外,當前隨著一線城市房價出現普跌,全國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已經發生逆轉,特別是房地產企業融資收緊和個人按揭貸款額度下降、貸款利率上升,都會進一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引導市場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端午節小長假期間,南京樓市明顯清冷。據南京市網上房地產資料統計,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5月28日-5月30日)共認購商品住宅254套,成交113套,同比分別下降約44%和78%。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