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發,足不出戶的消費者不得不“轉戰”網購,原本處於傳統淡季的快遞業瞬間進入旺季。據中金公司資料統計,今年1月24日至29日,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萬件,同比增長76.6%;投遞包裹7817萬件,同比增長110.34%。
隨著2月10日後新一輪快遞訂單高峰將至,近期不少快遞公司紛紛調整服務策略,或調整寄送件策略,或直接以補貼方式鼓勵快遞員儘快到崗,以應對用工荒、運力不足等問題。
快遞員復工比例仍較低
儘管包括圓通、韻達在內的多家快遞公司近期表示全網全面恢復正常運營,但現實卻是目前快遞員復工比例仍較低。據58同城於2月5日發佈的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復工狀態解析顯示,快遞員復工比例只有54%。
“我們公司的快遞員估計還有70%至80%尚未回到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一名在申通快遞工作了20餘年的快遞員向上證報透露,公司原本通知2月3日上班,隨後又延遲到2月10日,但最終能否按時復工仍是未知數。
該快遞員表示,因多個一二線城市對抗疫情的需要,即便快遞員全部到崗,也會因城市車輛管控、線下快遞網點人流管制等客觀因素而無法正常開工。
“目前還未明顯感到派件壓力,一方面因為大部分淘寶賣家還沒恢復發貨,另一方面是由於春節假期延長導致許多企業未全面正常運轉,商務件的量也不多。”一名在上海浦東新區工作的順豐速遞快遞員告訴上證報,預計在2月10日返程高峰後,快遞件數量可能暴增。
為了解決運量與運力之間的矛盾,多家快遞公司陸續使出招數。順豐速遞1月30日對外宣佈,省內各城市由於高速交通管制等原因,只提供同城件服務。除湖北省以外,在此期間其他省份互寄僅提供標快服務。
疫情發生後,京東物流則選擇加大“黑科技”應用,在70多座不同層級智慧倉中應用機器人。
快遞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在這場突發事件中,管理能力與行業口碑“齊飛”的快遞上市公司有望脫穎而出。
據中金公司報告分析,2003年(非典時期)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速跳升至23%,高於前後四年的平均增速(14%)9個百分點。
“一季度為快遞業的傳統淡季,因此疫情對行業的長期影響有限。”據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陳照林預計,2020年快遞行業增速為18%至20%。
對於快遞公司來說,此次疫情是提升口碑的契機,更是一次壓力測試。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物流幹線能力強、統一調配能力強的上市公司表現更為突出。
擁有近60台自有投產全貨機的順豐控股,自1月24日起臨時增開“深圳-武漢”、“杭州-武漢”、“北京-武漢”三個流向的貨運航班,保障包括防護服、護目鏡、體溫計、醫用口罩、手套、抗病毒藥品等在內的防疫物資運輸。據順豐控股方面資料顯示,1月27日至2月3日,順豐航空已運輸救援物資超過816噸,全網超2415萬個包裹。
“從國外經驗看,快遞業終將經歷行業洗牌、集中度提升的階段。因此,未來國內唯有少數擁有精細化管理能力的快遞企業能最終勝出。”據招商交運團隊預測,2019年前8強快遞企業的市場份額從80%上升到83%,預計在2020年將進一步提升至85%。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