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訊化百人會與德勤日前聯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目前仍是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國家,但美國正在趕超,由於中國在人才、創新、能源政策、基礎設施、法律環境方面表現皆不及美國,到2020年美國將超過中國,而屆時德國仍將牢牢維持著第三名。這一報告是在搜集了世界各地500多家製造企業高管的調查回饋,從人才、勞動生產率、供應商體系、基礎設施等12個驅動因素分析,對40個主要製造大國進行的排名。
近幾年,中國製造業受各種內部和外部壓力影響,可謂在重重困難中艱難跋涉。隨著製造業的成本優勢逐步削弱,一些企業外遷越南、印度等國家。人力成本、環境、資源等成本似乎仍存在不斷攀高的壓力,因此形勢不容樂觀。
與此同時,美國、德國等傳統製造業強國正在形成新的優勢:在預測分析、物聯網、智慧產品和智慧工廠等方面,美國目前都屬世界領先,而在個人、技術、資本和公司間建立聯繫、產生協同效應方面,美國的成就也很突出,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繫的創新生態系統,並通過研發投資創造巨大價值。德國則通過工業機器人體系等措施,實現更高層次的工業能力。
正因為如此,中國製造升級的壓力和緊迫性都很強烈,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製造業升級是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部分,攸關國運。整體來說,中國製造的升級面臨著如產品附加值低、高端人才缺乏、創新投入短缺、貿易壁壘高築、關鍵技術和關鍵材料受制於人等困境。而德勤報告指出了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在人才、創新、能源政策、基礎設施、法律環境方面表現皆不及美國,是排名變化的主要原因。
製造業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政府角度來說,關鍵在於培育有利於創新的生態系統。這種創新不只是愛迪生意義上的創新,而更是熊彼特意義上的創新,即包含商業模式創新、資源整合效率提升等廣義範疇。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等政策大力推動製造業發展。並出臺規劃要求瞄準國際先進水準,實施工業基礎和智慧製造、綠色製造標準化和品質提升工程,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製,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並適應創新進展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標準,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創新的主體自然在於企業。上述德勤報告認為,中國已經成功發展了自己的創新生態系統,原因在於其研發開支顯著增長,每年有大量的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十分注重技術商業化以及強勁增長的風險資本投資。在某些領域,中國甚至超過了美國。比如,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天河2號,將“高性能計算”連同預測分析和智慧工廠當作最有前途的先進製造技術。
經濟系統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生態,製造業的前景不可能靠局部單兵突進,不管是德勤報告所提到的人才、創新、能源政策、基礎設施、法律環境方面,還是報告沒有提及的因素,都足以直接或者間接對製造業產生影響。而這些,都是需要不斷推進改革來優化的,未來幾年,正是一個重要的視窗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