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製造業

人民日報回應中國鋰電池產業巨虧質疑

中国证券网
2016-04-05 10:04

已收藏


4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回應被廣泛轉載的網文《一個人民還蒙在鼓裡的陰謀》,這篇網文稱“鋰電池幾百項的智慧財產權國際專利都是日本和美國的”“全世界只有中國正在動力鋰電池上進行巨額投資”“我們國家生產動力鋰電池的企業幾乎全面巨虧”。

對於中國鋰電池產業全面巨虧質疑,人民日報採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動力電池領域首席專家、電池測試與應用技術聯盟秘書長、高級工程師王芳,王芳表示,國內專門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在前幾年的確處於虧損狀態,主要是因為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投資較大,當時市場沒有形成,銷售較少。從2014年底開始,國內動力電池已出現供不應求,動力電池企業盈利情況得到好轉。

對於鋰礦資源主要被外國控制質疑,王芳表示,我國鋰電行業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材料均已實現國產化。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中國鋰資源儲量較為豐富,位居世界前列。

以下為人民日報全文:

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勢頭較好(求證·關注鋰電池產業(上))

一段時間以來,一篇被廣泛轉載的網文《一個人民還蒙在鼓裡的陰謀》稱,“鋰電池幾百項的智慧財產權國際專利都是日本和美國的”“全世界只有中國正在動力鋰電池上進行巨額投資”“我們國家生產動力鋰電池的企業幾乎全面巨虧”……關於中國鋰電池產業發展,網文引用專家的話稱“完全失敗”。這篇被廣泛傳播的文章,引發很多人的擔憂和疑惑。這篇文章中的言論有沒有科學依據?我國鋰電池產業的發展現狀到底怎麼樣?人民日報“求證”欄目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全球僅中國巨額投資鋰電?

回應:多家跨國公司正角逐鋰電池產業

世界上只有中國在對鋰電進行巨額投資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劉興江介紹,2015年全球鋰電投資總規模在100億—120億美元,主要是日、韓、中、美等國。根據統計,日本松下和GS-Yuasa等公司在鋰離子電池上的累計投資超過50億美元。因此,並非只有中國正在進行鋰電投資,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成為全球投資熱點,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公開資料顯示,特斯拉公司正在美國內華達州建設年產能達35GWh的超級工廠,總投資將達50億美元,計畫在2020年實現全部產能,屆時每年生產的鋰電池可供5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LG化學日前宣佈,計畫在波蘭弗羅茨瓦夫興建一座動力電池工廠,年產能為5萬套。在此之前,LG化學已擁有美國密歇根州等工廠。

“幾年前,全球動力電池領先供應商是松下等日本公司,如今韓國三星、LG化學已經在三元鋰電池領域躋身全球第一陣營。”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說,韓國把電池技術作為戰略支柱行業進行扶持,政府出資入股或投資研發設施,企業則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經費持續研發。

目前,跨國公司在我國鋰電池專案投資提速。2015年10月,LG化學南京工廠宣佈竣工,年產能為10萬套,同月宣佈竣工投產的還有三星SDI西安工廠,該廠年產4萬套汽車動力電池,計畫到2020年分多個階段完成約6億美元的投資。

網文中稱,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強認為“中國鋰電池技術路線基本是失敗的”。對此,盧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之前沒有對媒體說過類似論斷,自己曾在深圳一學術論壇上就新能源發展等問題作了一場報告,後來網上有人斷章取義並曲解觀點,並未採訪到他本人。

盧強說:“我在報告中為了進行比較,舉了鋰電池的例子。鋰電池在公交系統等一些領域發揮了作用,但回收利用體系沒有完全建立,廢舊電池帶來的二次污染處理成本較高,相關的科研工作尚未成熟開展。我在報告中把這一問題提出來,供大家研究解決。在沒有充足研究證據的情況下,不會說出‘路線失敗’這樣不符合科學規律的論斷,這有違科學精神。”

中國鋰電池產業全面巨虧?

回應:從2014年底開始,動力電池已出現供不應求,鋰電池企業效益超過整車廠

“國外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方面開始得早,2015年以前,銷量一直領先於我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動力電池領域首席專家、電池測試與應用技術聯盟秘書長、高級工程師王芳說,2014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排名前十名中,國外品牌占了6個,且前四位都為國外品牌。

據悉:2015年,我國有9個車型進入全球銷量前20位。

“國內專門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在前幾年的確處於虧損狀態,主要是因為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投資較大,當時市場沒有形成,銷售較少。”王芳說,從2014年底開始,國內動力電池已出現供不應求,動力電池企業盈利情況得到好轉。

反倒是國外動力電池企業,由於國際油價暴跌,新能源汽車增長緩慢,導致產能過剩、虧損嚴重。據外媒報導,2015年三星SDI虧損2.9億美元,LG化學虧損8700萬美元。

“2015年新能源汽車領域收益最大的是電池企業。”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說,2015年以來,得益於電動汽車的高速增長,我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日子過得都不錯,像寧德時代新能源(CATL)、天津力神、光宇電源、萬向、深圳比克等,產品供不應求。而產能的擴大,也帶來了成本的下降,電池企業效益好就不足為奇了。伴隨著電池企業擴大產能,電池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有望得到緩解,不過競爭的加劇也將帶來電池價格的下降,企業盈利的難度也將加大。

劉興江也指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今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避免低水準重複建設、全面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水準、集成與系統控制能力。

鋰礦資源主要被外國控制?

回應:我國鋰資源儲量較豐富,完全可自給自足

“我國鋰電行業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材料均已實現國產化。”針對“主要原材料都是進口”的說法,王芳指出,雖然目前一些高端關鍵材料仍有部分依賴進口,但所占比例較小。

劉興江說,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由高純鋰鹽(主要是六氟磷酸鋰)和高純溶劑組成,1997年開始數年間,電解液完全依賴進口、部分原材料也依賴進口,但我國經過不懈努力,已經取得六氟磷酸鋰等材料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其中六氟磷酸鋰於2004年實現產業化。如今動力電池材料除部分隔膜外基本實現國產化,同時也成為鋰電池材料生產大國。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高俊奎介紹,力神目前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正極、負極、電液、隔膜全部使用國產材料。

網文還稱,鋰礦資源主要被美日控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劉浩傑說,生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所需的鋰資源,主要來自鹽湖、鋰礦和海洋。由於鹽湖鋰資源開採成本較低,目前鋰電產業的鋰源主要還是依靠鹽湖鹵水鋰資源,而不是鋰礦和海洋。中國的青海、西藏和江西的鋰資源儲量較為豐富,青海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占世界鹽湖鋰資源儲量的1/3,西藏地區極高品位的鋰資源,如果開發合理並迴圈利用,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王芳告訴記者,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中國鋰資源儲量較為豐富,位居世界前列。

我國鋰電技術怎麼樣?

回應:我國已有鋰離子電池專利萬余項,但仍缺少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群

“我國動力電池產業起步於2006年,從安全和資源考慮,選擇了能量密度在120—140Wh/kg的磷酸鐵鋰技術路線,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完整產業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豔華說。

“近年來,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已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監理諮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介紹,2014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和銷售量約占全球1/3。2015年,比亞迪、CATL、國軒、中航鋰電等8家企業躋身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五強。

但王秉剛也指出,由於研發力量分散,我國動力電池產業至今缺少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群,尤其在三元鋰電池領域,還處於加速追趕階段,“加大電池基礎研發和產業基礎建設是當務之急。”

“當前,中國動力電池的產能,磷酸鐵鋰占到了80%—90%。”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平說,我國自主開發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已開始在國際豪華品牌和國內主流品牌乘用車上小規模應用,通過2—3年試驗驗證可完成安全評估,屆時中國將掌握三元鋰電池核心技術。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