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製造業

工信部苗圩:實施服務型製造行動計畫

中国证券网
2015-12-02 09:11

已收藏


工信部部長苗圩12月2日在《人民日報》撰寫署名文章提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這是黨中央站在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文章表示,“十三五”時期建設製造強國,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任務:構建以智慧製造為重點的新型製造體系;著力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製造業品質品牌能力建設;大力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文章強調,應加快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實施服務型製造行動計畫,鼓勵製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線上支援服務。

大力發展面向製造業的資訊技術服務,鼓勵互聯網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線上到線下等創新模式,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科技諮詢、協力廠商物流等協力廠商服務,增強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

文章還表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實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慧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醫藥工業等戰略性領域及製造業產品品質提升、人才發展、服務型製造等方面,加快專項規劃和年度計畫的制定實施,以重點突破帶動製造業總體競爭力的提升。

以下為全文: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

苗 圩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党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這是黨中央站在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建設製造強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任務十分艱巨。《建議》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並且明確要求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準,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這一重大戰略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製造業戰略定位的新認識和重視實體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發展新動力的堅定決心。

建設製造強國,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戰略選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特別是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調整,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試圖重塑製造業競爭優勢。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佈局,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謀求新一輪競爭中的有利位置。面對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新調整和搶佔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新挑戰,我們必須前瞻部署、主動應對,在新一輪全球競爭格局中贏得主動權。

建設製造強國,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提質增效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實現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十二五”以來,我國製造業穩步發展,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之位元。但也應看到,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結構不合理,資訊化水準不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低,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們必須堅持調結構、轉方式不動搖,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準,以製造業提質增效升級保證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推動國家競爭力整體提升。

建設製造強國,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支撐。製造業是實現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和保障國防安全的基礎所在。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不可能成為經濟大國和強國,製造業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根本保障。我們必須牢牢把握製造業這一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十三五”時期建設製造強國的重點任務

《建議》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這是建設製造強國的基本要求。製造業發展必須以創新為基點,不斷培育發展新動力、厚植發展新優勢、構建產業新體系,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十三五”時期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構建以智慧製造為重點的新型製造體系。《建議》提出,實施智慧製造工程,引導製造業朝著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資訊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慧、精細轉變。這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方向,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應積極順應這一趨勢,把智慧製造作為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繼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以實現重大產品和成套裝備的智慧化為突破口,以推廣普及智慧工廠為切入點,著力發展智慧裝備和智慧產品。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佈局,發展基於工業互聯網的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推進生產過程智慧化,構建新型製造體系。

著力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工業基礎包括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技術基礎四個方面,其能力水準直接決定產品的性能、品質和可靠性,一直是我國工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工業強基工程。要按照《建議》要求,加強“四基”創新能力建設。加強應用牽引、平臺支撐、重點突破,攻克一批先進基礎工藝,解決重點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推動企業協同創新,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的產品性能和關鍵基礎材料的製備水準,提高重點行業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品質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形成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加強製造業品質品牌能力建設。《建議》提出,開展品質品牌提升行動,支援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杆推進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準。這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塑造製造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內容。應針對重點行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工藝、裝備等的推廣應用,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品質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推行先進品質管制技術和方法,改進品質控制技術,完善品質管制機制,夯實質量提升基礎,優化品質發展環境,努力實現製造業品質大幅提升。鼓勵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名牌產品,塑造中國品質、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

大力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這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著力點,是培育新產業新動力的重要方向。《建議》前瞻部署了“十三五”時期重點突破的十大戰略領域,提出構建新型製造體系,促進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發展壯大。要按照《建議》要求,引導集聚社會各類資源,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產業化瓶頸,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範,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實現自主設計水準和系統集成能力明顯提升、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重點領域基本實現自主研製及產業應用,重要領域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建議》指出,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這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新領域,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路徑。應加快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實施服務型製造行動計畫,鼓勵製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線上支援服務。支援有條件的企業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大力發展面向製造業的資訊技術服務,鼓勵互聯網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線上到線下等創新模式,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科技諮詢、協力廠商物流等協力廠商服務,增強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

建設製造強國需把握好幾個關鍵問題

建設製造強國,必須認真落實《建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強党的領導,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完善政策措施,營造製造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十三五”時期,尤需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建設製造強國是一項國家戰略,需要動員整合政府和社會各方面資源,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又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完善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形成共同推進的合力。為此,應進一步創新和改進宏觀調控,抑制股市、房地產等領域的投機泡沫,引導社會資本向製造業彙聚,推動製造業創新發展、做優做強。推動產業政策由傾斜型向功能型轉變,重點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創新創業、加強公共服務。創新和改進政策支援方式,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等模式,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援重點產業發展、中小企業創新和技術改造,更好發揮國家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實現淘汰落後產能法治化、常態化和長效化。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建設製造強國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既要針對當前發展的薄弱環節,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強戰略佈局和系統謀劃,梯次推進、分步實施。“十三五”時期的重點是,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增強優勢領域競爭力,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取得明顯進展,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發展水準不斷提升。同時,瞄準未來10年乃至30年的發展目標,扎扎實實打基礎,認認真真抓創新,努力佔據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力爭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建設製造強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廣,既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提高製造業整體水準;又要整合資源,加強分類指導,明確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在關鍵共性領域和重點行業率先突破。應明確創新發展方向和區域發展重點,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引導,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實現差異化和梯次發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實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慧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醫藥工業等戰略性領域及製造業產品品質提升、人才發展、服務型製造等方面,加快專項規劃和年度計畫的制定實施,以重點突破帶動製造業總體競爭力的提升。

堅持自主發展、開放合作。製造業是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焦點,建設製造強國既要堅持開放合作,又要堅持自力更生。只有具備了自主發展能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更好地引進吸收先進技術經驗,倒逼國內改革創新。應把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在關係國計民生和產業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域性領域,著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條,形成自主發展能力。繼續擴大開放,提高利用外資和國際合作水準,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產業合作,推動重點產業國際化佈局,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