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醫療保健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兆雲:在民族藥通往世界的路上架起一座橋

新華社,昆明
2021-12-30 09:30

已收藏



新華社昆明12月30日電(記者 嚴勇)在堆滿文獻和材料的一張辦公桌前,67歲的朱兆雲極其專注,正在對一款名為"全三七片"的新藥進行適應症分析。外面工地在施工,嘈雜聲也沒能讓她分心。

"這款新藥有望在明年拿到臨床批文,意味著它離市場化又近了一步。"朱兆雲現任雲南白藥集團中藥研發總監,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將民族藥推向世界。"以往我們利用的都是三七的根,這一次它的地上部分也被有效提取出來。"她說。

三七是傳統名貴中藥材,雲南是主產區,朱兆雲跟它打交道已有多年。2017年春節,結合當前醫學需要,朱兆雲確定將其作為新藥研發對象。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朱兆雲減少了外出,將更多時間用在三七的臨床方案設計上。此時正是新藥研發的關鍵節點,她和團隊絲毫不敢耽誤。就連吃飯,這位老人都是在成堆的材料前匆忙解決。

這是朱兆雲30多年來致力於民族藥傳承與開發的一個縮影。正如她所說:"中藥民族藥中蘊藏很多好東西,但目前還沒有很好地被開發出來,很可惜。這也是我和團隊一直努力的方向。"

朱兆雲出生於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一個中藥世家,自幼便對中藥產生濃厚興趣。1978年,她考入雲南省中醫學院,四年後被分配到大理製藥廠工作,隨後還帶隊組織了大理全州的中藥資源調查。

"野外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此前從來沒見過的中藥材。"朱兆雲回憶。從這時起,立志要將民族藥開發推廣出來的夢想,在她內心深處生根發芽。

1999年,45歲的朱兆雲出任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所長。剛到這裡時,眼前的一切讓她有些傻眼。院子裡雜草叢生,更為糟糕的是,職工對前途缺乏信心,很多工作處於擱置狀態。"沒有幾樣儀器設備,正常的科研工作無法開展。"朱兆雲回憶。

"必須加大新藥研發力度!"朱兆雲決心在科研上破局。為此,她積極爭取科研經費,組建團隊,啟動一度擱置的民族藥資源調查。當時,彝族群眾對跌打損傷等疾病的獨特治療經驗吸引了朱兆雲的注意。她一頭紮進研究裡,對比成百上千個處方,反復推敲琢磨,還騎著自行車跑遍了昆明城的各大中藥鋪。

最終,經系統規範的藥學、藥理、毒理及臨床研究後,朱兆雲以第一發明人創制了痛舒膠囊等5個國家新藥,並成功上市。2018年6月,痛舒膠囊還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復,獲准開展II期臨床研究。

"這是我國首個獲FDA批准進入臨床研究的民族藥。"朱兆雲說,我們的民族藥也是可以走向世界的。這款新藥就是一個有力例證。

寒來暑往,在朱兆雲帶領下,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12年,她領銜完成的"低緯高原地區天然藥物資源野外調查與研究開發"專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此外,朱兆雲還組織開展資源調研,主編《雲南天然藥物圖鑒》等6部22卷,共計1191萬字,鑒定確證收載4392種藥物。同事符德歡說,野外調查工作中,收集和製作標本是前提條件,為了準確鑒定出一種藥物並確定其分佈地,必須要在它開花掛果的時候去尋找,時機稍縱即逝。"有一年跟著朱老師去保山做野外調查,由於雙腿腫脹,她只是做了簡單處理就繼續趕路。那一年,老人家60歲。"他說。

多年來,在朱兆雲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藏在山間、鮮有人知的民族藥,被開發成經國家批准的新藥,造福萬千病患。

"她對科研工作極其嚴苛,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回憶多年來一起共事的經歷,現任雲南白藥集團藥品事業部首席醫學官的王京昆說。

今年11月,朱兆雲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莫大榮譽,也是對民族藥研發工作的肯定。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新起點,我將帶領團隊繼續努力,開發出更為優質的雲藥,造福廣大社會。"她說。

問及最喜歡的一種中藥材,朱兆雲的回答是七葉蓮。她解釋,七葉蓮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還不嬌氣,在貧瘠的地方照樣可以生長。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