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客觀訴求引致呼聲再起 保險權益投資上限擬增至40%?

中国证券网
2019-05-20 09:27

已收藏


上週末,市場出現“銀保監會正積極研究修訂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擬在當前30%基礎上予以進一步提升”的傳聞。上海證券報從多個信源獲悉,自一年前部分主流保險機構提出“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上限由30%增至40%”的建議後,監管部門就一直在積極研究。近期又因多家保險機構權益倉位水準逼近上限,引發提升險資權益投資比例呼聲再起。

“關鍵是何時能落地。接下來,我們會密切關注這方面的監管動態。”一家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如是說。一旦落地,對股市顯然是利好消息。相對來說,保險資金是長線資金,其權益投資比例上限一旦提升,意味著保險資金加大權益投資的想像空間被打開,理論上會吸引更多新增保險資金流入資本市場。

來自保險機構的真實訴求

據多位保險機構負責人透露,自去年開始,不少保險機構在行業內部座談會等場合上多次呼籲:建議恢復2015年保險資金救市政策時的權益投資比例上限。

4年前的這一政策,指的是原保監會2015年7月8日發佈的《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明確鼓勵保險資金加大對股市的投資額度,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達到30%比例上限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權益類資產餘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同時,對“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的資產認可比例”適度提高。

這一政策持續了約一年半時間。2017年1月24日,原保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保險機構投資單一股票的帳面餘額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投資權益類資產的帳面餘額合計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

“目前呼籲險資權益投資比例上限放寬,和2015年時的背景不一樣。”一家大型保險機構投資負責人告訴記者,2015年提高險資權益投資比例上限比例,是針對資本市場特殊情況下的政策。而當下業內重提放寬,主要是來自部分保險機構的真實訴求,即目前他們的權益倉位水準已達到25%至28%,逼近30%的上限。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解釋說,目前部分保險機構的權益倉位水準已接近上限。一方面,因為他們總體看好今年A股行情,普遍進行了積極的配置操作,導致權益倉位水準上升;另一方面,目前各保險機構在統計權益投資類資產時,包含了股票、基金(包括權益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優先股、理財產品、包括非上市股權在內的其他權益投資等,實際投資股票和偏股型基金的總量並不大。

也就是說,如果這次提升險資權益投資比例的呼籲能獲政策支持,意味著將有效釋放保險資金在股票和偏股型基金上的配置空間。銀保監會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險業的資金運用餘額為17.0554萬億元,其中投向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為2.1126 萬億元,實際占比約為12.39%。

據業內人士粗略估算,如果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上限由30%增至40%,假設保險公司投於股票和偏股型基金的占比增加5個百分點,將會給資本市場帶來約8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激進投資現象難再現

在提升險資投資比例呼聲漸起的同時,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表達了顧慮:比例上限放寬後,會否再次掀起中小保險公司的舉牌潮?

有投資者表示,2015年部分激進型保險機構鑽政策空子,在低迷的市道中,爭相舉牌一些上市公司。“其中,個別案例引發資本市場廣泛關注,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類現象會否再度上演?如何防止?”

不過,在多位保險機構投資負責人看來,這類現象再度上演的可能性較低,因為目前的保險行業環境和當年相比已發生較大變化。

“2015年保險資金權益投資上限放寬,只是激進型保險機構舉牌潮的一個催化劑。彼時負債端大量發售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是引致激進型保險機構在資產端上採取激進策略的另一個因素。但近兩年來,隨著保險行業回歸保障的深度轉型,保險公司負債端中長期保障型產品的比重逐漸提升,相應的資產端配置策略也會回歸保守。”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分析說。

“我們一直建議,基於增加投資靈活性的角度,權益投資比例上限可適當放寬,但相關風險保險公司必須自擔。”上述負責人還表示,對於大部分中大型保險機構來說,歷經20年的權益投資歷練,相關投資和風控經驗已經成熟,加上有“償二代”新監管體系和新會計準則IFRS9的剛性約束,保險機構在大類資產配置策略上絕不會“拍腦袋”。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