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立足香港謀全球 中資券商加碼國際業務

中国财富网
2019-01-17 15:11

已收藏


2019年伊始,內資券商在港謀求融資動作頻頻。1月9日,申萬宏源(000166)H股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批准;1月3日,興證國際在港交所轉主機板上市。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重資本業務在券商業務中的比重會逐漸增加,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券商開始拓展國際市場,而資本金規模又恰恰是制約中資券商搶灘國際業務的關鍵因素,為此中資券商爭相注資國際化板塊。

隨著越來越多的內資券商在香港站穩腳跟,券商國際業務營業收入和資產占比正在持續提升,國際業務正在成為頭部券商的必爭之地。一方面,伴隨著中資券商接連上市,資本金規模得以補充,其國際業務佈局正在朝著重資本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隨著頭部券商逐步適應香港市場,“一帶一路”或將成為中資券商出海的一大指導方向。

業務版圖持續擴張

經過多年積累,中資券商通過設立辦事處或者收購兼併,足跡範圍已經擴展至新加坡、美國、歐洲、印度等多個市場,涉足業務品種也逐漸擴展至外匯期貨、財富管理產品和場外衍生品等。以經紀業務為例,除了傳統的證券投資、孖展業務、新股認購和基金選購,期權期貨、杠杆式外匯及貴金屬,甚至場外產品投資都逐漸被中資券商納入服務範圍。

中信證券一直通過全資子公司中信里昂證券發展國際業務。中信里昂證券目前的工作重點已轉為投資和多元化,尤其針對企業融資、固定收益和資產管理等對公司整體業務日益重要的業務。預期這將有助於公司業務組合和收入來源持續多元化。在投資銀行和經紀業務領域,中信里昂證券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擁有最廣泛的網路和業務,並計畫繼續擴展到更多地區,包括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和中東等,不僅可以補充現有網路,並且可以進一步鞏固其亞太地區主要資本市場參與者的地位。

作為招商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招證國際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通過設立不同子公司分別經營證券及期貨合約經紀、代理人服務、上市保薦、財務顧問、企業融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市場研究等業務。目前,招證國際以香港為中心,在英國、韓國等地相繼獲得監管牌照。2017年招商證券(韓國)有限公司成為首家獲得韓國金融委員會頒發牌照的中國券商,向韓國機構投資者提供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股票、債券、基金及衍生品仲介服務,當年即實現小幅盈利。

海通國際則表示,公司在2018上半年適當擴張資產負債表,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較2017年末增加21%至1580億港元。2018年2月,海通國際正式完成收購海通英國及海通證券美國。英美兩大市場作為全球主要金融樞紐,未來將成為海通國際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的重要根據地,海通國際有望透過全球業務的深化佈局,實現更多元及穩健的收入來源。

興業證券董事長楊華輝日前表示,作為興業證券集團國際化的綜合平臺,興證國際提供香港市場全牌照金融服務,並已經在香港主機板完成上市,公司融資打開新的視窗。未來公司將逐漸向IPO、發債、資產管理等收費型業務進行重點轉型和發展。未來,興業證券集團將以香港為橋頭堡,跟隨“一帶一路”的腳步,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搆,並計畫在此基礎上,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向歐美市場發展。

廣發證券非銀分析師陳福認為,內資券商香港業務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內地客戶海外配置需求的提升;內地企業境外融資需求的持續;內地資本市場逐步開放帶來的投資內地產品的增加,增加了對海外客戶的吸引力;以及在監管趨嚴的環境下,國際大行金融危機後的業務收縮。但他同時提醒,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外資大行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可能通過內地設立分支機搆的方式,對接內地客戶和海外產品,海外客戶和內地資產,與內資券商的國際化業務板塊形成直接競爭。

國際業務貢獻占比提高

一般來說,香港是內地券商走向國際的起點,他們通常以設立香港全資子公司的方式,作為開啟國際化業務的第一步。2009年10月,“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在香港正式成立,創始會員僅有19家,而如今其會員數量已超百家。顯而易見,伴隨著金融對外開放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內資券商已經成為香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目前,已有5家內資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實現了H股主機板上市,分別為海通國際、國泰君安國際、交銀國際、興證國際和申萬宏源(0218.HK)。從2018年中報數據來看,海通國際營收和淨利潤雙雙穩居第一,分別為35.57億港元和8.59億港元;國泰君安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6.78億港元,淨利潤5.07億港元;交銀國際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6.95億港元和2.32億港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上述5家上市內資券商2018年中報營業收入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興證國際同比增長56.35%,交銀國際同比增長54.44%,同比漲幅均已過半;同一報告期內,海通國際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87%的;申萬宏源(0218.HK)、國泰君安國際亦分別實現了10.65%和7.65%的同比增長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上半年,交銀國際實現淨利潤高達2.35億港元,交銀國際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12.8%。交銀國際對此指出,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主要由於投資收入淨額、經紀傭金及保證金融資利息收入大幅增加。資料顯示,報告期內交銀國際自營交易收入為2.55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約182%。

在香港這個資金自由流通、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中心,內資券商通過多年發展,國際化業務收入占比持續提升。以上述5家上市內資券商為例,據Wind資料統計,2018年上半年,海通國際營業收入在海通證券的占比高達27.41%,遠遠超過2017年同期的19.93%;興證國際營業收入在興業證券的占比也達到了14.27%,相比於2017年同期的7.67%漲幅過半。同時,國泰君安國際、交銀國際、申萬宏源(0218.HK)三家的營業收入在總公司占比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除此之外,中金公司和券商龍頭中信證券也都屬於在早期國際化進展較為突出的代表性公司。從國際業務收入的歷史貢獻占比也可以看出,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的國際業務經常占總收入的15%以上。據廣發證券統計,在頭部券商中,2017年中信、中金、招商和華泰的國際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2%、17%、8%和8%,從資產占比來看,各券商國際業務主體的資產在公司總資產中的比重也都持續上升,2017年,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和華泰證券的國際業務資產投入占比分別為16%、7%和3%。

融資輸血國際業務

2019年1月9日,A股上市券商申萬宏源(000166)發佈公告稱,此前提交的關於首次公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申請材料,已獲中國證監會受理。這意味著,申萬宏源距離成為第12家“A+H”上市券商的目標更近了一步。申萬宏源曾表示,此次赴港上市募資將全部用於公司及子公司增加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推動境內外相關業務發展。

早在1993年,申銀萬國就借由收購港股主機板上市公司的方式,設立了海外分支機搆申銀萬國(香港),即如今的申萬宏源(香港)的前身。但不論是A股上市,抑或是香港子公司在H股上市,目前的融資能力並不能滿足其境內外業務的發展需求,進一步尋求融資途徑來補充資本金,成為申萬宏源等券商當前的重要任務。

無獨有偶,2019年1月3日,興業證券控股子公司興證國際正式從港交所創業板轉至主機板上市,成為內資在港券商第5家主機板上市公司。據悉,興證國際2012年在港開業,2016年經過重組後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是首例在香港聯交所分拆掛牌上市的內資證券公司。興業證券董事長楊華輝在轉板上市儀式上指出,作為興業證券集團海外業務總部和集團公司國際化的綜合平臺,興證國際將堅持立足香港、輻射全球,致力於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中資海外證券金融集團。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重資本業務在券商業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尤其是國內市場競爭日漸加劇,越來越多的券商開始尋求海外市場開拓,資本金規模正越來越成為券商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於是一方面,中小券商集中衝擊A股,僅2018年一年就有華西證券、南京證券、中信建投、天風證券、長城證券五家券商完成上市;另一方面,早已完成A股上市,甚至A+H股上市的頭部券商們,正在尋找包括子公司上市、定增等在內的新融資途徑。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2018年共有3家上市券商完成再融資,分別是申萬宏源證券、長江證券和華泰證券,總融資額超過312億元;截至目前,尚有海通證券的200億元、廣發證券的150億元、國信證券的150億元,共計3個規模超百億的券商定增方案等待落地。值得注意的是,各家機構對再融資資金的主要運用方向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將增資子公司(尤其是境外子公司)。如國信證券表示,定增完成後擬對國信香港增資9億元,主要用於補充經紀業務資本金,支持“一帶一路”相關債券和股本融資項目承銷的資本金,擴大保證金業務規模及資訊系統建設投入等方面。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