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上半年“赴港買保險”熱度略降 內地買家大額保單少了

中国财富网
2018-09-04 10:05

已收藏

暑去秋來,“赴港買保險”熱度也有所降溫。

我國香港地區保險業監管局近日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上半年中國香港保險業實現了毛保費2537億港元,同比上漲了7.2%。其中,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223億港元,同比下降了26.6%。

“以前來香港買保險的內地訪客有不少投保高額大保單,如今這類保單很少了,保單件均保費下降,總保費收入也相應下降,但投保量未見明顯減少”,9月2日,某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代理人鄧剛(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描述近兩年內地訪客在中國香港購買保單的變化。

業內人士認為,政策趨緊、件均保費下降、消費理念的變化,是內地訪客在中國香港投保保費下降的主要原因。

內地訪客投保保費持續下降

“旅遊、購物、打HPV九價疫苗、買保險,是很多內地訪客去中國香港的目標。”鄧剛表示。據他介紹,目前在中國香港依然可見排隊買保險的情形。不過從統計資料來看,內地訪客去中國香港購買保險的金額有所下降。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關於去我國香港地區買保險的諮詢一直很多,大多數人對香港地區保險產品的印象是“保障型產品便宜、投資型產品收益較高”,但對去我國香港地區買保險的風險和相關政策,多數人表示並不清楚,需要專業人士詳細講解。

儘管目前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地區保險的關注度仍然很高,但統計資料顯示,最近十年內地訪客給中國香港保險業帶去的新單保費占比經歷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走勢。從2007年到2011年,內地訪客新保單保費在我國香港地區保險業新單保費中的占比緩慢上升,從6.54%上漲到9.09%,此後,這一比例呈加速上漲之勢,2015年該比例達24.70%,到2016年,該比例進一步增至40.59%,新單保費為726.88億港元。

自2017年開始,我國香港地區保險市場開始降溫,全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508億港元,同比下降了30%。今年以來,內地訪客在香港地區購買保險的保費下降之勢仍在持續,但二季度與一季度相比降幅有所收窄;一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同比下跌了37.1%。

三大原因致降溫

對於內地訪客在中國香港投保保費由高速增長到同比下跌,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政策因素影響。2016年4月份,原保監會發佈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從法律、匯率和外匯政策、保單收益、現金價值等方面進行風險提示。同年10月份,為進一步規範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銀聯國際發佈《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以下簡稱“《合規指引》”),規定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據公開報導,發佈上述《合規指引》前,銀聯國際通過商戶交易監測發現,部分境外保險類商戶存在單卡、單商戶多筆交易量激增的情況。

其次,以前內地訪客在香港地區投保的大保單較多,隨著外匯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目前此類保單持續減少,而以小額保單為主,因此內地訪客貢獻的總保費有所下降。同時,有些消費者擔心外匯支付政策變化導致無法交納續期保費,因此,大多選擇在中國香港的銀行開戶並先購買理財產品,此後再將這筆資金用作保費支付,但目前在銀行成功開戶也並不容易,得掌握一些“訣竅”,例如在接受開戶目的詢問時,不能直接說用於購買保險等。此外,與以前相比,消費者在中國香港的投保門檻也提高了。

第三,投保人消費理念有所變化。中國香港保監局表示,上半年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中,約95%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約99%為非整付保費保單,即保費非以“一筆過”模式支付。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