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開門大紅”的國內壽險業,可能會在今年迎來一個不盡如人意的“開門紅”。從記者目前瞭解到的最新情況來看,2018年首周,大部分壽險公司累計預收保費同比均出現下滑,不同規模的險企下滑程度不一。
市場隨即發出“開門不紅,壽險業承壓”的判斷。但如果就此即對今年壽險保費增長走勢下一個定論,可能為時尚早。“開門紅”情況並不反映保障類業務的變化,依靠續期拉動以及健康、養老等需求的持續增長,全年保費收入持續增長依然無虞。
其實,保險業一直以來過分強調與重視“開門紅”,這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表現。保費增長曲線圖應該因消費者需求之變而變,而不是過多地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在嚴監管之下,隨著保障型業務的崛起,“開門紅”保費占比過高的不合理格局將會逐漸改變,這也符合行業持續回歸保障、健康有序發展的監管基調。
新年首周出師不利
歲末年初,市場對於保險行業的關注點逐漸聚焦“開門紅”。多家不同規模的壽險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1月份首周,各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其中有大型壽險公司同比下滑近50%。
出師不利,顯然低於市場此前預期。主流投行將此歸因於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監管持續收緊,去年以來,保監會連發多道通知、加強保險產品及銷售監管,連續的監管措施使得壽險公司產品全面轉型。
其次是前期保費基數較高,後續保費增速自然逐步趨緩。2014年以來,降息通道下保費持續高速增長超過3年,2015年、2016年兩年間壽險行業原保費年均增速超過30%。在如此高的基礎上再實現向上突破,本身就極具挑戰性。
此外,利率上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險產品的吸引力。2016年10月以來,中債國債10年期到期收益率由2.64%升至3.91%,銀行理財等資管產品吸引力逐步提升,保險產品面臨的競爭情況更加激烈,在收益率方面的吸引力相對下滑。
上市險企已謀對策
對於首周表現乏力,上市保險公司已謀對策。
記者從一線瞭解到,其中一家上市險企已經制定好下階段規劃。具體舉措包括:機構分類推動,強化督導,對相對較弱的分支機搆強化幫扶、加大激勵投入,關注達成率較好的分支機搆繼續保持推動力度等。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預計,後續上市保險公司將採取新產品投放、提高舉績率、優化產品結構等措施。具體包括:一是預計保險公司將加大新產品投放,並加強經典產品銷售。二是預計保險公司後續將通過提升行銷員舉績率的方式來提高人均產能。三是預計保險公司將推動產品回歸保障,後續將優化產品結構,通過提升長期保障型業務的占比來提高產品價值率,回歸價值增長。
季節性因素應淡化
事實上,“開門不紅”並不代表全年保費堪憂。尤其是對於上市險企的價值增長,更不用過多擔憂。“‘開門紅’並不反映保障類業務的變化,預計隨著未來保障型產品占比的持續提升,將驅動今年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增速超預期。”一家大型投行首席分析師稱。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隨著近年來保險公司“開門紅”的愈演愈烈,其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比如,銷售不規範現象普遍存在,過度規模導向導致惡性競爭,“開門紅”保費占比過高、全年分配不合理,產品導向而非客戶導向、價值率相對較低等。
平安證券首席非銀金融分析師繳文超在昨日發佈的報告中提及了這些現象。“從歷史資料來看,近年來‘開門紅’期間保費收入占比持續上升,預計2017年1月保費收入占全年的32%,2017年前3個月保費累計收入預計占全年的54.2%。上市險企這一比例基本低於行業平均水準,中小險企及銀保管道占比較高的險企‘開門紅’期間保費收入集中度往往更高。很多險企在3月完成當年‘開門紅’以後,就進入到明年‘開門紅’的準備階段了。”
“開門紅”期間,保險公司往往更多是根據產品導向,主推幾款帶有儲蓄性質的保險產品,而非依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推廣,同時產品價值率相對較低,很多保險公司往往在下半年才主打保障型產品。
“‘開門紅’保費占比過高的這一結構,本身就是不理性的。全年保費收入分配非常不合理,會導致保險公司費用投入規劃、人員配置等方面效率打折。”業內人士認為,各壽險公司應逐步看淡季節性因素。
市場隨即發出“開門不紅,壽險業承壓”的判斷。但如果就此即對今年壽險保費增長走勢下一個定論,可能為時尚早。“開門紅”情況並不反映保障類業務的變化,依靠續期拉動以及健康、養老等需求的持續增長,全年保費收入持續增長依然無虞。
其實,保險業一直以來過分強調與重視“開門紅”,這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表現。保費增長曲線圖應該因消費者需求之變而變,而不是過多地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在嚴監管之下,隨著保障型業務的崛起,“開門紅”保費占比過高的不合理格局將會逐漸改變,這也符合行業持續回歸保障、健康有序發展的監管基調。
新年首周出師不利
歲末年初,市場對於保險行業的關注點逐漸聚焦“開門紅”。多家不同規模的壽險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1月份首周,各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其中有大型壽險公司同比下滑近50%。
出師不利,顯然低於市場此前預期。主流投行將此歸因於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監管持續收緊,去年以來,保監會連發多道通知、加強保險產品及銷售監管,連續的監管措施使得壽險公司產品全面轉型。
其次是前期保費基數較高,後續保費增速自然逐步趨緩。2014年以來,降息通道下保費持續高速增長超過3年,2015年、2016年兩年間壽險行業原保費年均增速超過30%。在如此高的基礎上再實現向上突破,本身就極具挑戰性。
此外,利率上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險產品的吸引力。2016年10月以來,中債國債10年期到期收益率由2.64%升至3.91%,銀行理財等資管產品吸引力逐步提升,保險產品面臨的競爭情況更加激烈,在收益率方面的吸引力相對下滑。
上市險企已謀對策
對於首周表現乏力,上市保險公司已謀對策。
記者從一線瞭解到,其中一家上市險企已經制定好下階段規劃。具體舉措包括:機構分類推動,強化督導,對相對較弱的分支機搆強化幫扶、加大激勵投入,關注達成率較好的分支機搆繼續保持推動力度等。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預計,後續上市保險公司將採取新產品投放、提高舉績率、優化產品結構等措施。具體包括:一是預計保險公司將加大新產品投放,並加強經典產品銷售。二是預計保險公司後續將通過提升行銷員舉績率的方式來提高人均產能。三是預計保險公司將推動產品回歸保障,後續將優化產品結構,通過提升長期保障型業務的占比來提高產品價值率,回歸價值增長。
季節性因素應淡化
事實上,“開門不紅”並不代表全年保費堪憂。尤其是對於上市險企的價值增長,更不用過多擔憂。“‘開門紅’並不反映保障類業務的變化,預計隨著未來保障型產品占比的持續提升,將驅動今年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增速超預期。”一家大型投行首席分析師稱。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隨著近年來保險公司“開門紅”的愈演愈烈,其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比如,銷售不規範現象普遍存在,過度規模導向導致惡性競爭,“開門紅”保費占比過高、全年分配不合理,產品導向而非客戶導向、價值率相對較低等。
平安證券首席非銀金融分析師繳文超在昨日發佈的報告中提及了這些現象。“從歷史資料來看,近年來‘開門紅’期間保費收入占比持續上升,預計2017年1月保費收入占全年的32%,2017年前3個月保費累計收入預計占全年的54.2%。上市險企這一比例基本低於行業平均水準,中小險企及銀保管道占比較高的險企‘開門紅’期間保費收入集中度往往更高。很多險企在3月完成當年‘開門紅’以後,就進入到明年‘開門紅’的準備階段了。”
“開門紅”期間,保險公司往往更多是根據產品導向,主推幾款帶有儲蓄性質的保險產品,而非依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推廣,同時產品價值率相對較低,很多保險公司往往在下半年才主打保障型產品。
“‘開門紅’保費占比過高的這一結構,本身就是不理性的。全年保費收入分配非常不合理,會導致保險公司費用投入規劃、人員配置等方面效率打折。”業內人士認為,各壽險公司應逐步看淡季節性因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