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壽險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40家盈利近千億元 36家虧損逾200億元

中国证券网
2017-11-08 10:47

已收藏

隨著前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披露,壽險公司淨利潤資料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經有76家壽險公司披露了相關資料經營資料,其中有40家盈利,淨利潤合計約996億元;36家虧損,合計虧損約248億元。

從壽險公司盈利與虧損的分佈來看,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和新華保險,5家合計盈利804億元,佔據盈利壽險公司的八成以上;有四家險企虧損近190億元,占虧損險企的76%。

5家險企
拿走行業八成利潤


今年前三季度,壽險公司淨利潤分佈依然保持以往態勢。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和新華保險,5家合計盈利804億元,佔據盈利壽險公司的八成以上。

從影響壽險公司淨利潤的幾大因素來看,投資收益驅動以及準備金補提對帳面利潤的負面影響弱化等原因使得今年前三季度壽險公司淨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增幅。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大型險企業績靚麗主要源於投資收益驅動,國壽、平安、新華前三季度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12%、5.4%、5.2%,同比分別提升56、10、10個BP,主要源于股市藍籌行情向好,價差收益正增長。

準備金補提對帳面利潤的負面影響也在弱化,以國壽為例,第三季度準備金補提對稅前利潤的負面影響降至45.98億元,同比下滑41.1%。未來,隨著利率拐點對帳面利潤的滯後影響還將逐步兌現。

從大型壽險公司的經營情況來看,前三季度,平安、太保、新華個險管道新單保費增速分別為38.4%、38.8%、27.4%,延續高增長,進一步印證保障性需求崛起推動壽險高景氣週期持續。

與個險保費增長對應的是,壽險代理人隊伍規模繼續擴張且量質齊升,9月末平安、國壽代理人數量分別為143萬人、163.5萬人,較年初分別增長29%、9.4%。東吳證券研報指出,未來即便代理人整體規模增速趨緩,但隨著保險公司更加重視隊伍培訓與管理,且壽險需求端景氣度持續旺盛,預計隊伍質態將穩步提升。

從監管來看,多家券商研報表示,保監會134號文雖對單季度壽險規模保費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考慮保險公司已陸續上線符合監管要求的新產品(如2018年開門紅產品)且試銷良好,預計新規對上市保險公司影響將優於預期,且產品轉型無礙壽險價值持續高增長。

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近期表示,134號文對公司產品大類沒有影響,只是對產品設計的某一些具體細節上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原來規定返還是每年可以返還的,現在返要交費滿五年了。原來每年返還的比例沒有限制,也可以返還10%、20%、30%,現在每年的返還的比例不能超過20%。這些規定對產品本身的性質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只是在銷售方式上有一定的影響。

“明年幾家大公司,我估計整個的業務還會保持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增長。但是這個增長也不是40%-50%的增長,這種增長超出正常的規律,我們會有一個比較穩定、持續的增長。”林岱仁表示。

4家險企
虧損均超10億元


在大型壽險公司大賺的同時,一批中型險企則呈現大幅虧損。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前三季度,有四家險企淨虧損近190億元,占虧損險企的76%。

整體來看,有4家險企虧損超過10億元;有12家險企虧損介於1億元-10億元;有20家險企虧損低於1億元。

本報記者近期瞭解到,隨著監管政策出臺,以及多家銀行對中短存續期產品代理售賣規模的限制,個別虧損中小險企前期依賴銀保管道銷售萬能險實現保費規模快速增長的業務模式面臨調整壓力,銀保管道控制力弱化,前三季度保費收入下滑明顯。

在保費收入下滑的同時,這些中小險企此前大量銷售的中短存續期產品今年以來進入高退保期,隨著退保和滿期給付的增加,公司需要持續預留大量現金及等價物,進一步削減可投資規模,從而使得投資收益進一步下滑,投資端彌補承保端成本壓力有所加大,經營出現虧損。

類似上述經營情況的險企並非個例。中保協近期發佈的《回歸保險本源,中小壽險公司發展之道》(下稱“報告”)指出,在我國壽險業快速發展的現階段,一批中小公司生存發展面臨以下三大困境。

一是有保費無價值,持續虧損。過去幾年部分中小公司依靠資產驅動負債模式超常規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經營利潤主要來自投資理財業務的短期利差、並非保障業務的長期死病差。

二是資產驅動負債,難以為繼。監管部門重拳叫停資產驅動負債發展模式,賺取短期利差模式不可持續,中小公司生存問題再次凸顯,急需尋求新的突破口。

三是市場主體增加,競爭加劇。目前國內擁有近80家壽險主體,數量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是日本的兩倍;由於公司之間同質化嚴重,中小公司與大公司之間、中小公司之間競爭激烈。

資料同時顯示,2012年-2016年,我國壽險業原保險保費增長1.2萬億元,七家大公司占比約40%;2014年至2016年,中小公司行業利潤占比分別僅為20.14%、23.2%、19.32%;大公司分享了代理人增員的絕大部分紅利,招募到接近90%的新增人力。

上述報告指出,中小公司或主動或被動採取跟隨戰略,加入了短期理財產品的紅海競爭,而偏離保障型的壽險主業。在監管趨嚴、“保險姓保”的大趨勢下,資產驅動負債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微觀層面,中小壽險公司還面臨著股東期望不理性、戰略定位不實際、公司經營模式無特色、人才機制不匹配、產品屬性不支援等問題。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