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投行業務悄然生變 券商紛紛加碼佈局IPO業務

中国证券网
2017-03-02 15:01

已收藏

​在重組和再融資審核趨嚴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將業務重心從服務於二級市場的並購、再融資等轉向一級市場的IPO。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投行IPO業務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規則修訂以來,陸續有上市公司終止或修改定增計畫。如興業證券、多氟多等均表示,因不符合相關要求而終止定增;而聯創互聯等公司則對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中的發行數量、募資總額等進行調整。

某券商資深投行人士表示,在再融資嚴監管政策下,上市公司相繼中止定增,或減少募資,不同程度影響了投行團隊的收入。據其介紹,此前再融資一般是按募資規模的1%-3%收費,雖然行業競爭激烈,收費基本靠近下限,不過再融資相比於IPO效率快,一年通常能做兩單,且再融資規模連年攀升,而一個IPO專案往往需要兩到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儘管專案收費標準較再融資高,但年化後的性價比並沒有那麼高,因而此前大家都不太願意做IPO項目。

無獨有偶。一位此前從事並購重組業務的投行團隊負責人也表示,未來會將業務增長點放在IPO上。去年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以來,不少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就此終止,去年整個部門營收下滑幅度超過三成。而在重組趨嚴、再融資收緊的背景下,部分並購標的公司也打算放棄重組而改道直接上市。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相比於直接上市,並購市場的估值是企業淨利潤的10-20倍,與企業直接IPO的估值水準尚無法相提並論。其次,公司直接IPO,其股東責任更小,也無需提供3年的業績對賭。“在並購整體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得不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申萬宏源非銀分析師王叢雲預計,2017全年IPO發行規模約2000 億至2400億,同比增長30%-60%,IPO項目儲備豐富和直投業務利潤貢獻大的券商最為受益。

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月23日,中信證券在會項目家數最多,廣發證券、國金證券分列第二、第三。此外,排名前十的還有海通、招商、國信、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聯合及安信證券。

事實上,不光是投行,在監管趨嚴、增發及並購重組審核趨嚴的大背景下,基金子公司等在去通道、降杠杆的同時,也在尋求發行新產品並投資擬上市企業,以實現業務轉型。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