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多家銀行獲批私募基金管理人資質將加速金融混業佈局

北京
2015-11-16 09:54

已收藏

自今年6月11日以來,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江蘇銀行、浙商銀行和徽商銀行等10家銀行先後獲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審核批准私募基金管理人資質。除了徽商銀行、浙商銀行外,其餘8家銀行都是以投資銀行部或資產管理部等總行一級部門為獲批主體,為"非法人資格"。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商業銀行獲得非法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意味著銀行可以發起設立合夥制基金,各種私募股權也可以參與投資,由此規避了《商業銀行法》中商業銀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的法律障礙,與此同時,銀行扮演的向實體經濟提供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平臺角色,將逐步與提供直接融資服務相結合,混業經營大勢所趨,並將促動市場融資結構的轉變。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商業銀行通常是通過理財資金對接信託計畫、券商資管計畫、基金管理計畫,之後參與到公募基金、陽光私募的配置中,如今可以通過LP(有限合夥人)的制度安排進入到股權投資市場,銀行資產管理逐步擴展。在政策層面上,銀行直投業務的放開也將促進新興產業投貸聯動融資落地。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行部人士表示,"雖然銀行原有的理財業務框架有投資非標資產或債券市場等優勢,但卻無法直接投資債權類資產,如今獲得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後,可以豐富產品線,直接發行私募基金來對接權益類投資。"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應對利率市場化,提升中間業務收入來彌補盈利下滑,投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對銀行而言顯得越來越重要。

從監管方面而言,逐步放鬆銀行直投業務的限制,條件已經比較成熟,不過,對銀行涉足該直投業務或許前期依然有一定門檻。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銀行與信託、私募將可能減少通道合作,那麼,銀行與信託、券商等機構也將形成競爭格局。

除了銀行外,信託公司也早已積極佈局以應對未來的市場變化,在近一年的時間內,68家信託公司中已有30餘家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備案。 在金融監管政策研究會研究員孫海波看來,銀行涉足私募基金管理業務後,理順與理財業務的關係以及風險隔離也尤為重要,包括私募產品登記等問題。

孫海波指出,是否需要制定更嚴格的協力廠商託管要求,有別于傳統銀行理財,目前普通的私募基金託管其實沒有任何監管門檻,託管行近100家;另外某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否可以投資於該行的私募基金,這些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