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社會資本借道銀行資管介入PPP

BEIJING
2015-11-02 10:42

已收藏

今年以來,穩增長措施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審批加速落地,其中"鐵公基"專案投資規模已達上萬億元。在此背景下,根據調研瞭解到,開發性金融機構對基建專案融資"輸血"發揮著重要的"牽頭人"作用,並且對備受市場關注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融資模式做了新的嘗試,比如與政府合作,並牽頭商業銀行參與設立基金,借表外理財業務給社會資本打開注資通道,銀團貸款跟進。

據發改委披露,今年前九個月,發改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專案218個,總投資18131億元。 央行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企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為337861.33億元。據統計,今年前九個月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規模就有2.9萬億元。

PPP模式作為重要的創新融資管道,備受市場關注,在基建專案融資前期,如何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一直是一個難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做PPP專案需要有足夠的資本金,而社會資本來源方面,央企普遍負債率較高,地方國企、平臺公司不能作為社會資本參與本地PPP項目,民營資本有意願參與的也寥寥無幾,主要是擔心違約和收益率等問題。

針對上述情況,據悉,國開行作為開發性金融機構,嘗試"基金+PPP"模式,政府與銀行合作設立基金,並通過銀行表外理財讓社會資本介入,銀團貸款後續跟進投放到融資專案中。

不過,據瞭解,仍然有不少基建項目公司認為通過PPP獲得融資並不容易。 業內人士指出,PPP是國家政策推崇的模式,但該模式最大的難點在於,項目獲資門檻較高,且社會資本如何參與、投資回報如何安排都沒有成熟的經驗,未來政府價格機制仍受考驗。

根據國家發改委安排,"2015年第三批專項建設基金項目"基金總額為2000億至3000億元,分五大類共33個專項。目前,第一批專項建設基金已投放到位,第二批在9月底前實現投放。據瞭解,這些專項建設基金由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全資子公司對項目公司進行資本金注資,並獲得一部分股權,從而使項目公司獲得銀行貸款資格。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總的來說,PPP短期內大規模推廣還是有難度,這需要政府建立投資、補貼與價格的協同機制,畢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短期內很難有收益。不過,長期來看,PPP融資模式依然有助於地方緩解過度負債,降低銀行投融資平臺貸款在中長期面臨的違約風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