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輪巴拿馬籍“商船三井成就號”近日在上海洋山深水港首航,這是世界上第一艘超兩萬個標準箱的超級集裝箱船投入使用,刷新了上海港靠泊世界超大型集裝箱船運載箱量的紀錄。
港口被稱為經濟運行的“晴雨錶”,港口運行狀況直接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當前,港口經濟正由傳統貨運業向航運服務產業集群發展,在結構性調整中尋求新的突破點和增長點。
一季度生產實現開門紅
交通運輸部統計,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輸送量29.9億噸,同比增長7.6%,增速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別加快了5.2和3.9個百分點,其中內、外貿輸送量同比分別增長7.7%和7.3%。完成集裝箱輸送量5371萬標箱,同比增長7.2%。
其中,上海港保持了9.5%的高速增長,完成集裝箱輸送量935.32萬標箱;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輸送量2.4億噸,同比增長7%,完成集裝箱輸送量58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9.2%;青島港外貿輸送量同比增長6.8%,海鐵聯運同比增長24%,保持全國第一;廣西北部灣港輸送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累計完成輸送量3492萬噸,同比增長18.98%,其中集裝箱完成45.12萬標箱,同比增長11.9%。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9%,實現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高增速。”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姜明寶分析認為,一季度國內港口生產呈現回暖升溫走勢、實現開門紅的背後,是受國內消費、生產、流通等領域持續升溫及新航線開闢等因素影響,與一季度全國經濟走勢保持同步。
薑明寶介紹,為支持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5至10年,港口行業景氣度較高,我國港口行業仍將持續平穩增長。根據交通運輸部“十三五”時期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方案,要重點推進港口集疏運鐵路、公路連接線等建設,進一步提高港口輻射能力與服務水準。其中涉及長江經濟帶專案共有100多個,總投資約1000億元。
推進港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港口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供給側上。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指出,局部區域散貨、油品等貨種碼頭能力出現相對過剩的現象,同質化競爭較為激烈。伴隨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港口經濟也同時走上供給側改革之路。
“去年南京港集團完成貨物輸送量1.01億噸,成為長江沿線首個輸送量突破億噸的港口企業。”南京港集團副總經理李錦表示,目前港口面臨結構性過剩、剛性成本持續上升、環境監管日益嚴格等因素。南京港集團積極調整功能佈局,強化江海轉運功能,逐步實現了重點貨種、貨主、區域市場的分工協作;建設配套深水化專業碼頭,推動老碼頭改造,對接南京濱江開發。
通過整合航線資源,江蘇沿江港口集裝箱航線的佈局更加合理。目前港口承擔了江蘇省90%的外貿進出口運輸。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港口局副局長周志木說:“推進港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對接沿海開發開放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港口發展的第一要務,沿江港口已成為引導產業優化佈局的主引擎。”
招商局港口董事總經理白景濤認為,在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之年,港口經濟面對挑戰,要在區域一體化、海外業務拓展及主業綜合能力建設三方面謀求共贏增長。
“借力自貿區平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不斷取得突破。”上海市交通委航運處副處長屠偉峰介紹,近年來上海全力推動航運領域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不斷創新優化口岸監管制度,口岸通關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探索港口綠色發展新模式
深化供給側改革要轉方式調結構。當前,各地港口紛紛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加強港口基礎設施綠色建設、提升綠色運營和綠色養護管理水準。
在重慶朝天門碼頭,一艘客船緩緩駛入靠泊後,船員將連接碼頭岸電箱的電纜接入船上的配電箱中,清潔的岸電代替了船上的柴油機發電。
據統計,重慶目前共有129個碼頭建有岸電供電設施,使用岸電的靠港船舶約占靠港船舶總數的60%;湖北宜昌港是長江幹線港口、躉船岸電使用率達90%,2016年在三峽庫區錨地又建成80個自助岸電接電樁位,可同時為80艘千噸級錨地待閘船舶提供安全可靠的清潔電能;江蘇沿江沿海港口已經投資超過9000萬元,建成9套高壓岸電系統和290套低壓岸電系統,在內河港口建成1900套小容量供電設施;上海已完成3套高壓岸電設施建設任務,95%以上的內河碼頭已具備低壓岸電供電設施,其中黃浦江遊覽碼頭已實現岸電設施全覆蓋。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一些沿江港口正在推進綠色港口建設機制,實現運輸船舶不違規排放油污水、船員不隨意丟棄垃圾、液體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確保不洩漏、推進內河船舶清潔能源應用。如浙江省開展的內河船舶水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杭州、嘉興等多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實現了航區內的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收處理社會化運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