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人們愈發熱衷跑步、騎行、打太極拳、滑冰滑雪等體育運動。相關部門出臺系列發展規劃,民間資本紛紛湧入體育產業,我國已悄然進入大眾體育消費時代。
但受我國體育裝備製造有效供給不足等因素制約,體育消費潛能大而開發不足,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業內人士及專家建議,可從供給側改革入手,優化市場環境,加大人才培養,讓體育消費的源頭動力“量質齊發”,助力體育產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
體育消費迅猛增長
過去一年,引導體育產業發展的國家政策接連發佈,《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冰雪運動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勾勒出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熱愛跑步的哈爾濱市民鄒姝不滿足於在電視上或賽場看體育比賽,她剛參加完兩項黑龍江省馬拉松系列賽事,釋放自己的運動熱情。作為紀念,鄒姝將自己跑步的公里數和獎牌曬到朋友圈上,獲得好友點贊。
公開資料顯示,在中國跑團數量已超12萬個,常年參與跑團活動的總人次超過1000萬。與此同時,購買相關裝備、請專業教練指導等相關產業得以發展。鄒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算上購買衣服和相關裝備,她一年花在跑步上的費用近4000元。
伴隨社會發展、奧運效應的影響,運動熱潮如今正席捲我國,包括黑龍江省在內很多地方都將體育產業作為振興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並形成了大眾體育消費熱潮。尤其是2014年10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更是點燃了蓄力已久的體育消費投資熱情。
由專業機構發佈的《2016中國體育消費生態報告》顯示,從2013到2015年,占消費最大比重的運動鞋包和健身訓練兩個類別的消費指數分別增長了4.6倍和4.5倍,以徒步旅行、騎自行車、露營、攀岩以及皮划艇等為主的新生代戶外運動消費也逐漸形成熱潮。
樂視體育首席運營官於航認為,大眾體育消費是體育產業的基礎,目前國內大眾體育消費已從單一的體育服飾消費,發展為對體育場館、專業健身、健康營養等多方位的消費需求,這將不斷優化體育消費領域結構,催生出個性化、定制化、智慧化的體育服務,並大幅拓展國內體育產業的範疇,對整個體育產業發展將大有裨益。
體育旅遊應運而生
專家表示,現在體育和旅遊的主力消費人群契合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80後和90後。他們對體育文化精神的追求愈發突出,需要有不斷湧現的體驗度高的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體育旅遊這一新型業態應運而生。
隨著冬奧會熱潮的效應逐漸顯現,冰雪運動如今持續升溫。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大眾冰雪部部長王春露介紹,目前全國正規能容納大眾滑雪的滑雪場超過200座,主要分佈在東北、河北和新疆。黑龍江冰雪資源最豐富,以亞布力滑雪場為龍頭,全省的眾多雪場成為全國滑雪愛好者的樂園。
“這一兩年全國平均下來,玩滑雪的人大概有30%的增長,我的店裡增長就更明顯了。”德國沃克雪具中國總代理齊勇說。
早在1996年亞布力舉行第三屆亞冬會之時,滑雪就已經作為一項大眾運動進入公眾視野。20年後,滑雪運動在中國持續升溫,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單月便可接待遊客十余萬人次,節假日期間客房更是一床難求。
資料顯示,2013至2014年度,亞布力景區接待遊客數量為18.5萬,2015至2016年度,接待人數迅速上漲超過45萬,並帶來了8620萬元的收入。
隨著《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等政策相繼出臺,將有更多的冰雪場館在各地得到規劃,滿足日漸增長的冰雪體育人口。冰雪體育群體的快速崛起,也讓經受油價大幅下跌、玉米臨儲價格下調、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全面停止等經濟“嚴冬”考驗的東北閃現了經濟新亮點。此外,諸多省份開展的“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全民上冰雪刺激政策,為處於萌芽狀態的冰雪體育產業奠定了基礎。
作為中國唯一一家自主生產滑冰鞋的企業,2015年6月,齊齊哈爾黑龍冰刀製造有限公司乘勢恢復生產。1951年,它便伴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設宣告成立,三年後工廠試製冰刀成功。如今,老工業基地轉身,它也在沉寂多年後首次複產。
“如今訂單中很大一部分比例需要滿足省內青少年冰雪活動,此外越來越多的滑雪愛好者,也讓我們開始嘗試雪板的製作。”黑龍冰刀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君說。
“2015年賣出了不到3000雙冰鞋,2016年已經超過5000雙了,現在真是趕上一個好時候!”長春百凝盾體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陽說。這位曾經的全國短道速滑冠軍,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優秀的冰鞋製造商之一。他認為,與冬季項目相關的體育產業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有待開掘的“大金礦”。
2016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遊局簽署了《關於推進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合作協定》。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1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體育旅遊也被視為體育產業發展的熱點之一。
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為京津冀體育旅遊注入新動能,地緣相鄰的北京和張家口正在著力打造體育休閒文化旅遊帶。進入冰雪季,來自各地的遊客在北京延慶、密雲和河北承德、張家口等地馳騁於冰雪之間。這一區域是京冀共建的生態(冰雪)旅遊圈,目前已聯合推出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冬季體育旅遊產品。據張家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士介紹,這個雪季全市接待遊客和旅遊綜合收入都大幅增加,張家口作為知名冰雪旅遊目的地的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在河北承德久負盛名的旅遊勝地避暑山莊的滑冰場內,場面的火熱與室外的寒冷對比鮮明。6歲的孫藝迪雖然還在上幼稚園,卻已有兩年“冰齡”。寒假期間,她每週都會和父親來這裡學習滑冰。“孩子學習滑冰學對了,這不僅對孩子平衡能力有幫助,還能增強體質,孩子這一冬都沒感冒過。”孫藝迪的父親說。
產業面臨多重短板
在體育消費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後,是作為運動核心的裝備製造業沒有取得相應的發展,有效供給不足,同時我國體育消費對經濟貢獻也依舊偏低。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目前國內雪場、冰場器材仍然主要依靠國外品牌,特別是高檔次產品,包括國家隊在內的專業團隊依然依靠進口。
“亞布力滑雪場雪具大廳裡的雪具都是國外的。”黑龍江體育產業集團總裁張強說。中國短道速滑名將王濛等人也表示,目前冰上運動員用的鞋子都是外國牌子,業餘愛好者也少用國內鞋。
王濛告訴記者,在“黑龍冰刀”此前破產以後,我國還沒有冰刀冰鞋的自主加工企業。黑龍冰刀製造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張秋也表示,該廠停產期間從吉林到廣東也出現一些小作坊,但都只能做技術簡單的冰球刀和花樣刀,還大多都是貼牌和外包形式。
此外,從事體育科研教育工作多年的黑龍江省體育運動學校校長楊永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冰雪產業方面缺乏高素質人才,“全國就那麼幾個高級人才,雪場互相挖牆腳”。他說,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體育產品的技術含量。
與此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競技娛樂、健康鍛煉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費需求逐漸增強,但社會能夠提供的有效供給仍面臨不足:有影響力的本土原創商業賽事十分稀缺,健身休閒的場所和去處不多,體育經紀諮詢不夠規範,體育科研、健康管理、運動康復指導培訓行業仍存在大量空白,城市體育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等。
業內人士認為,種種短板意味著產業內部調整的可塑性和諸多發展方向。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綠色和朝陽產業,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將今天的不足變為明天的產業增長點,甚至成為推動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院長易劍東表示,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的困局需要解決一些基本問題,包括:體育人口數量和比例有限,消費人群不足;體育場地數量不足,政府投入不足;從業人口數量嚴重不足,品質和結構也有問題。具體到體育產業消費投資方面,也存在體育賽事服務體系不健全,職業體育和社會體育聯繫不緊密,自主IP有限,版權開發不力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把體育文化和體育產業提高到“生活方式宣導”的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高度成熟的體育文化、體育在社會構架中扮演重要角色相比,中國體育的社會功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三招”破局前景可期
《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總體上中國體育產業仍存在發展水準還不高,結構不盡合理,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不強,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大眾體育消費激發不夠等問題。
國家體育總局前不久正式發佈《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在堅持改革引領、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和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下,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標。
易劍東、張強等多位受訪者表示,“十三五”時期,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中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準、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品質和競爭力擴展,體育產業必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首先,要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提升產業能級、擴大社會供給和引導體育消費,並將競賽表演、健身休閒、場館服務等作為發展的重點行業。推進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走“簡政放權、政社分開、管辦分離”之路。政府部門要梳理現有的組織架構、權力劃分、資源配置等要素,對於有市場接納和培育能力的項目賽事活動要向社會開放,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產業塑造,精簡行政手續,敦促相關政策落地,激發產業活力。
其次,可設立體育產業引導資金和地方體育產業投資基金,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支援社會力量進入體育產業領域,同時加強行業管理、完善政策體系。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亞玲表示,近期出臺的規劃鼓勵了政府主導,市場、社會等多元力量投入冰雪運動發展。她認為,申冬奧的成功是我國發展冬季冰雪項目的一個契機,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冬季專案,營造良好的氛圍,對於冬季項目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三,延長競技人才發展路徑,來解決就業、競技人才儲備難題,緩解退役安置難等問題,並將帶動相當一部分人在冬奧會、冰雪運動熱潮中實現自主創業。國內職業學院及相關高校宜加大體育產業相關專業設置,也可通過線上教育、實地培訓等方式,為從業人員及體育愛好者提供場館運營管理、設備器材操作與維護、學校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訓與再教育。
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義認為,商業模式過於單一讓場館的附加值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場館是典型的平臺性質的產業,平臺價值不取決於平臺,平臺的價值是由內容創造的,場館的價值取決於內容,所以場館運營必須跟文化體育內容結合。現在的問題就是商業模式太單一,如果一個場館能夠設計五六個商業模式,就會吸引很多人過來。”他說。
最新評論